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南懷瑾先生講述生死與中陰身


此篇中陰身的主題乃擷取南懷瑾先生講述內容與印隆法師梳理的筆記

南懷瑾先生講述生死與中陰身


  近來我們《瑜伽師地論》所講的,要特別注意,都是學佛修持程序上最重要的地方。有同學提出來,要我說有關生死的問題,關於生死的問題已經提過很多次了,大家應該都知道吧。
  你們要研究生死問題的話,第一部書,就要看佛給阿難說的《佛說胞胎經》。人怎麼入胎的?人怎麼生出來的?這部經典是單行本。第二關於處胎部分,在《大寶積經》裏面,有〈佛為阿難說處胎會〉,講得很詳細,可以說佛對醫學、生理學,以及各種科學都講得非常清楚,也有其獨到之處。所以胎兒在娘胎,七天一個變化,每七天的神經氣脈怎麼樣變化,都有個名稱,一直到三十八個七天,然後就出生了。
  佛又在別的經典上說,一個人生命得來不易,入胎、住胎、出胎都很不容易。尤其對於懷孕的生理狀況,胎兒的胎位,乃至於說子宮的部位,高矮、寒熱,為什麼會流產,或胎死腹中等等,都講得很詳細。不過只是散落在各種經典裏頭,有關生的部分講得很多。

  四大分散的過程

  關於死的部分,在各個經典也都有,現在你們研究佛學,正式的經典都沒有看過,譬如《瑜伽師地論》,也把死亡方面的情形詳細的講了。所以佛為這個問題,測驗過弟子們,要大家回答生命無常的道理。佛對他們的說法,做了結論,生命就在呼吸之間,一口氣出去不進來就死亡,這還是正常的死亡;另外不正常的死亡,像橫死的、夭折的,各種各樣死的,太多太多了。佛也說過,人的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構成,風就是氣,每一大種,都會生一百一十種病,大種就是物理的功能,所以四大所構成的人身,就有四百四十種病 任何一種病,都可以使人死亡,由此可知生命就是那麼脆弱,那麼難得,那麼寶貴。
  現在不講各種不同的死亡,只講正規的死亡。人到了真正死亡的時候,地大先分散,身體手腳感覺都沒有了。我們讀古書就可以體會到,《論語》中,曾子有病快要死了,對弟子們說:「啟予足,啟予手」,要學生把他的腳放好,手擺好。又說,「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他說,現在我快要死了,今後不會再犯錯了。臨死還孜孜為善,平時也沒有惡念,現在更不會犯錯了。這個情形就是地大分散,身體知覺失去了。
  第二就是水大分散。你們要注意,人生命的形成與死亡時,作用是相反的。在水大分散的時候,這個臨死的人,身上就出汗了,是冷汗,大小便也出來了。這是人最後一次大便,因為上下不相交,中氣脫開,肛門也就鬆開,大小便就自然出來了。所以有些年紀大的人,小便憋不住了,洒在褲子裏,自己也不知道。老年人到這個時候非常痛苦,包括將來你自己,包括你父母,到這個時候小便先已控制不了了。
  學佛的人更要知道,老年人放連聲屁,就是下行氣虧虛了,水大分散死相出來時,六根先壞,瞳孔放大,即使站得很近,在要死的人看來,很遠很遠。耳神經也跟著壞了,當面跟他講的話,他聽來非常遙遠,聽不清楚。
  在地大分散時,人進入昏迷的狀態,也進入半夢的狀態;或者有山壓下來的感覺,或者覺得被鐵板夾住了,很痛苦。等到水大分散,出冷汗的時候,這獨影意識已經不太清楚了,意識跟著四大的分散,漸漸昏迷了。不過獨影意識的作用還有一點點,覺得自己好像掉到海裏了,害怕得很。
  水大一分散,接著火大分散和風大分散一齊來,身體慢慢開始冷卻了,冷到什麼地方,風大的氣就斷到什麼地方。所以大家研究唯識的,都知道「煖壽識」,老年人身體有許多地方發冷,尤其是下部。因為人都是從下部慢慢死亡上來的,先是路走不動了,身體越來越粗重。所以為什麼禪定修好的,身體會輕安?因為沒有粗重了。
  最後地水火風一齊分散,喉部有痰堵住,呼吸也困難了。你看醫院裏快死的人,大部分都發生肺部積水,氣就快要堵住了,現在醫學的方法就是喉管切開,管子插進去抽痰。當腦子氧氣不夠時,就要上氧氣了。氧氣就是風大,所以聽到某人上氧氣了,就差不多了;不過也有救轉過來的。

  死亡時的特殊現象

  人在斷氣的時候,各種影像都來了,如在狂風暴雨中跑,各種難過痛苦、恐怖的境界都來了。假定平常有宗教意識的,所謂地獄啊,牛頭馬面啊,上帝派人來找啊,這些境界自然都會顯現了,實際上都是你意識中所變現出來的。四大分散最後一口氣完了,據說非常舒服,人有輕鬆解脫之感。但是只一剎那間就過了,人就不知道了,古人形容如脫殼烏龜飛上天。
  什麼是脫殼烏龜?當年在大陸地區,有人要吃烏龜,方法很殘忍,把烏龜用夾板夾住,再用火燒它的尾巴,烏龜受不了,就拚命逃跑,因為殼子給夾板夾住了,只有肉身逃出去了,叫脫殼烏龜。出來當然也是死亡,據說人死的時候,也像烏龜脫殼一樣痛苦,脫,脫,脫到最後那一剎那,就非常舒服、輕靈。
  人到地水火風完全分散死亡的時候,剎那間慾念非常強烈,淫慾的念特別會發起,而且很重。平常人到了中年晚年,性慾的感受與觀念,都慢慢退減了,可是到了死亡的時候,這個慾念強烈發起,在完全死的那一剎那,發起的現象是很複雜的,這是死亡。簡單的講是如此。
  當全身冷卻了,可以測驗六道輪迴,最後身體還有一點煖,就是前七識都走了,第八阿賴耶識並沒有完全離開身體。如頭頂還有溫煖,最後很慈祥舒服的樣子,這是往生天道;往生淨土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全身都涼了,面部、額頭還有點煖,但人很痛苦;或者因觀念、或家庭、家人、家事,或對人有怨恨,死的時候樣子很難看,雖也是上生,不過是進入阿修羅道。這個差別很微妙,因為有些是癡相,癡癡呆呆的,也是生阿修羅道。
  全身冷卻,胸口最後冷的是人道中再來。如果全身都冷卻了,肚臍下面還煖的,是入畜生道,屬於下三道,這一類的死亡就不是那麼從容了。我們講從容是規律化的,有時候如果死亡很快,又不那麼規律,譬如車禍撞死的,突然血壓高死的,來得很快,屬於不規律的死亡。死後轉生畜生道的,大半不是壽終正寢,不是好好死的,或者死的時候形狀很難看。
  過去有些人,是很好家庭的人,八九十歲了,最後死的時候,硬是爬到地上,有的硬要爬到狗窩、猪窩,才躺下來斷氣。現在醫學發達了,醫院的管理,這種事情是不許可的,認為是精神分裂,馬上打鎮定劑,所以就觀察不到了,這些講的是入畜生道。如果全身冷卻了,膝蓋頭最後冷卻的,是餓鬼道;腳底心最後冷卻,是地獄道。可是這下三道,由於各種怪死現象,各式各樣都有,這個最後冷卻的部位,也就很難檢查出來,沒有機會給你去摸了。這是死亡時大概的情形。
  在死亡剛剛斷氣時,阿賴耶識還沒有完全離開這個人的身體,所以佛經的規矩,人剛斷了氣,不准搬動,起碼要過一兩天,因為這時你碰到他的身體,他還有感覺。所以中國幾千年前的《禮記》中就有規定,一個人壽終正寢,三天以後才能搬動,再換衣服。中國的古禮,換衣服時,兒孫子女在旁邊,媳婦都要走開的。身子抹乾淨換衣服,一個女婿一條被子,七八個女兒就要蓋七八牀的被子了。衣服春夏秋冬都要,褲子要穿好幾條,大兒子所謂做「尸」,自己呆呆的站著,把衣服都穿在他身上,再整個脫下來,穿到死者身上。這是順便把古禮說明一下。
  為什麼三天以後才能移動呢?因為有一種病叫做「假死」,三天以後也許又復活了,這些中國人都知道。佛家講的就更清楚了,你們都唸過〈八識規矩頌〉,阿賴耶識「去後來先做主公」,對不對?阿賴耶識最後才走,所以不准馬上碰他,最好也不要哭,也不要叫,因為他仍然知道,只是很遠很吃力的聽到,不是用耳朵聽到,是意識那個中陰身,那個靈魂聽到,聽了也會悲傷的。
  按照佛家的規矩,這個時候如果有修持的人,指頭按在臨終人頭頂中間那個穴道,叫他從這個地方走;或者有法師用引磬慢慢敲,對他說:你現在發現光明就跟這個光明走,一邊念佛。這個時候須要人提醒,佛家有臨終助念的方法,因為大家年輕,出家人當然很不願意學這個事;嚴格講起來,整個佛法的重點是大慈悲,所以要出家人、法師們經常做這個事。這是指導死去的人,引導他,引起他注意,所以此時唸經是有作用的。可是現在年輕的一代,很少有這個慈悲的心了,過去有這樣的做法,在旁邊唸啊,唸啊,但是有時不懂得方法,反而變成亂搞一通。
  死亡時四大分散大概要多少時間呢?拿我們世間的時間計算,大概要兩天,因業力不同,時間長短各人不同。這個時候人好像一覺醒來一樣,如夢初覺,醒過來以後這個叫中陰身,也叫中有身。為什麼叫中陰身呢?人死後,另起的生命還沒有生起,中間存在的這一段,就是中陰身,普通叫做靈魂。

