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風水」的問題到底有沒有?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只看每個人是否願意納受正知正見的引導,還是堅持己見的自我看法。因為實際上我們就是身處三界五行、陰陽乾坤的一個地球裡,那麼這些問題本來就是會有,我們不能說學佛修行是要超越這一切,而就完全否定這些問題的存在而不去看待,我們反而應該以正知正見來面對、來學習、來圓滿,這才是真正的學佛,千萬不要不明就理地一昧排斥,如此因噎廢食,那真的可惜了。
佛經中的風水術《梵天擇地法》
呂應鐘(美國鳳凰國際大學教授兼學術局委員)
有人跟我說:佛教不看風水地理的!居家環境也不用去注意地理好不好!
在四依法,依法不依人的情況下,還是看佛經好
"梵天擇地法"藏於《大正藏第十八冊》,編號No. 910。屬於《密教部》。
在經中有四十二種擇地法,指導修行人如何選擇地理位置,還有自己的居家環境,如何的選擇。
如果有人說風水學是迷信,請先看看這部經!看佛陀是怎麼說的!
在"梵天擇地法"裡,風水是一門學問,關係到人体健康和修行者的修行成否!
密教中,建立曼荼羅,作諸法事,或建立殿堂時,選擇最好、最適合之地處,稱為擇地。又在秘法中,須隨其修法種類之不同,而擇平地、山林、河邊等,通常系與造壇法而共作決定。例如修請雨經法,須於露地造壇;修五秘密法,則須於閒靜之山林或靜室中始可行之。經典中對擇地所作之解釋廣略不同,或須更除其地之穢惡,或以深秘釋之,謂擇弟子之心地;但仍以前者為共同之解釋。梵天擇地法(出自大藏經)就是講授此法的。
佛經中的風水術:梵天擇地法
佛經中的風水術之二:建立曼荼羅及擇地法
前言:
1999年3月27日我在中央研究院第五屆中國科技史研討會上發表<由風水源流批判後世風水術之迷信>,後來在一次某大學將要辦的研討會中,我想把風水問題用學術方法再談一遍,結果遇到某位年輕和尚,他一句:「佛教是不講風水的。」就否決了我的熱心。
我的心里當然不服,然而「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似乎應改為「秀才遇和尚,有理說不上」,阿彌陀佛,希望國內和尚不要群起攻我!阿門!),我也實在沒輒,只好搖搖頭,唉一聲離去。
也許,台灣的所有出家人都認為風水是迷信,我不知道這樣的觀念是如何起源的,是哪一位佛教前輩開示出來的。我「直覺」上就知道佛教不講風水是錯的,我相信「我的直覺」,因為多年來無數事物都事後證明「我的直覺」是對的。
上個月因病,作家蘇逸平先生與站長帶一位高雄風水大師紀廷璜老師親自來我家堪察,後來紀老師又開車從高雄到嘉義我任職的南華大學堪察我的研究室與宿舍方位。原先我們不認識,然而我很佩服紀老師的高竿,他點出我們全想不到的病情癥結所在。
在談話中紀老師告訴我佛經裡有「梵天擇地經」與「曼陀羅擇地經」,我很高興,便進入佛教網站搜尋,果然找到<梵天擇地法>,後來在嘉義六腳鄉林內村吳先生的滴水禪舍中,翻閱《大正藏》,吳太太幫我翻到密教部裡的<梵天擇地法>全文,又看到<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全文,我實在太高興了,因為又一次證明「我的直覺」是對的。
就是有這些人的因緣,所以我應該將佛經中的風水術寫出來,一方面讓社會大眾耳目一新,另一方面讓不講風水的出家人震驚。唉,我這位不甘於傳統宗教解釋的大叛逆,就喜歡言人所未言,像本站「宗教新詮釋」內的「佛典中的外星世界」、「乘的本意」等文章,都會讓出家人念一聲「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如今這一篇又要讓很多出家人猛念阿彌陀佛了,善哉善哉!
