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本來面目

< 你認識自己嗎?>

山上的寺院裡有一頭驢,每天都在磨房裡辛苦拉磨,天長日久,驢漸漸厭倦了這種平淡的生活。
牠每天都在尋思,要是能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該有多好啊!
不久,機會終於來了,有個僧人帶著驢下山去馱東西,牠興奮不已。
來到山下,僧人把東西放在驢背上,然後牽著牠返回寺院。
沒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驢時,都虔誠地跪在兩旁,對牠頂禮膜拜。
一開始,驢子大惑不解,不知道人們為何要對自己叩頭跪拜,慌忙躲閃。
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驢不禁飄飄然起來,原來人們如此崇拜我。
當牠再看見有人路過時,就會趾高氣揚地停在馬路中間,心安理得地接受人們的跪拜。
回到寺院裡,驢認為自己身份高貴,死活也不肯拉磨了。
僧人無奈,只好放牠下山。 
驢剛下山,就遠遠看見一夥人敲鑼打鼓迎面而來,心想,一定是人們前來歡迎我,於是大搖大擺地站在馬路中間。
那是一隊迎親的隊伍,卻被一頭驢攔住了去路,人們憤怒不已,棍棒交加……
驢倉皇逃回到寺裡,已經奄奄一息,臨死前,牠憤憤地告訴僧人:「原來人心險惡啊,第一次下山時,人們對我頂禮膜拜,可是今天他們竟對我狠下毒手。」
僧人歎息一聲:「果真是一頭蠢驢!那天,人們跪拜的,是你背上馱的佛像啊。」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輩子不認識自己。

有時,離開平臺,自己什麼都不是!
有時我是我,有時我不是我,有時認識自己比認識世界還難。
每天我們都有照鏡子,但是我們在照的時候,有問過自己一句話:「你認識自己嗎?」
如果你擁有財富,別人崇拜的是你的財富,不是你,但你會誤會別人崇拜你;如果你有權利,別人崇拜的只是你的權利,不是你,你誤會了別人崇拜你;如果你擁有的是美貌,別人崇拜的只是你暫時擁有的美貌,不是你,你誤以為別人崇拜你。
當財富、權利、美貌過了保固期,你就會被拋棄……,別人崇拜的只是自己心中的需求,不是你。
看清自己非常重要。



<聽聽百歲人瑞的人生感言>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知名作家楊絳生於1911年,已高壽103歲,身體、精神都很好,還在不斷寫東西。她在百歲生日時寫的感言《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在微博熱傳中。
楊絳是知名作家錢鍾書的遺孀,才子才女育有一女錢瑗,1990年代後,錢鍾書和錢瑗相繼病逝,楊絳深居簡出,停止了寫作,直到92歲時再提筆,出手便是膾炙人口的散文集《我們仨》,描述了與丈夫及女兒生前的時光,情感真摯感人。

楊絳生活很規律,早上起來做八段錦、走步,每天都練字,也看電視了解時事,並寫一些東西,「態度非常積極,特別的正能量。」
女兒錢瑗曾這麼形容雙親的散文,「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錢鍾書也讚美妻子「楊絳的散文比我好」、「楊絳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沒人能學。」、「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以下是楊絳的百歲感言《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