  中陰身的時光

  在死亡後,中陰身快要形成以前,像睡夢快醒的時候,剎那間有強烈的光出現,比太陽、電光,什麼光都強烈。實際上真做工夫、有修持的人,平常在定靜中,已經很習慣這個光明了,那是自性所發生的功能。可是普通人受不了這個強烈的光,這個光一下子就沒有了,又成黑暗了,陽面和陰面是接連來的。中陰身眼耳鼻舌身意樣樣都有,與我們做夢的情況相似。
  我們做夢的時候,覺得被人打,也會感覺痛對不對?夢中想到傷心的事而哭,醒後枕頭上還有眼淚對不對?實際上中陰身的活動同這個一樣,所以中陰身一形成,他自然有中陰身的神通,山河牆壁都障礙不了他。也等於得道的人,一念動,要到哪裏就到哪裏,沒有時空的障礙,念頭一想就到了。
  所以我們說修持好了,一念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物理世界的光速、電速、聲速,都不及念速,念是很快的,中陰身就有這個功能。中陰身等於有五神通,所以家裏的人哭啊、鬧啊,他都聽到,也看到,不過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屍體。也許我們在哭時,他還來安慰我們說:算了,我已經死了,你不要哭了。不過他勸你,你也聽不見,這個叫中陰身。
  中陰身發現光的時候,就有很強烈的慾望,是性慾的欲望;欲界的生命來源就是一個欲,這個欲的作用是很厲害的。中陰身此時對光、聲、色,什麼都看得見,毫無阻礙。假定平常是有修持的人,在自性中陰身形成以前,一見到光,他認識了自性,一念一空而定住,入了定,生死來去,六道輪迴,天上人間就可以任意作主。這要平常修定有工夫才行;沒有修持,沒有工夫,到這個時候很亂,沒有不亂的。我們這樣講聽起來很輕鬆,當時那個境界是很難受的,就像現在,我們在一個不舒服的環境,一秒鐘都受不了,死亡的環境就更難了。
  但是有兩種人沒有中陰身,一是至善,一是至惡。至善的人,一死馬上上天,中間沒有停留;至惡的人,一死就下地獄去了,也沒有中陰身。普通的人,善惡兼半,或者善惡無記三業都有的,就會經過中陰身的階段。
  在中陰身將生未生之間,看你信仰什麼宗教,那個佛啊!菩薩啊!上帝啊!聖母啊!關公啊!天使、魔鬼、牛頭馬面,都可以看到。這段時間,你一生所做的好事、壞事、無記,從娘胎開始,就如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反映出來。不但如此,過去世的業力你也知道了,都翻出來,不過很快的,快到像我們做夢一樣的過去了。我們夢中夢了十幾年的事,實際上沒有超過五秒鐘的,最長頂多三十秒鐘,已經算是很長的夢了,可是這幾秒鐘夢到的事情,卻是人世間幾十年的經歷。
  這是有科學證明的,譬如像你們在座的,至少活了二十幾年了,你回想過去所經過的事,現在覺得很快,對不對?所以這是同樣的道理。中陰身那個時候,將一生所經歷過的事情,一下就反映出來。這個中間,佛經告訴你「無主宰,非自然」,你如果相信閻王,閻王也出來了;相信上帝,就會受到審判;如果理透了,知道一切唯心造,那就是你的業力做主。平常你做的壞事,別人不知道的,這個時候自己很清楚,騙不了自己,這就是業力的道理。
  中陰身有兩個地方不能去,一個是產門,一個是菩提道場,其他地方都可以去。你們談戀愛的要小心,當你們擁抱的時候,旁邊不曉得有多少中陰身站在那裏看戲,等待來投胎入產門。所以你們要小心,不要以為沒有人看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那是真的。中陰身不是鬼,與鬼不同一道。
  另一個不能去的是菩提道場,不是普通的道場,是大菩提道場去不了。這是什麼理由呢?以前像我們年輕的時候,就問倒一位大喇嘛。第二天我就參通了,知道中陰身入產門就不叫中陰身了,因為投胎了嘛;中陰身入了菩提道場,他開悟成佛了嘛!也就不叫中陰身了。中陰身這兩個地方不能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萬事要自己思惟,把它參透。
  中陰身一天一個生死,最多七七四十九天一定轉生,普通不會到四十九天。講到中陰身的入胎,我們現在再講一點欲界的入胎,不只人,昆蟲、螞蟻、畜生,都是由男女兩性生愛生欲這個動力,而生這個生命,這個叫做欲界。植物也有雌雄交配,才能結果子,欲界都是這個欲。
  中陰身在欲界裏,當因緣成熟時,譬如男女兩人有性行為的時候,與你有緣的中陰身,就感應來了,看到男女做愛,看得清清楚楚。在靠近時,看不見男女了,只看見二人生殖器的部分。此時貪戀男性愛欲的,自覺與那個男性做愛,就投胎為女性;如果對這個女性有愛欲的,就投胎為男性。不男不女的是另外一種業力,這個很微妙,大家還年輕,慢慢研究性心理學,才會懂的。這個業力,細算這個帳還不只如此,有很多很多的因素,遺傳也有一部分的因素。所以現代心理學講:女孩子比較愛父親,男孩子愛的是母親。