擇地觀念就是相地術
<梵天擇地法>藏於《大正藏第十八冊》,編號No. 910。屬於《密教部》。
<梵天擇地法>一開頭是:謹案大梵天王《內秘密經》雲:如來因地時五百萬生中,作持咒仙人,每遊歷諸山,隱居淨室,常感諸梵天而來侍衛,亦有天龍八部而來現身,雖有善相,仍被魔惱,法事不成,或為誦咒,依不梵回,或為姥陀法行,或為曼荼羅不得其地,以此法多不成。
直接指出「持咒仙人」在山中淨室中會感應到梵天及天龍八部到來,他們在修行中仍會被魔所惱,而使法事不成,所以他們講究修行地點的選擇。 經文提出有四十二種擇地的方法。「擇地」是佛經用的名詞,其實與風水的古代名詞「相地術」相同。 今案:經有四十二種擇地法,堪作曼荼羅,使持咒者如意法成,不得此法者徒消日月。
指出選擇正確的修行地點,「堪」之成為曼荼羅,在這裡修行就能如意而法成,若是沒有找到好地點,修行者就白白的消磨光陰(徒消日月)了。可見,風水寶地的重要性。現在就將佛經中的四十二種風水寶地選擇法,用白話語意與原文對照方式列出,以饗網友。四十二種擇地法語譯
【原文】謹案大梵天王內秘密經雲。如來因地時五百萬生中。作持咒仙人。每遊歷諸山隱居淨室。常感諸梵天而來侍衛。亦有天龍八部而來現身。雖有善相仍被魔惱法事不成。或為誦咒依不梵回。或為姥陀法行。或為曼荼羅不得其地。以此法多不成。今案經有四十二種擇地法。堪作曼荼羅。使持咒者如意法成。不得此法者徒消日月
第一:入山石窟中深,四面有石,中心有土,如人掃地處,此是聖人成道之處。地中心有異花出,其地第一,此作壇持咒,定得感諸如來,應持戒比丘得此地法,非持戒不得於此地,慎之。
【注釋】第一:山中石窟深處,看到四面有石頭而中心是土壤,好像有人掃過的地方,就是聖人成道的地方。如果地中心長出奇異的花,此地風水第一。在這裡設壇持咒一定能感應到諸如來。持五戒的出家人可以在此地修行,沒有持五戒的人不可在此修行,要謹慎。
【原文】第二:深山有大蟲及獅子猛獸坐處,其地無草生處,必是聖人坐處,諸獸並是護塔之神,此地作壇,法事立成。貧道開黃五年,入廣州深山有此地,准前法受持,乃有一人,身作金色著白衣,大神身長三丈已來,貧道驚怕,其人報云:「吾是大佛頂之神,今見汝坐福地,感吾身現,來受汝法。」
【注釋】第二:深山中如果有蟒蛇及獅子猛獸等坐過的地方,那裡不生草木,必定是聖人的坐處,這些野獸都是護塔之神,在這裡作壇,法事必定成功。貧道開黃五年,發現廣州深山裡有此種地方,便用此方法持咒,沒想到出現一位金色身體穿著白衣身長三丈的大神,貧道驚怕,那人說:「我是大佛頂之神,今天看見你坐在福地修行,感應到我的身體而使我現身,特來傳授你方法。」
【原文】第三:入山高頂上,見有大石,其清如磨處,見人影現,此石聖人吉祥之石,取白茅為席,坐西北角誦咒作法,克成就,非持戒比丘不得坐。
【注釋】第三:到高山頂上,見有大石頭,表面平滑得如磨過的樣子,人*近也可以照出影像,這是聖人吉祥之石。拿出白茅鋪成席,坐在西北角誦咒作法修行,不久就能成就。沒有持五戒的比丘不可以坐此地。
【原文】第四:山中四面有草木樹林,中心無物,淨如人掃地,作壇必成就。
【注釋】第四:山中四面有草木樹林,中間沒有任何東西,乾淨得如同有人掃過一樣,此地作壇修行必有大成就。
【原文】第五:山中見有五色石,青黃赤白黑各在本,此是聖人學道處,此地必是勝,作壇四天王自至。
【原文】第五山中見有五色石.青黃赤白黑各在本方.此是聖人學道處.此地必是勝.作壇四天王自至
【注釋】第五:山中出現青色黃色紅色白色黑色等五色石頭,此地是聖人學道的地方,必是殊勝的風水寶地,作壇修行則四天王自然會降臨。
【原文】第六:入山中見蛇頭上有角盤石,蛇臥處無草,見人來即起去,此作壇最妙。
【注釋】第六:山中看見蛇頭上長角又盤著小石子,蛇臥的地方草木不生,見到人來了便趕快離去,此地作壇修行最妙。
【原文】第七:山中見有白鹿臥在地,四面一丈已來無草木,此地亦堪作壇。
【注釋】第七:山中看見有白鹿臥在地上,四周圍一丈之內沒有草木,此地也可以堪察後作壇。
【原文】第八:山中見有白鹿,臥處四面無草木,見此相貌,並是作壇之地。
【注釋】第八:山中看見白鹿,牠的臥處四面沒有木,見到此種狀況,也是作壇修行的好地方。
【原文】第九:山中有人身長一丈余,著黑色衣,面有四目,坐於石上,其石上清明見人面像,比丘上必成。
【注釋】第九:山中有人身高一丈多,穿著黑色衣服,面孔有四個眼睛,坐在石頭上,石頭表面平滑清明像鏡子般能照出人像,比丘上去修行必能有大成就。
【原文】第十:山中有白頭老翁,眉鬢皆白,目送其行處,地皆不生草木,此地堪作壇,有草木不堪。
【注釋】第十:山中有白頭老翁,眉毛鬢毛全白了,眼睛看他走過的地方,地上都草木不生,此地就可以作壇,如果有草木生長,就不可作壇。
【原文】第十一:山中見有石,或土裡有五色雲出,非陰雨時見,此處必是聖人坐處,作壇妙。
【注釋】第十一:山中若見到石頭,它下方的土裡有五色雲采出現,又有陰雨的時候常出現,此處必是聖人所坐的地方,作壇最佳。
【原文】第十二:山中有石室,內獅子及猛獸居,無草木生者,此地堪作壇。
【注釋】第十二:山中有石室,裡面有獅子及猛獸居住,且不生草木,此地可以作壇。
【原文】第十三:山中有平處無草,其地有人腳跡一尺已來,堪作壇。
【注釋】第十三:山中有平坦的地方且不長草,此地有人的腳跡一尺多長,可以作壇。
【原文】第十四:入山谷,見有草在地生,每似人坐上,其草頭低屈者,其堪。
【注釋】第十四:進入山谷,看見草地上生長的草,形狀好像人坐過似的,草頭都被坐低屈了,可以堪輿。
【原文】第十五:入山頂上及平下,見異花出於四面,中心可有八尺已來空地,其處妙。
【注釋】第十五:來到山頂上及高原,看見四面生長異花,中心地有八尺多是空地,這個地方非常好。
【原文】第十六:山中見有花出處,但是聖人坐處無間,春夏秋冬,皆有異花出現,但有出華異於眾花,其地妙。
【注釋】第十六:看見山中長花的地方,聖人經常在此地打坐修行,春夏秋冬四季都有異花出現,而且更有異於眾花的花朵出現,此地很好。
【原文】第十七:山中持咒,見地上有白光出,四面無草,此地妙。
【注釋】第十七:山中修行持咒時,看見地上有白光出現,四面沒有長草,此地很好。
【原文】第十八:山中非時見有香氣,地亦似有煙出,此地妙。
【注釋】第十八:山中不時出現有香氣,地里好像也有圖冒出,此地很好。
【原文】第十九:山中有五色光,從地出或從石出,視其處,出處妙。
【注釋】第十九:山中出現有五色光,有的從地里出現,有的從石頭中出現,看其出現的地方,此地很好。
【原文】第二十:山中見有孔雀鳥或諸鳥,銜草及雜花來投著,其地堪,是聖人所出處妙。
【注釋】第二十:山中可以看見有孔雀或諸鳥,銜著草及雜花來投到地上,這個地為可以堪,會是聖人出現的地方,很好。
【原文】第二十一:山中有五色土處,至明日平旦看五色光出,此地堪。
【注釋】第二十一:山中出現有五色土的地方,次日也是平坦的,能看到五色光出現,此地可用。
【原文】第二十二:山中見有白鶴四個,對坐處無草,此是結壇地。
【注釋】第二十二:山中看見四隻白鶴,牠們對坐的地方不長草,這裡是結壇的好地方。
【原文】第二十三:山中見雙樹相對,中間有狀如人形,其地堪。
【注釋】第二十三:山中看見兩顆樹相對,中間有狀如人形,此地可用。
【原文】第二十四:山中見黃牛或白牛在地臥,其地無草生,似人掃處,其地堪。
【注釋】第二十四:山中看見黃牛或白牛臥在地上,地面草生不生,好像有人掃過般,此地可用。
【原文】第二十五:山中有石打作鐘聲,其處堪。