  再投胎為人

  佛也說過,《瑜伽師地論》也有講到投胎的情形。譬如在入胎的時候,忽然像夢境一樣,看到一個地方風景很美,宮殿莊嚴,就進去了,即投胎在富貴人家。另有覺得狂風暴雨,又有人在追趕,看到一間小茅蓬,或一個洞,就鑽進去躲,或許就生在很窮苦的人家,或者四肢不全等等。也有很愛錢財的,看到很多錢,他也要去搶一把,就入胎了;愛吃的人,看到一盤紅燒牛肉,好啊!偷一塊吃,就是愛欲一動,像磁鐵吸引力一樣,就入胎了,變人。如你的業力該變狗的,看到的男女不是狗,也是人,一動念愛他,就變狗了,一切一切都是以欲愛為中心,這是欲界。
  色界的入胎又是另外一個道理,這個裏頭只講愛欲這一面,貪瞋癡慢疑各方面都有。有些人瞋心的業力重,看人都是恨、討厭,也吸引進去了,就是三緣和合,一引就入胎了。
  入胎以後中陰就沒有了,又昏迷了,像死亡一樣,什麼都不知道,在裏面大概悶了十個月。有些有定力的人,像阿羅漢及大菩薩,尚有隔陰之迷,在中陰身階段迷掉了,以前的修行都忘了。能夠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那個是定慧之力,只有大菩薩再來投胎才可能。
  有些人出胎的過程都知道,老古出版過一本書,美國的調查,用催眠把人恢復記憶,講自己前生及住胎的情形,說得多半很相近。如果業力輕的胎兒,住在胎裏也有讀書、跳舞、開運動會的。所以母親懷孕的時候,會感覺孩子在裏面亂動,他那個境界和人在夢中的境界一樣,雖是很小的天地,對他就是一個大天地。
  還有胎兒在胎裏受到各種刺激,母親吃的各種飲食,胎兒會有感覺。母親吃了冷的,喝了涼水,胎兒像上冰山,喝了熱的燙的,像下油鍋,十八層地獄在裏頭都受到過。所以中國人講,胎教絕對有關係,現代醫學也證明,胎兒在肚子裏,什麼都聽到,所以父母兩個人生氣啊,講甜言蜜語啊,胎兒聽得清清楚楚的,不過他出胎的時候忘記了。假使這個母親懷胎時,另有情人談情說愛,這個胎兒也清清楚楚,誰都瞞得了,但瞞不了這個胎兒。可是這個胎兒出胎以後,什麼也不知道了。尤其一出了產門,小傢伙受空氣刺激,臍帶剪斷,就「哇」的叫起來。當臍帶一剪斷,立刻就要把嬰兒嘴裏泥土一樣的髒東西挖乾淨;挖不乾淨,嬰兒吞了下去,就變成胎毒。
  現在我們曉得人的生命是三緣和合,因緣所生,無主宰,非自然,一切都是業力所生,唯心所造。六道輪迴的差別,生命的選擇靠自己的修持,所以佛法大小乘,第一步是能夠解脫生死,解脫心物的纏繞。
  講到因緣所生的生命,直到現在,世間上的學問,尚無完整的答案;人類開始沒有文化,也沒有文字教育,可是這種追求生命來源的思想,個個都會有,天生都有。開始解答這些問題的是宗教,深入的再加研究,對答案不滿意,所以就產生哲學。哲學由理性的研究推翻了宗教的外衣,來追求宇宙生命的來源。後來哲學家也摸到了邊緣,摸來摸去還是拿不到證據。科學家說:你不要管哪個宗教家,他是胡亂相信的,你們哲學家想的也不一定對,你靠腦子想,你那個知識本身就是問題,所以科學要求實證。
  人類的文化在宗教、哲學、科學,三大領域摸了幾千年,各自都說自己解決了生命問題,現在誰也沒有解決,仍然是在宗教、哲學、科學的路子上轉,對不對?是不是這樣?佛家說自己了生死,我們看學佛的人那麼多,誰了了生死?佛說出這些道理來,是佛已經了了,我們並沒有了,你必須要把這些道理都求證過。
  有一點很奇妙的是,人類的文化越進步,許多宗教的理論就越站不住;而科學越是進步,佛說的理論,也越站得住,越證明他對。不過表達方式不同,名稱不同而已。
  人的生命來源是因緣而生,無主宰,非自然,可是現在醫學講人類是遺傳來的。達爾文說人類是由細菌、猴子進化來的;那是達爾文的祖宗,我們不是。弗洛依德說,人類都是性的問題,那是弗洛依德的性心理,有些人並不是性的問題。
  我的朋友之中有幾對夫婦,有一對還在,七八十歲了,沒有孩子,一輩子學問很好,感情很好,雖然是一對夫婦,但一輩子像出家人,沒有性這一回事,有愛沒有欲。當然也許是性能力的問題,但是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腦子用得多的人,或者藝術家,智慧發達的人,欲是比較少的;欲重的人,多半智慧少。如果又有智慧又能享受欲,那是天人的境界,非凡夫所能望其項背。所以愚人多欲,聖人少欲,但是愚人多了之後,一年生一個出來,生一大串,古人幾十個兒女的很多,沒有什麼稀奇。
  與生命有關的因緣有四個;(一)親因緣:是中陰身帶來的種子,加上父精母卵,三緣和合才能成為一個生命。有人問,試管嬰兒也是欲來的嗎?男女兩性的欲是粗淺的欲,大的欲是各種欲念。譬如中陰身在投胎的時候,看這個畫很美,美啊!就被它拉進去了,那個吸力就是這個因緣。(二)增上緣:家庭的教育,社會的環境,這些都是增上緣。(三)所緣緣:因緣本身是種子,就是親因緣,生下來以後,由種子起現行,過去帶來的種性,脾氣壞的可能更壞,或因中陰身受了某種刺激,也可能會變好一些。但是,如果不再加上教導,長大了也會越來越壞。這就是由過去的因緣,連鎖關係,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連續不斷的,所以叫做所緣緣。(四)等無間緣:這個所緣緣在六道輪迴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無窮盡,稱為等無間緣。因緣有這四種。

  人為什麼要修道

  我們講了半天,為什麼人要修道?就是求解脫,要跳出生死輪迴,真解脫是要在現行之中解脫生死。剛才有位同學來問,我們修行人現在就在生死中。對啊!是分段生死,六道輪迴就是分段生死。換句話說,我們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真如自性本來沒有什麼生死,不生也不死,既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空。但是一念動之後,一動一亂,越動越亂,亂了以後,就永遠在那裏輪迴旋轉,越旋轉得快,越解脫不了。就像電風扇上停了一隻蒼蠅,電扇一開,這個蒼蠅飛不出來了;飛不出來,永遠解脫不了。所以我們要尋求解脫,要從六道輪迴的生生死死中,解脫出來。因為在這輪迴之中,轉動速度太快,在五蘊中這個叫行蘊,行蘊是很難解脫的。無明緣行,念頭一動,行就來了;行緣識,識緣名色,四大就來了,十二因緣接著都來了,屬於分段的生死。
  修行走的是變易生死,像現在打坐腿發麻,修道的人有各種生理的變化,實際上每一秒鐘,人都在生死中,不過是在變易生死中變化,慢慢轉變。關於變易生死,修得大阿羅漢果就可以解脫變易生死,不過,解脫生死不是了生死。怎麼叫了生死?大乘菩薩成佛以後,返還真如自性,不生不滅,就是了脫生死了。
  對於了生死,認為打起坐來就說我不到這個世界來了,不來?你到哪裏去啊?就算你生了天,還是在生死中呀!反正在三界中就統統是在生死輪迴中。所以修定修觀就是要了這個生死。
  再說現行的生死,一晝夜就是一個小生死;再小一點的生死,就是在一念之間。一個念起來,即生即滅,生死本來就是一念無明。所以不知這個念起在何處,不知其來處,當然無法了生死;也就是孔子說的,「不知生,焉知死」。佛法是教我們如何了生死,了了生死以後,所謂證到了智慧,證到了神通,那麼宇宙的來源,生命的來源,都清清楚楚了,因為一切都包含在一個自性的功能裏。佛法所講的基本道理,就是以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為主,整個生死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國禪宗首先提出來,標榜了生死這個重點,也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恭錄自南懷瑾先生《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下)》老古初版P.246 ~ P.266)
印隆法師梳理的中陰身筆記
佛法裡面有一個「中陰救度法」,此是跟「做七」息息相關的。「中陰」共有四種:此生自然中陰、臨終痛苦中陰、法性光明中陰、受生業力中陰。在「受生業力中陰」、也就是「中有」,為往生之後到下一生的中間有一個生命,叫做「中陰身,於形成下一生業報前,為亡者廣造眾善,讓他前途能夠光明,能得到投生善趣的利益。

  由於「中陰身」等待受生的時間為「七日一變,七日一生死」,最長是七個七天,也就是四十九天;如果過了四十九日,已經去投胎了,已是「後有」,下一生的業報已經形成。所以在佛法中一再交待,要把握這中陰救度的機會,也就是俗稱的「做七」,因此「做七」就是七個七天,稱為「七七」。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滿四十九天才投胎,有的七天、有的十四天、有的二十一天,最晚是四十九天,不過我們都會將功德做滿四十九天。

  根據《地藏經》所說:「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1]在命終以後的「七七」四十九天,盡力來替這個亡者造所有的善事──誦經、念佛、布施、修善,迴向一切善法功德給亡者,不但能夠讓他「永離惡趣」,還能生善道、受勝妙樂,現在眷屬也是利益無量,都蒙到三寶的利益。

  「中陰」的「陰」指「五陰(五蘊)」──色、受、想、行、識,為這一段生命到下一段生命,兩端中間的過渡過程就叫「中陰──中間的五陰」。以廣泛來說,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直到現在、乃至未來的生生死死當中,其實都是在一個中陰的狀況,每一段叫做「分段生死」,每一段的五陰內容不同,例如現在是「人」的五陰,下一生可能形成貓狗豬羊的五陰。每一個分段生死當中,都有四個中陰的時間:「此生自然中陰」是我們現在的,和死亡直接相關的三種中陰有「臨終中陰(時瀕臨死亡到真正死亡的過程)」、「法性中陰(從真正死亡昏迷到死後世界現前的過程)」、「業力中陰(從抉擇入胎到真正出生的過程)」。

一、此生自然中陰

此生的自然中陰又叫做「本有」,「自然」指「現在這個情況」,即現在還活著的時候。它是剎那剎那一直在變化、生住異滅,可是它的變化很微細。「此生自然中陰」會影響下一生的中陰,若希望下一生有福報善因緣,就要靠此生的自然中陰來培植。

 

二、臨終痛苦中陰

  指即將死亡,四大已經開始分散,快要結束這一段生命。為什麼它是「痛苦」?不見得每一個人都痛苦,但一般是痛苦的,因為生命即將結束,對這個身體、財產、眷屬的執著,心裡會捨不得、放不下,並不想要喪失,無論身體跟心理都很恐懼痛苦,所以叫做「痛苦中陰」。在《普賢行願品》裡面,普賢菩薩說:「又復是人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友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所以佛弟子在此生的自然中陰裡面,要知道這些都帶不走的,要練習放下。平常就要修煉定功與智慧。

  形成生命有兩個要素:一是「身」,就是「四大」──地、水、火、風;一是「心」,就是「八識」,就是由「名色」這兩個聚集起來。生病就是身心的狀態,已經從「聚」面臨到「散」,有聚有散,有生有滅,在「臨終痛苦中陰」當中,這一期生命將要結束,是「四大」先分散,地水火風要回歸到宇宙的四大裡面(身體與宇宙的地水火風的元素是一樣的,只是把它凝聚起來而借用)。有人生病很久就分解很久,有的人很快,譬如說橫死,生命意識就離開,就也沒有這種分解的過程。

  「四大」是依序次第分散:

(一)地大:第一個開始分散的是「地大」,要把「色蘊」分解掉,所以當「地大」要回歸到宇宙當中的時候,這個身體就會感覺很沉重,有一直往下沉的感覺。

(二)水大:所有的水一直在往外流,如大小便失利,口水、鼻水出來,什麼水都像一直漫延出來。有些臨終者會覺得好像沉在海底,此是「受蘊」在分解的時候。

(三)火大:火大在分解的時候,內心裡感覺很熱,可是身體的狀況是手腳冰冷,呼吸也是冷的,這是「想蘊」要分散的情況。

(四)風大:風大離開之前的現象,就是呼吸困難,一直喘息,變成很短,很費力,吸氣比較少,呼出去比較多,這是「行蘊」要分散的情況。

  所以「四大」是「物質」的分解、消失,消失以後就開始「心識」(識蘊),有時候「色、心」兩個會同時,就是四大在分解的當中,意識也同時在分解。意識在分解會有兩個狀況,第一個是很沈重的昏迷,第二個會產生時空上的混亂,所以在「色」跟「心」的分解消失當中,叫做「亂心位」,這種不論是身體的病痛或心理的混亂,都是在痛苦的狀態中,還有一個最大的痛苦就是捨不得、放不下,以一般世間人來說,這種即將死亡的臨終狀況,是很不願意面對的,因此稱為臨終的痛苦中陰。

 

三、法性光明中陰:光身(光之景)

法性光明的中陰又叫做「光之景」,若有臨終或者已經斷氣再回來的人,常會說是看到光明的境界。

(一)勝光(佛光)

1.      母光明:「色」跟「心」的分解期間,有的人很長、有的人很短,不是每一個人都一樣;有沒有修行,其分解過程也不太一樣。這一個時間是很重要的解脫機會,在《起信論》說:「阿賴耶識是生滅與不生滅的和合」,阿賴耶識百分之九十是「生滅」、就是一直在變化分解。可是阿賴耶識裡面有一個「不生滅」,一直常住在宇宙真如本體,可是因為業障而蓋住,所以沒有辦法顯現。唯有在臨終時,身體的分解歸向於無,心裡的分解也是歸向於無意識狀態,就是生滅分解到終極的時候,而下一個生滅還沒生起之前,這中間有一段空隙──所以在每一段的生命(分段生死)要到下一個生命時,這中間會有一個空檔空隙,這個空隙在密宗裡面說是一個「母光明」出現的時間。