【注釋】第二十五:山中有石頭會相互撞擊發出鐘聲,此地可以用。
【原文】第二十六:山見有窟,中相若喚無響者妙,即有響者非。
【注釋】第二十六:山中發現有洞窟,在裡面發聲而不產生回音者,好地方,若有回音就不是好地方。
【原文】第二十七:山中有寺觀,其地平旦,日未出時,看五色光者,堪。
【注釋】第二十七:山中有佛教寺或道教觀,其地平坦,清晨太陽未出的時候,能看見五色光者,可用之地。
【原文】第二十八:山中見有神人著天衣,當所出處,堪。
【注釋】第二十八:山中看見有神人穿著天衣,祂出現的地方,可用。
【原文】第二十九:山中有土,如蟻子聚高五尺以來,其堪。
【注釋】第二十九:山中有土堆,好像螞蟻堆聚成的,高五尺多,可以用。
【原文】第三十:山中見石或土如龍形狀,或地上似如畫處,堪。
【注釋】第三十:山中看見石頭或地形如龍的形狀,或者地上好像畫一般,可用。
【原文】第三十一:山中見有仙人或帶角之人獸,視其所出之地,堪。
【注釋】第三十一:山中看見有仙人或帶有角的人或獸,看他們出現的地方,可用。
【原文】第三十二:非時非處,見有光忽然出,或有犯其火,或有香,此是羅漢得道之地,堪。
【注釋】第三十二:不定時不定處,經常有光線出現,或是出現火花,或是出現香,這裡是羅漢得道的地方,可用。
【原文】第三十三:若入寺舍,及在俗人家作壇,百倍千倍不及山中,欲救眾生,終須擇地,寺上伽藍穿地深二尺,其內得骨者必不堪,得瓦石者仍,埋七寶於地內,然始得用。
【注釋】第三十三:如果來到寺舍或者在俗人家中作壇修行,百倍千倍比不上在山中修行,要想救眾生,最後一定要擇地。寺廟中伽藍穿入地下深二尺,在地下挖到骨骸者,此地必定不能用,挖到瓦石者也是一樣不能用,必須埋七寶於地內之後,才能使用。
【原文】第三十四:穿地深三尺,得少許異物或寶,即名上地,堪。
【注釋】第三十四:挖地深三尺,挖到少許異物或寶物,就是好地方,可用。
【原文】第三十五:穿地深二尺,地內無物者作壇,其地內所取之土,淨擇去,和香末實築。
【注釋】第三十五:挖地深二尺,地底下都沒有雜物者,可以作壇,在其地下所挖到的土壤,選擇乾淨的,和著香末可以用於建築。
【原文】第三十六:地內不曾有人居止眠臥處,此地堪。
【注釋】第三十六:地底下不曾有人在那裡居止眠臥是地方,此地可用。
【原文】第三十七:地內未曾安窟窖,及雞犬臥處,堪。
【注釋】第三十七:地底下未曾安窟窖,或是給雞犬居住的地方,可用。
【原文】第三十八:五更看地內氣候,有黑光不堪,自外光出者堪。
【注釋】第三十八:五更時候看地內的氣的症候,如果出現黑光,此地就不能用,如果有外光出現的,就可以用。
【原文】第三十九:若在俗家作壇,多不如法,致有損傷,咒師彼此皆無利益,直須結界不須作壇,貧道驗之曾有損失。
【注釋】第三十九:如果在一般家裡作壇,大多會不遵守方法,以致會有損傷,咒師彼此也沒有利益,直須結界不須作壇,貧道曾經查驗之,的確有損失。
【原文】第四十:若是須結壇,令病人清淨,每日澡浴,著新淨衣,別在一室內坐,咒師依前擇地作壇,專心稱名為誦法,病人不令壇內得見,若將病人於壇內,並損咒師。
【注釋】第四十:如果必須結壇,必須令病人先清洗乾淨,每天要澡浴,穿新乾淨的衣服,要放在另一個房間內。咒師依前面所言擇地作壇,專心稱名來誦法,不可讓壇內的人看得到病人,如果將病人置於壇內,也會損咒師。
【原文】第四十一:若是轉持戒比丘誦咒作壇,百千勝於俗人,若擇地得一作壇之後,其地劫災起時,其地不壞。
【注釋】第四十一:如果是請持五戒的比丘誦咒作壇,效果百千勝於一般俗人,如果擇地而且作壇之後,那個地方起劫災時,這個地方不會受損害。
【原文】第四十二:若作水壇,不須作[卄/間]擇得上勝地,若不得其地,終終無成益。
【注釋】第四十二:如果是作水壇,也要選擇最好的地方,如果找不到此種地方,最後是不會有成效的。
佛經中的風水術之二:《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
呂應鐘(美國鳳凰國際大學教授兼學術局委員)
《大正藏》第十八冊編號No. 911有《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一文,也是佛經中難得的風水文章,這是唐朝上都大興善寺沙門慧琳依《蘇悉地》《蘇婆呼》《玉呬耶》《大毘盧遮那成佛》等諸大乘經典所集的作品。「建立曼荼羅」五個字的意思就是「建立道場」或「建壇」。
原文頗長,而且文字艱澀,無法用原文及白話語譯對照將全文寫出,只好擇精彩片段列舉並詮釋之,以饗網友。
《蘇婆呼經》雲:「行者,若欲持誦真言速成就者,應於諸佛曾所住處,或於菩薩緣覺聲聞所住之處,作曼荼羅,速得成就。」本句指要想速成就的修行人,應該選擇諸佛、或菩薩等住過的地方,建立道場,就可以迅速得成就。因為這些地方的能量很強,對修行人有加持作用,所以可得速成就。
修行地點的好壞對修行的成就有極大關係,像孟母為何要三遷,就是在找理想的環境,所以《蘇悉地經》也分別列出修行地點的三種不同等級處所,第一種是最好的稱為「最勝」的「上等悉地」。經中說:「若求上品悉地,應於如來八大塔處、菩薩生處、修苦行處、高山頂上、海島名山、大海岸上、深山谷中、舍利塔前有形勢處、自愛樂處、多花果處、大林藪中大龍池邊、大河潭上清淨泉池、無憒鬧處大湫岸邊、深山蘭若多香木處、迥獨大樹影不移處、多聖蹟處,如是等處名為最勝,力能成就上等悉地。」
第二種稱為「殊勝」的「中品悉地」。經中說:「若於大蓮華池、大河洲渚、深岩窟中、花園林中、足乳木處,往昔菩薩所遊履處、清淨蘭若多泉池處、無苦寒處、無苦熱處、迥獨高台、無諸猛獸多麋鹿處、山腹有水無人到處、吉祥軟草遍布地處、大河岸上清淨伽藍大佛、殿中或林木茂盛多花果處、周匝有水土餘剩處、國土人盛多慈悲處、城邑聚落多人信敬奉佛教處、往昔曾經轉法-輪處、或自所居宅舍清淨之處,如是等處名為殊勝,力能成就吉祥,增福息災,敬愛等中品悉地。」
第三種就比較普通了,經中說:「若於曠野、神靈所居大塚墓間、屍陀林中最高山頂、諸大靈山執金剛前、大龍池邊諸天祠中、大神廟中祠大祓處、阿修羅窟諸仙洞中、大陂大澤十字大路、大衢道邊山岩龍窟、大磐石上佛塔處、土地有靈多聖蹟處,如是等處,力能成就金剛部法辟除鬼魅,損壞怨敵,摧伏天龍,諸曼荼羅等速得成就。」
《玉呬耶經》提到要作道場的地方必須乾淨,也教我們「淨地之法」 ,就是要在七日前開始處理,先掘除地裡不佳的土壤以及雜物,然後打平此地,用各種香水撒淨,並且持誦,在三天以前也要用咒語及香水持誦,方法還蠻複雜的。經中說:「七日已前,往於其處,如法護身及護弟子,供養地神及護其地,方起穿掘除去地過,若不去其地過而作法者,必難成就。是故當須除其地中骨石、灰炭、樹根、蟲窠、髑髏、毛髮、及瓦礫等,盡去令淨,應當細搗所掘之土,還填其處,打令堅實,復以牛液及諸香水散灑,令潤澤已,還打極令平正,猶如手掌,即以香水調瞿摩夷,從東北角右旋而塗,復於曼荼羅中心,穿一小坑持誦五種穀及五種寶五種香五種藥,安於坑中築令平正,如是置寶及淨治已,次應當作受持地法,三日已前,各用本部辨事真言,持誦香水,於日沒時用灑其地,以右手按地,持誦曼荼羅主真言,以受持此名受持地法也。」