這個出現的時間很短,如果有修行的人,他可以用自己的修行把這個時段加長,在這個時段如果能夠有覺悟的話,就直接進入到不生滅,證入法身,等於是解脫,所以死亡在佛法裡面講,是一個開悟跟解脫的機會。因為我們的業障、習氣、貪瞋癡在這短暫時間,突然之間它不能現前,是真性顯露出來,相狀是一個大光明的狀態,稱為「母光明」。一般人大約只是一秒鐘時間而已,所以很難去掌握它;有的比較有修行的時間,可以有大概有十五分鐘到三十分鐘的時間顯現那個境界,那個時候若進入母光明當中,就是跟佛相應。

2.      子光明:這個跟母光明不一樣,是在生前的時候,是靠佛法的修道力量來的,稱為「道光」,在「法性光明中陰」裡面叫做「光身」。「子光明」出現時,要去跟「母光明」相會合,母子要會合成一,就是我們本性的光明,要去尋求佛性、法性,二個相會合的境界。剛才「母光明」出現的時候是一個解脫機會,這個「法性光明中陰」(子光明)是第二次的機會。「子光明」出現的時間也很短,端看生前的用功力道,以決定他的時間的長短跟穩定性、心不亂的境界。

(二)劣光(六道)

  如果沒有修持的定功、或者是完全沒有「子光明」的人,「法性光身中陰」出現的時間只有一剎那,阿賴耶識裡面無始的習氣馬上出現,又跟它蓋住了;如果臨終時旁邊有逆緣,會使得心更亂。所以當沒有出現「道光(子光明)」的時候,即「劣光明(六道光明)」出現,看阿賴耶識出現的種子是什麼顏色跟什麼力道,就跟那一道去相應,就是同那一道去了。所以如果是到天上的話,就會現灰白色,那光明不是很亮,是白色但是有一點灰灰的;人道的話是暗黃色,修羅道的話是淺綠色,畜生道的話是暗藍色,餓鬼道是暗紅色,墮地獄道是煙霧狀。

  「子光明」是很穩定、很清淨的修持光明,是殊勝的、像佛境土的光明,很清淨鮮明很乾淨的,亮度很夠,看起來很舒服,但是亮到不會刺眼的。可是六道光明叫做「劣光」,光明的品質不好,因為有煩惱的習氣種子在裡面,所以顯得顏色看起來比較暗淡、不清楚,或者是看起來會有黑暗性。

 

四、受生業力中陰:意生身(中陰身)

  「受生業力中陰」又稱「中陰身」,為斷氣死亡後,從「臨終痛苦中陰」進入到「受生業力中陰(中陰身)」。又叫做「意生身」,因為意生身有神通,想到哪裡就可以到哪裡,隨意所往。這是由於前一段跟後一段的生命有身心的障礙,所以六根不敏銳;而「業力中陰」的阿賴耶識(神識)與四大還沒有組合完畢,所以陰身很靈活。他如果回家,有的人能看得到他的樣子,他一直想跟家裡人講話,可是家裡人不見不聞,所以他會很懊惱甚至氣憤的,有時候他會忘記自己已經死掉。如果這個中陰身回家照鏡子,會發現鏡子裡面沒有影像(有物質才有影像),那時候他發覺到自己已經不存在這個世間,會很痛苦。而家裡的人想什麼,他也都知道,家裡面的人如果很亂的話,他也會很亂;或是家裡的人一直很哭泣,他心裡面也會很悲哀,他會放不下,也會影響他的這個投生狀況。

  「受生業力中陰」的生命其實是只有七天,中陰身是七天一次的生死:從往生以後七天,若還沒有受身因緣,就要死一次再等待受身因緣;第二個七天若又沒有受身因緣,又再死一次,每七天換一次,最多七個七一定要受生,最長只能維持四十九天。這七個七的前面三個七,就是這二十一天為一個階段,長的樣子是這一期生命的樣子,不過會變得比較年輕,《俱舍論》提到會像一個小孩子一樣,身高也會縮短,但是樣子跟生前一樣。「三七」二十一天以後,從「四七」開始,他就會根據下一生的業力,形成下一生的樣子。在前面的臨終中陰是四大分解,現在又開始形成,然後八識也漸漸有靈敏的認知作用。眾生最快是「臨終中陰」就投生,那是善力大或者是惡力極大,業報很確定了;而一般都會經過「受生業力中陰」這一段時間,有的一七、有的二七,最晚四十九天一定要去投胎;如果四十九天以後,還有看到這一個人回來的話,就已經不是中陰身,是墮到鬼道去了。

  所以「做七」幫助亡者,要在這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廣造眾善」,幫他做功德,給他增加光明跟增加福報力,讓他有光明的因緣,照亮他的前途,告訴他要往善道去,最光明的就是佛法僧三寶的因緣,使他有解脫超越的機會。而前面的三個七比較重要,因為很可能他三個七他就走了,尤其第一個七。其實四十九天之內,每一天都可以給他做功德、給他資糧,只是那個七這一天要加強。也不一定要大費周章去做的很大的法事,自己的家親眷屬虔誠為他誦經禮拜供養,都會有效的,最重要就是要至誠真心,不是做應付的儀式,還有最重要就是不要殺生。如果不在這個時候去掌握的話,再下來就是因果和業力的呈現,就是感得下一段生死,什麼因感什麼業。

  《地藏經》〈7 利益存亡品〉:「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2]如果真正的有如法去做的話,能利益亡者,也利益活著的人。一個人臨終斷氣,一直到到他投胎之前的階段,都是痛苦的因緣,也都是解脫的機會。所以學佛很好,可以用正確的方法,真正的利益親眷。「做七」其實是一個對亡者很有力的方式,所以在《地藏經》裡面說,如果是生前沒有學佛、或者是自己沒有得到解脫的眾生,他在四十九天當中,念念之間都希望他自己的骨肉能夠替他做一點功德、[3]點一盞燈,廣造眾善,讓他前途能夠光明,所以要把握機會。

 


〖中陰身的開始〗
臨終者斷氣大約八小時後,身體完全冷卻,神識逸出體外,如釋重負,但所見光明漸漸消失,神志也變得昏沉迷糊。在三日半之中,忽可出現一剎那的清醒,不知自己已經死去,呼喚家人的名字,尋求家人的幫助。或可尋見家人,如在夢中;對家人說話,卻見他們視若無睹,想盡辦法還是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內心甚感悲哀、憤怒、挫敗,“猶如魚在熱砂中受苦”。
當發現自己沒有身影、在鏡子裡沒有反射、在地上留不下足跡時,他才終於了解自己已經過世。這個承認已經去世所帶來的驚嚇,足以令他昏厥過去。
三日半後,神識依我執和習氣生成酷似前生的身形。因為處於死亡到轉生之間,所以稱為中陰身。
中陰身與生前形貌相同,身體完好(即使生前有殘缺),身高如孩童,以氣味為食,四大細微,非肉眼所能見。
由意識所化的中陰身能知他人心中所想,有前知回憶及明白事理的特能,從前各生的經歷在此時能隨意活現於目前;中陰身耳根靈敏,雖游蕩於遠地,一聞召喚,必立即前來;中陰身有不可思議的通靈,能見到肉眼所見不到的事物,還能遙見其所應去處,隨意往來於宇宙空間,無影無礙,欲往何處,隨念即至;中陰身具通力,牆壁、高山均能通過。
 
〖中陰時的心理狀態〗
中陰身有兩種心理傾向:
一、飄忽不定,孤寂淒苦。
二、“依於淫欲倒心”。
中陰身不屬於任何一道,當因緣成熟時,就會以各種方式轉生。中陰身形成之時,習氣的種子蘇醒過來,頓覺清明,感覺“如同天和地又分開了”,此後進入七七四十九天的中陰幻境。
中陰身會重演生前的一切經驗,重新經歷很久以前的生活細節,再度造訪所曾遊歷的地方,甚至包括 “僅僅吐過一口痰的地方”。
 
〖每七天的輪迴〗
中陰身每過七天,要被迫再次經歷死亡時的痛苦經驗。一切都在快速進行,前世的惡業以非常集中而混亂的方式出現。
在中陰境界裡,中陰身因不能寬恕自己,而在心中呈現審判的景象:善心化成白色的守護神,重述前世的善行,為自己辯護;惡心化成黑色的司惡神,數記前世的惡行,提出控訴;業的鏡子為審判的最終結果提供証據。
在第一個七天,有兩種平行的光明化現,一種是色彩明亮的佛光,另一種是色彩暗淡的輪迴之光,認證前者則入佛土,認證後者則入輪迴。通常,中陰身懼怕燦爛的智慧之光,而由習氣邀集來的輪迴之光卻使他感到溫暖。
 
〖業力的作用〗
當業力的狂風吹起時,眼前會突然出現各種可怕的亮光、幻影、聲音,又見生前所殺害的眾生前來索命(這些都是生前業力的顯現)。中陰身在恐怖的黑暗中逃避,卻被貪、嗔、癡化現的一白、一紅、一黑三個深淵擋住去路。中陰身又飢又渴,苦不堪言,被恐懼所征服,到處尋找避難所。
事已至此,中陰身完全成為無主游魂,投生欲望不可抑制,但四面襲來的烏雲、密霧、雷電、驟雨、猛火、惡獸、魔鬼使他到處逃竄,他孤苦無依,肝膽俱裂。
同時,越來越強烈的六道之光前來勾攝。中陰身被自身業力牽引,應生何道,即隨彼道之光而去,毫無選擇餘地,於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各處分別見宮殿、集市、戰場、石窟、荒野、鐵城等景象。
極善之人生天界,極惡之人墮地獄,沒有等待因緣的必要,所以不入中陰境界。
信心深厚的念佛人,臨終之時阿彌陀佛慈悲加佑,心中歡喜踊躍,頃刻間往生淨土,也沒有中陰身的過程。
 
〖如何關懷死亡前後的親友〗
太多的迷障讓我們忘記自己正在邁向死亡。關懷臨終者可以讓我們悲切地覺察到:不僅他們會死,我們自己也會死。
當我們知道自己和眾生一起正邁向死亡時,就會產生一種幾乎心碎的脆弱感,感受到每一時刻、每個眾生都是那麼珍貴。
我們在有生之年能幸遇佛法,走上念佛的道路,對後生一大事不再擔憂,人生之旅才算真正有了意義。但還有太多的人,比如我們的父母兄弟、親朋好友、左鄰右捨等,平生無緣得遇佛法,即使有所接觸,也難以生信,一期人生將成虛度。對於他們,我們可以在其臨終的特殊時刻,用我們的愛心來傳達佛的宏恩,使之也能信心開發、往生極樂。

〖此生的結束的景象〗
生命結束時,生理上要經歷"四大分離"的苦楚,全身有如重物壓迫,意識暗昧,手足抽搐,忽冷忽熱,氣喘身顫,唾液乾涸,精疲力盡,容顏消失,眼不能視,耳不能聞,口不能言,猶如百千把劍割裂身體。
臨終者心理上要經歷複雜的意識活動,首先是"全景式回顧":"一生善惡,俱時頓現",生命中的一切逐一浮現,而且,不僅看到一生的事件細節,還會看到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經受自己帶給別人的一切感覺。當臨終者看見自己的生命史重演時,會遭遇類似的問題:"你這輩子做了些什麼?你為別人做了些什麼?"所有這些都突顯一個事實:死亡是面對面接觸自己的時刻,在死亡時,無法逃避自我的真面目。
在此時刻,善業眾生自憶先前所作令人喜悅的善事,陷入幸福的回憶中,無極苦逼迫於身,坦然而終;惡業眾生對自己所經驗到的許多事情感到羞恥,覺得那些似乎不是自己做的,生起惱恨、恐懼之心,眾苦逼迫,猶如生龜脫殼,感覺天地崩潰,看到離奇幻相,聽到古怪聲音。
 
〖對臨終人的關懷〗
生命能留給臨終者的,是深度的恐懼:恐懼離開所愛的人,恐懼尊嚴蕩然無存,恐懼要依賴別人,恐懼此生毫無意義,恐懼因愈來愈強的痛而失去控制,最大的恐懼就是對恐懼本身的恐懼,越逃避,它就變得越強大。
臨終者正在喪失他的一切:他的親情、他的財產、他的身體、他的心。我們在生命裡可能經驗到的一切損失,當死亡來到時,全都匯集到一起,因此,臨終者怎麼可能不悲傷、痛苦、憤怒呢?因此,我們要再三向他肯定:不論他感覺如何,不論他有多麼挫折和失望,這都是正常的。
我們可以直接把自己放在臨終者的立場上。想象躺在床上的人就是我們自己,正在面臨死亡,痛苦而孤獨,然後問自己:我們最需要什麼?最希望眼前的親友給我們什麼?我們將發現,臨終者所要的,正是我們想要的:被真正地愛和接受。
臨終者期待被看成正常人而非病人,只要觸摸他的手,注視他的眼睛,輕輕替他按摩,或以相同的律動輕輕地與他一起呼吸,就可以給他極大的安慰。
應該仁慈善巧地告知臨終者:他正在接近死亡。臨終者從直覺上知道自己已為時不多,卻仍然依賴別人來告訴他。如果家人不告訴他的話,他也許會認為那是因為家人無法面對那個消息,然後,他也不會提起這個主題。這種缺乏坦誠的狀況,只會使他感到更孤獨、更焦慮。
讓臨終者把他真正想說的話說出來,溫暖地鼓勵他盡可能自由地表達對臨終和死亡的想法,這種坦誠、不退縮地披露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臨終者順利轉化心境,接受生命,好好地面對死亡。
 