在《毘盧遮那經》中也有提到去除地裡穢物的規定:「彼揀擇地,除去礫石、碎瓦、破器、髑髏、毛髮、糠糟、灰炭、刺骨、朽木等,及蟲蟻蜣蜋毒螫之類,離如是諸過,遇良日晨定日時分,宿直諸執皆悉相應,於食前時,值吉祥相,先為一切如來作禮。」除此之外,這一則還提出「擇日」的觀念,這是學佛者很難相信的事情,一般認為「擇日」是迷信,其實在《毘盧遮那經》另一處經文中也有提到要建立道場,先擇地外,就是要擇日,才能建立:「凡欲建立曼荼羅,先擇其地,自量本所求願,擇取相應之處,先須從師禀受加持之法,心無疑滯,然後善擇其時,取良日吉辰,方可建立。」
所以,不相信佛經裡有風水及擇日的人們,至此應該無言了吧!除了這兩個令一般人驚訝的觀念之外,還有祭拜之禮,對作道場當地的土地公(地神)要焚香,《毘盧遮那經》教我們:「修行者至誠焚香,啟告賢聖及以地神,言:『仰啟一切如來、諸大菩薩、緣覺、聲聞、五類諸天、堅牢地神、及此處靈祇等,我某甲依持明藏教,受持某尊真言,為求無上菩提(若求別事一一具陳),欲於此地建立曼荼羅,精修念誦,我所求事願速成就。唯願地神憶本所願,許我建立曼荼羅,護助於我,勿令天魔及惡鬼神作諸障難。如本師釋迦如來坐菩提樹,降伏眾魔,我今亦爾。若有障難,願諸佛菩薩示其先相,令我自辨善惡之肇,唯願本尊及諸明王護念於我,勿使鬼神乍現其相,誑惑於我。若無障難,願見吉祥殊勝境界。』如是啟告已,便於置壇處西邊,如法護身,靜然安坐,誦本所持真言一千八遍。」
要怎麼念,寫得一清二楚,我們只要照著念就好了。除此,還有分辨土壤味道以知好地壞地的方法,如果土有臭味就不適合作壇,若是辛辣只能算中等地,必須要沒有土味或是有甘味及香氣的地,才是風水寶地,可以成就最佳道場。《毘盧遮那經》上說:「又須嘗其土味,辨其善惡。土味苦澀及以臭穢,其地不堪。其味酸鹹,或有辛辣,當知其地,只堪建立金剛部中推壞曼荼羅,不堪成就吉祥等法。其味淡薄,無諸惡味,此處和善,性兼緩慢,久乃成就。若土味甘美及香氣,最為殊勝,能成一切最上悉地大曼荼羅。」
還有,還要看土壤的顏色才能決定是否可建立道場,《毘盧遮那經》說:「又須觀其土色與所求事,相應方可建立。」
怎麼看呢,經上當然有教:「其土白色,與息災成就相應。土若黃色,堪為增益。土若青黑,唯堪降伏。土若赤色,即與鉤召敬愛相應。餘如《蘇悉地經》中廣說,修行者如前觀其境界及土虛實色味善惡已,若如前說,皆悉相應堪建立者,即以不動尊母捺羅(二合)真言一百八遍加護其地,然後總掘。」
也就是說土質白色之地可以建立與息災相應的道場,土質黃色有幫助可以用,土質青黑色,可以當做降伏類的道場,土質赤色是好地理。不同顏色的土壤有不同的相應道場,所以也要講究。得選擇之後,就要頌真言一○八遍,加持該地,然後才可以開挖。
這也和我們在工程動土之前先祭拜天地,請道士念經,然後才動土的方式完全一樣。不過《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原經文中寫了很複雜的各種方法,今人要閱讀到了解都很困難,所以在此不表。
總之,這兩篇《梵天擇地法》及《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讓我們知道佛經中也有很複雜的選擇地理的方法,不能說是迷信,因為裡面所言符合土壤幹不干淨居家生活基本要求,何況是要當做道場使用,更是要講究了。
鬼神對風水的干預和風水師的反噬
蓮池祕境
風水擇日之說,有其道理,作為佛弟子亦不應忽略,因為時間、空間等緣起乃決定往昔業果成熟的關鍵性因素,善於把握緣起,能扭轉業力的走向。
如在格魯派的歷史中,有的活佛上師,被授記住在海邊可長壽;甚至格魯的第一世掌教,被一位具宿命通的高僧告知,若住在原寺院將短壽,雲遊外地可長壽。
而陰陽宅對人的影響就不用說了,高明的地師,可從你的住宅、祖墳斷定你的大概命運,甚至子孫後代之壽夭、貧富、興衰等,皆可了知。