〖放下一切的保證〗
臨終者常常會為一些未完成的事焦慮,對過去的所作所為不能釋懷。如果我們不能幫助他處理未完成的心事,他就不可能全然放下,就會緊緊抓住生命,害怕去世。
首先親友必須學會放下,學會放下臨終者。如果我們攀援著臨終者,就會給他一大堆不必要的頭痛,讓他很難安詳地去世。臨終者必須從他所愛的人那裡聽到兩個明確的口頭保證:一、允許他去世。二、在他死後,親人們會過得很好,沒有必要擔心。我們坐在所愛的人床邊,用柔和的語氣告訴他:"你將要過世,死亡是正常的事。我們希望你可以留下來,但我們不要你再受更多的苦。我們相處的日子
人死後猶如人活著做夢時,活著時夢中能作主即有修為,中陰身時就能隨己願往生 我們將永遠珍惜。現在請不要再執著生命,放下,我們完全誠懇地允許你去世。"
有些家庭拒絕讓他們親愛的人離開,認為那樣才是對親人的愛。讓我們想象自己就是在生命邊緣的親人,想像自己站在即將遠航的遊船甲板上,所有的親友都在岸上揮手道別,船已經離岸了,除了離開之外,我們別無選擇。此刻,我們希望親友如何向我們說再見呢?
盡力幫助臨終者解脫對一切財物、朋友和親人的執著,讓他清楚交待如何分配財產,把每一件事情都安排清楚,這樣才可以真正放下。
臨終者最後的念頭,對未來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在死亡的那一刻,心是完全不設防的,很容易被情緒所主宰,而最後一個念頭或情緒會被極端放大,淹沒整個認知。在諸苦交集的關頭,素無宗教信仰的人難免會慌亂痛苦,生起恐怖、焦慮、貪戀、瞋惱等惡念,從而轉生惡的境界。
 
〖臨終環境的安排〗
因此,四周的環境非常重要,一定要寧靜和諧,在可能的情況下,讓臨終者死在家裡,因為家是人們覺得最舒適的地方,在臨終者能看見的地方掛一張佛像,使他眼中見佛,心中有佛。如果是在醫院裡,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幫助:帶來一張佛像,擺一束鮮花,打開念佛機,建立一個溫馨的氛圍。
親友應提起正面的情緒和神聖的感覺,如愛、慈悲和恭敬,盡量放下攀援、欲望和執著,痛苦和悲傷將會破壞祥和的氣氛,使臨終者失去死亡時刻的平靜。保持自然,保持我們平常的樣子,單純而平等地跟他溝通,讓他感到我們真的關心和接受他。提醒臨終者:他一生中有很多做得好的事情,讓他覺得生命是建設性和快樂的,將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美德上。
當我們眼睜睜看著所愛的人離開人間,強忍悲痛不哭出來是很困難的,所以,親友要提前把執著和悲傷處理掉:一起哭出來,表達出對臨終者的愛,說再見,在死亡時刻真正來臨前完成這個過程。
在臨終者斷氣的一刻,不要過度表露悲傷,因為臨終者的意識在那一刻特別脆弱,親友在臨終者床邊的啜泣,對他而言,猶如雷聲和冰雹。
 
〖助念的力量〗
我們眼前的人正經歷著可怕的痛苦,我們幾乎不能提供任何幫助,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此時,應把我們的心整個開放給臨終者,為他的痛苦生起慈悲心,為他啟請阿彌陀佛的神聖力量,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
阿彌陀佛會慈悲地出現在臨終者上方,以愛心凝視他,以光明加持他,淨化他過去的罪業和目前的痛苦。把阿彌陀佛的無量願力以及西方世界的清淨莊嚴在臨終者耳邊熏習一遍,使之生起往生
西方的正信,告訴他:"娑婆世界猶如火宅,沒有什麼好留戀的。你若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願生西方淨土,到了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手持蓮台出現在你面前,迎接你往生西方。你以前即使有再大的過失,也不要放在心上,阿彌陀佛不會捨棄任何一位眾生。只要一心念佛,決定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由親友組成助念團,分班助念,使臨終者隨念,如果六字、四字聖號難以提起,隨念一個"佛"字即可,如果連"佛"字也提不起來,心中知道有佛即可。(經云:"臨終不能觀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是人命終得往生。")
讓臨終者安詳地死去,死後不要讓身體受到干擾,讓他的心保持寧靜,並持續助念到最後的時刻(斷氣後八小時)。
通常情況下,臨終者往往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慈悲,唯恐念佛功夫不夠,把握不住自己。阿彌陀佛愍念他顛倒散亂之苦,慈悲現身,垂手接引。臨終者見佛顯現,蒙佛光注照,身心安穩,如入禅定,自見坐金蓮花,受生七寶池。阿彌陀佛對眾生的臨終關懷,可謂慈悲周全之至。
多數人在昏迷的狀況下去世,但他們還是會敏銳地覺察周遭事物。因此,不斷積極地對昏迷者講話是很重要的,首先對他表達明確的關懷,讚美他的善行,然後為他助念。
 
〖死後的超薦〗
誠如前面所介紹的,中陰身敏銳的覺察力使它特別容易接受眷屬的幫助,因為沒有肉身的束縛,它的心會變得很容易被引導,只要把善念導向它,就有很大的利益。
幫助亡者最有力的時間是在受生中陰的四十九天內,尤其是前二十一天。在前三個星期內,亡者和生前的關聯比較強,比較能接受家人的幫助。最有效的超度方法是稱誦"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我們用真愛和誠意為親人祈禱。如同火會燃燒、水能止渴,阿彌陀佛一有人啟請,就會立刻出現。
當"南無阿彌陀佛"的聲音響起時,從阿彌陀佛身上所發出的巨大的光將灑遍亡者的身心,使他得到徹底淨化,把他從混亂和痛苦中解脫出來,施給他深度、持久的安詳,並迎接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每當我們想到過世的親人,每當他的名字被提到時,就把我們的愛心送給他,然後專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稱念多少,隨個人所願。
亡者的神識在受到祈禱的力量引發之後,能夠清楚地感覺我們的一切思想、念頭,因此,可以毫無障礙地了解我們向他開示的教義,甚至不同的語言也不能構成隔閡。因此,開示的人應專心一意,而不只是照本宣科,這一點非常重要。同時,亡者是活在實際的經驗裡,比起我們,更有能力了解真理。
對於亡者的幫助,並不限於死後四十九天。幫助過世的人,任何時候都不嫌晚。我們要幫助的人即使已經過世一百年,為他念佛超薦仍然是有益的。

印光大師言:"幫助一個人往生,即是幫助一個人成佛,其功德何可思議!"

超度收費千元到三十萬元是否真的有用?

凈空法師

問:弟子常去寺院參加法會,寺院法師說要居士點燈,超拔冤親,超度歷代祖先及亡者蓮位,很多項目等等,從兩千元起到三十萬元不等。請師父慈悲開示,一定要這樣做才對我們有幫助嗎?
  
答:希望你多聽經,這個問題不好答覆,你聽多了你自己就明白。如果說是錢多一點拿去超度祖先都能超度了,何必要修行?大家多賺錢,多賺錢、多布施你就超度了,沒這個道理。超度一定要修行。你看看六祖在《壇經》裡面講的好,「此事(此事就是生死大事)福不能救」,你福報再大,沒有辦法了生死出三界,這個事什麼能救?定、慧能救,福不能救。可是這種事情,印光大師的態度我很欣賞,我也學他老人家。有人問印光大師,人過世之後燒紙錢這些東西,這個東西佛門沒有,這是我們民間的習俗。印祖用什麼態度?不贊成也不反對,不贊成是佛門裡沒有,不反對是世間風俗習慣有。大家都知道這個世間是六道,人死了之後,他如果再到人間來了,你燒紙錢他沒有用,他到天道也沒有用,到地獄道、畜生道都沒有用,只有一道,鬼道有用。如果他墮了鬼道,你叫他不燒紙錢,你把人家財路堵住了,你有過失。所以印祖對這樁事情是既不贊成又不反對,這個態度很中肯,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學習。確實有墮到餓鬼道裡頭,真需要。