民間也有一種跑去異地躲災的方式,有的人到一個地方可能長期的疾病就好了,原因可以從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去分析;或者糾纏的鬼神因為地域的限制無法跟隨,鬼神的障礙頓然消失。
所以,留意風水、擇日,是有必要的。只是作為佛弟子,不能片面停留在世俗的借助風水來趨吉避凶,升官發財、子孫興旺的追求上。你要注意,但不要迷信。
風水師、地師這個職業,本就有風險,獲得真傳極其重要。以前看一本風水書,講到有的名聲很大的大師,國內外弟子無數。據說大師所學還不精,給人看風水有誤導於人的情況,晚年忽然癱瘓,或者殘疾,此即是反噬。
反噬的原因有三:
一是干預了因果,被鬼神懲罰。
二是學藝不精,可能會因失誤而對他人造成傷害。
三是得罪與風水地穴相關的鬼神。
我見有的師兄精通風水學,是職業風水師,獲得真傳,而對於求助者,還講究緣分,先打卦觀察是否接手,而非來者不拒。
古時候技藝精湛的風水師,應還有溝通鬼神之力,以一定的媒介或者方式,獲得法界層面的信息,而不是僅僅根據理論推斷,只管人間事。
否則若一個地穴寶地,鬼神、正神不同意,風水師和占地的人,皆將受懲罰。
風水吉地,往往有城隍土地神等管理,有德之人方可用之,無德者侵占,易被天譴。
以下摘錄清朝梁恭辰先生在《北東園筆錄》中,記載的數則實例。
地師程某
徽州的程某,精通風水堪輿之術,名聞四方。
家鄉的林某邀請程某去相地,但林某是一個惡人,姦盜邪淫,無惡不作。
程某為他卜得一穴,是真穴,定穴後,夢到郡城隍神召進廟,命令他勿點此穴。
程某醒後感到厭惡,又覺得夢境實屬荒誕,加上林某以重金為報酬,就繼續點穴。
不久,天氣忽變,陰雨晦冥三日夜,天雷直接將程某點的地穴風水擊壞了。
程某見狀,潛逃回家,還未到家就猝死了。而林氏家族也逐漸衰落。
世人都說,墳地不如心地好,相地的風水師經常引用作為警戒。
這是我家鄉近年來的真事,眾人議論紛紛。開始時我也不知道是誰家,再看《因果錄》才知道是林姓,未詳細調查具體是哪個郡縣。
堪輿師熊某
湖南堪輿師熊某,看風水的能力拙劣而心很貪婪,為人營葬,葬於水泉沙礫的不知道有多少。
有一位貞潔的婦女,守節已經十年,請熊某為亡夫擇地。
熊某以為寡婦好欺負,就與地主勾結,以甜言蜜語誘惑寡婦,說那塊地如何如何好,再開高價賣地。
婦女不得已,就抵押房子以湊夠價錢,但是她並不知道那是一塊絕滅大凶之地。
下葬一些日子後,婦女夢見神明告知不要葬在那裡,又說熊某昧心害理,罪不可逃。
婦女醒後還不太相信,天亮後派人去看熊某,發現人已經在半夜猝死了。
方太守
大興的方氏三兄弟,老大是司馬,老二為布政司理問,老三是太守,世代為官,家世顯貴。
老大、老二相繼去世後,各留一子。老三還活著,在浙江做官,就乾脆定居那裡,請教師來給侄子上課,後來還為去世的兩位兄長選擇下葬之地。
堪輿師找到了一個地穴,夜裡夢見一位戴高帽系闊衣帶的士大夫來拜見說:你所佔的地穴是我的墳墓,請另外尋找佳地,我必有報答。
堪輿師不信,第二天開穴,發現果然有古墓,但是籌辦這事的負責人昏昧無知,竟然將古墓的遺骸直接拋棄荒野。
葬後,堪輿師忽然暴死。方氏二子都是少年才俊,有次偶爾到西湖掃墓,剛上船,忽遇狂風,船遽然傾覆,救起時人都死了。
方太守是著名的孝廉,晚年卻窮困潦倒,抑鬱而終,沒有後代,斷了香火。
地師的異夢
六合的一個人,父親生前為縣令,請地師仰思忠為卜墓地,找到了一塊吉地,剛要點穴時,驟然下起傾盆大雨,就匆匆下山,約好等天晴繼續前往勘測。
當天夜裡,地師夢見一位老人問道:今天相的地好嗎?
地師回答:好!
老人又說:這塊吉地切勿給這個人,他生前做考官時,收取賄賂賣了三名舉子的名額,應當有陰禍作為報應。如果葬在此地,當會令他的子孫繁榮,這有違天意。
第二天,地師問六合尹林克正:某縣令生前為官如何?