我們最近在北京有個朋友,我在北京的時候他來看過我三次,我回到香港來不到十天他就走了,很突然,我們都感覺得很意外。深圳這邊有個道長,他有一點通靈,把他找來了,聽說他現在在香港。我這裡給他立了牌位,他這是在中陰,還不到四十九天,中陰,遊魂。這個道長是有點名堂,因為我這裡沒有告訴道長,道長就說出來,他說凈空法師在道場給他立了牌位,而且還在攝影棚立了牌位,這個我就感到很驚訝,攝影棚立牌位沒有人知道。
 

他說這個朋友現在他需要錢,希望他的女兒給他燒一點紙錢。他喜歡吸煙斗,煙斗要煙絲,他說他沒有煙絲,希望她燒點煙絲給他。說的很像,從前跟我認識很多年了,他說對佛教半信半疑,現在知道了,後悔莫及。我就告訴這個道長,我說你傳個訊息給他,來得及,現在無論在哪一道,只要常常聽經,常常念佛,都能往生。鬼道往生的很多,前年我們在曉旭家裡的時候,你看鬼道往生也很多。所以只要聽經,聽經的機緣不多,抓住之後不要放鬆。聽經、念佛,求生凈土,哪一道的眾生都有分,這是佛的大慈大悲。



中陰身
有所謂的 「靈魂」這東西嗎?
這問題用佛 教的知識,就有豐富的答案了。
在佛教雖然 沒有「靈魂」這名相,但是有個義理豐富的「意識」這名相。
「意識」有 時也稱為「心」、「意」、「識」,當說到「意識」的不同作用時,此東西就有不同的稱呼。
「意識」是 個很神祕的東西(能量),也是很神奇的東西,因為這玩意兒能造化一切萬象。(心念與運勢的關係心 念能造化萬象)
人的身體一 切活動,其實是「意識」在主導,身體可以說是由這個看不見的「意識」在幕後操作。但是,當這個軀體壞了,不能再由「意識」使喚時,那就是此人死亡了。
在人剛死的 時候,此「意識」只好脫離這個軀體,但由於此意識是有慾望、有執著的,所以此意識會為了理想而繼續尋發展下去。
當此意識脫 離身體時,世俗人們將之稱呼為「靈魂」,而在佛教則稱為「中陰身」。
總言之,人 死後「意識」脫離身體,尚未投胎之前的狀態稱為「中陰身」。
中陰身,是 個有神通性的個體。它可以穿牆走壁沒有障礙,它可以瞬間運動到某個地方,它也可以聽到你在說話,知道你的意念。但唯獨是它沒有物質性的軀體。所以,它不能 拿石頭丟你,也不能打你。但是,它可以影響你的「意識」。
因此,剛死 的人,在他的意識脫離身體後,他可以看見親友可能正在對他急救,或者在處理他的後事……
但是,人剛 死後並非此「意識」就即刻脫離身體,由於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所以此意識脫離身體所需時間也不同。以佛教的經典來看,意識脫離死亡的身軀,可能長達八個小 時。因此,以佛教的理念來看,對於剛死的人在八小時之內,對於這個身體要把他當活人看待,因此在此段時間內,盡量不要給死者肉體上的打擊,以免激怒了死 者。
此段時間雖 然已經沒有呼吸和心跳,但由於意識還在身體內,所以就會產生一些異象。
譬如,剛死 的人看到家屬來看他,則會鼻孔出血,這是死者突然見到家人,在這個強烈的刺激之下所產生的異象。(死 者見到親人為何會出血?
這也可以 說,有此異象代表死者的意識尚未脫離身體。
因此,人死 後意識尚未脫離身體者,當然不宜將之冷凍,而要當做活人處置,原因在此。
而在死後的 八小時,此意識終究要脫離身體了,在怎麼意志堅強也無法長留在死亡的軀殼了。這時,活人才可以將死者以死亡看待,而給予死軀各種處置。這也可以說,若要火 葬死者,在怎麼快也要在八小時之後。
當「意識」 脫離身體後,進入沒有身體的神通狀態,同時也等待投胎的機緣。依佛經的知識來看,中陰身的投胎,最快者第一天就投胎去了,若第一天沒有投胎者,則要在第七 天才是投胎日,若第七天沒有投胎者,則在第十四……等每逢七的日子裡投胎。而中陰身最多是四十九天,因此,在佛教的超渡法會,都在每逢七的日子舉行,因為 每逢七的日子都是死者的投胎日子。
通常上,大 善人和大惡人的投胎都很快,可能第一天就投胎去了。而其他人由於很執著、很掛念、很放不下世俗事,所以投胎就慢了許多。
人剛死後的 中陰身,即使有大神通也看不見他的中陰身,三界間只有「佛」可以看見。(常有人說看見死者的靈魂,其實那是心理作用,而非真的看到。若死後49天之後真的看到,那代表死者投胎鬼道。)
但是,將投 胎在同道的中陰身,則彼此可以看見。而投胎上層世界者可以看見下層世界的中陰身,下界者則看不見上界的中陰身。(世界的層次依序是天、人、鬼、畜生、地 獄)
人死之後的投 胎轉世,除了依照「業力」而投胎外。(◆人 死後何去何從?--六道之旅從 今生知來生投胎處 )有時投胎則依死者死時的意識狀態而投胎。
譬如;車禍 或是意外而死的人,由於死的不甘願,或是死的冤枉或是含冤而死,那就容易投胎在鬼道。而在中陰身時常會有靈異出現,或是死後多年都還有靈異,這也代表此死 者投胎在鬼道。這些靈異事件,就是「意識的作用」,而世俗則稱為靈魂。
車禍而死的 人,他在鬼道的身軀也像死時的樣子,可能滿身是血。
溺水而死的 人,他在鬼道的身軀也是淹死時的可怕樣子。
這是因為死 著的「意識」一直停留在死時的狀態所致。
這樣就可以 理解,偶而有人看見鬼魂時,是看見沒有頭的鬼,滿臉是血的鬼,與各種可怕的鬼影,都是這個因素所致。(鬼 的體型、長相、居所
 
人死後給予 超渡或祭拜,這有用嗎?
答:只有投 胎在鬼道的眾生可能有用。由於鬼道眾生也有神通,所以可以感受到陽間的人在祭拜他,但是此鬼是否能收到這份贈禮?
依佛經說 法,若此鬼有懺悔心,那就能收到。
超渡死者有 用嗎?
答:對於業 力強大的死者,其實怎麼超渡也渡不動。或者,生前對於好事、好話都聽不下的人,你也一樣渡不動他,屬於這樣的人死後都可以免去超渡的辛苦。
有的人可以 給予超渡;心地善良,但由於生前沒有聽過佛法,由於此人還有善根在,若此人會留戀人間的話,這可能因此投胎在鬼道或畜生道,這樣的人超渡之後可以讓他改投 胎在人道,而不必淪落惡道。
對於原本應 該投胎地獄的死者,若還有善根的話,經過超渡也可以免去地獄之厄運。只是這樣的人不多就是了。
其實,超渡 只是亡羊補牢作用,若人能在生前薰習佛法,或是改邪歸正,那就不必活人來超渡了。
而生前做惡 多端不知悔改者,或是不信因果者,死後再多的超渡也是渡不動的。
因此,若人 能在生前渡自己,會比死後被人超渡效果還要好。

----------------------------------------------------------------------

往生極樂前詳述鬼道之苦:陽壽未盡墮鬼道,幸遇佛法離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