林克正說:聽說他先是教官,後來晉升為縣令,不久就去世了。但傳聞他做考官時,大通關節,得到很多賄賂,鄉人對他的評價不高。
仰思忠聽後感到很惶恐,就找了一個藉口推脫告辭了。
過了兩三年後,遇到那個人的同鄉,問到某縣令現在是否下葬。
回答說:某縣令家因為與有勢力的豪強爭墳地出了人命,官司纏身,家業凋零,至今尚未入土為安。
霍節婦
徽州的霍姓,是一個大家族,有守節的寡婦,賢惠又懦弱,常被鄰族欺凌卻從不計較。
城中有一位姓胡的人,酷好堪輿之術,但學藝不精,家財豐饒。
有次偶爾見到一塊田地,以為裡面有一個大穴,打聽得知是霍節婦的田產,想買下來卻被拒絕。
於是胡某就偽造賣契,捏造證據,向官府起訴霍節婦。
霍節婦害怕了,說原本願意將這塊田賣給胡某,但是因為去世的亡夫沒有下葬之地,所以才推辭了。
胡某一聽很高興,就將自己的幾畝瘠田作為交換,卻不知道自己以為的霍節婦田裡的大穴,實際並沒有。而自己的瘠田,卻有真正的靈穴。
霍節婦不得已,就將亡夫葬到瘠田裡。
沒想到,三十年之內,寡婦的兒子們連登科甲,入仕為官,顯赫一時。而胡某自從卜葬大穴,家業逐漸零落。
雖然費盡心機,不但徒勞無益反而有害,這只是技術不精湛的問題嗎?
陳某
義烏人陳某,是縣邑裡的讀書人,曾經送親近的馮氏去給亡親下葬。
到了墓地,馮氏剛掘地,挖到五尺多時,忽然見到古磚,再下二尺餘,見到舊棺材。
工匠們都說應該另外找地方下葬,風水師堅持說不可以,陳某也在旁邊附和。
馮氏問:舊棺材怎麼處理?
陳某回答:棺材裡的骸骨,一無所存,而且也沒有什麼碑誌可以考據,年代久遠,都不知道是誰的墳墓了,還有什麼值得顧惜的呢?挖出來扔了就可以。
馮氏按照他說的去做。
陳某送葬回來後,就開始生病,忽然對兒子說:
我因為馮氏的事要死了,風水師也活不了。
三天之內,陳某和風水師都相繼死去,唯獨馮氏安然無恙,然而自從下葬後,家道也日漸衰落了。——(出自《右台仙館筆記》)
傾蓮池:從如上案例看來,風水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活,還涉及因果、鬼神等無形的層面。
一個絕佳的吉地,若非其人,福德不配的人下葬了,風水師會被法界體制諸神追責,即常說的反噬。
總的來說,一個人的品行福報居首位,會獲得諸天善神的護佑。就像上面的霍家寡婦,陰差陽錯、誤打誤撞,就獲得了一個靈穴,兒子連登科甲,背後很可能有城隍地神的暗中安排。
上天也是有好生之德,風水師選中的吉地,若要下葬惡人時,城隍等神會提現託夢告知,以留一線生機。風水師若不當回事,執意行之,就要被天譴了,輕者盲聾喑啞,嚴重者猝死。
從這個角度來說,若祖墳、住宅風水有問題,通過疏文、發願做功德的形式,向城隍神求助也是可以的,畢竟他們有能力處理。
切記的是,要有這個功德、德行,沒有福德,就發願以後如何行善修功德。
他們本就是因果的執行者,不是你的私人保鏢和秘書,你的訴求若合理,會得到公正的裁決。遭遇的厄難違緣,更應懷有懺悔行善之心,以將功補過。
我以前也和精通風水的師兄聊過,即風水和福報是同步的。正如前面的故事,惡人葬於靈穴,若諸神以託夢的方式無法解決,就由天雷來破壞這個風水寶地。
一個真有陰德善行的人,住進兇地,法界諸神也有可能進行相應地調整,依報隨正報轉。
當然,平常若是有需要動土、建設,注意風水也是有必要的,不能唯福德論。
畢竟你只是一個普通人,以你的品行,你真的確定自己能轉依報的風水嗎?
反推也成立,一個人長期利他,心性清淨,感召的風水環境,也會逐漸變好。
且很多案例中,那些子孫後代繁榮顯貴的,往往不是特意找風水大師先看好祖墳,而是由祖先行大陰德所致。
願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