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淨空法師: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前提是要如理如法的求。

佛教給我們,要想健康長壽,物質生活也能夠獲得自在,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我當年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但是他老人家講得很清楚,有求必應,要如理如法的求,如果不合理、不合法,就沒有感應,如理如法。理是性德,法是與性德相應的方法。
 求 財,財從哪裡來的?這都是老師當年教給我的,財是從財布施來的。我們在現前看到這個社會上,有很多擁有億萬的財富,這是人命裡有的,他為什麼會有?過去生 中歡喜修財布施,他這一生就得財富。為什麼這一生貧窮?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不肯修,你命裡沒有財,無論你做什麼樣的行業,你都不會賺錢,命裡沒財。
 命裡沒有,現在我修因行不行?行,現在懂得,你就修財布施,歡喜布施,首先要有這個心,歡喜布施,歡喜幫助需要財的這些人,你都歡喜幫助他,愈施愈多,真的 一點都不錯。老師教給我的方法,我用到今年用了五十九年,真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你那個財源就沒有止境,像潮水一樣。絕對不能把財守在那個地方,一守就 壞了,就變成死水,死水就不流通,你那個財就有限,這邊來了,那邊走。所以財叫通貨,它要流通,源源不斷,這多自在!
 為什麼有的人發不了財?
修道路上,很容易走偏。只要不小心一念的偷心。但告訴各位,要發覺這個偷心,還真不容易。
有些人說,我要求菩薩保佑我發財了,我好去護持三寶。所以他會修各種法來求發財。我想,這個對修法來講,不實在。
一般做生意的人,如果跟菩薩許願,保佑我發財多少,我拿百分之多少來供養,或者來建個廟。結果許願還真靈了。這也要看因緣。
一般來講,有兩點,第一,這個人做生意,心很正,而且生意的業是正的。起碼不殺盜淫妄。第二類,這個廟恢複的因緣到了。或者護法神希望把這個廟給恢複起來。這兩類因緣和合,他做生意就賺大錢了,然後還真的有能力修起來。
這兩個條件,心正,沒有偷心,第二,廟宇的因緣要和合。所以歷史上就有很多故事。修廟資金不夠,護法神甚至會去托夢。星雲大師建設佛光山的標志性釋迦佛時,有個人就來還願。因為佛像托夢給他,要他裝金。這其實也是護法神的力量。
一般人來問求財怎麼求。不是說你去燒紙錢,還是念什麼咒語,天天念就有財了。你好好去做,真有心去護持三寶,護法神自然會給你生意上安排客戶。但這里頭有個前提,首先要經過護法神的考驗。
有些人為什麼會碰到邪師說法。因為他有很強烈的偷心。記得,偷心比貪心還可怕。貪心是生命的一種錯誤的能量,但他方向對了,就是戒定慧。所以六祖說,貪嗔癡轉了,就是戒定慧。
一個人很大貪,是因為他生命能量強。所以世間做大財富者,大多是大貪,他生命能量很強。如果一轉念,這類人要當和尚,也能當和尚中的王。做任何行業,都能做其中的王。這是一種生命能量。但偷心不同,偷心是偷偷摸摸,只是想付出的少,然後得到的多。這就是偷心。
很多人一聽說,修這個法,你就可以發財。因為某人修這個法,賺了幾百萬。他一聽就來了。發覺自己找到便宜事了,念念咒語就能發財。這個偷心,你自然就感召到邪師。
但念咒語有沒有用?創造一個好的緣起給你而已。比如說做生意,別人自動找你做。但你要明白,賺人家多少錢,仍然要付出多少勞動力,這才是真實的。不是說別人輕松就賺錢。
要修行確實不容易。很多人缺福報,是因為偷心太重。總喜歡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獲。楞嚴經講,偷心重,最容易感召的,就是啖精氣神。自己不勞動,專門吃人的,還有草木的精氣神。楞嚴經說的,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其實大道是很簡單。宇宙規律也是很簡單的,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所以不要求。那些一直為自己求的人,就是常覺得自己很缺,這其實是餓鬼的心態。餓鬼的心態是很難富貴的。富貴的人,就是讓自己有各種能力來幫助別人。不占他人好處,把好處給別人。這才是富貴人。
真富貴的人,大有錢的人,一定有富貴的品質。像王永慶,他一輩子很有錢,自己很節省,也不貪圖名利,把錢都拿來大陸辦學去了。他是怎麼做到的。他福報很大,可是卻自己很惜福。
我也見過一個人,念經求發財,發了財,趕緊換好車,換好房子。他也很護持三寶。但這樣子下去不妙。因為你護持三寶的能量和心力,沒有你享受的心力大。你是為了享受,發財才來護持三寶。而不是因為護持三寶而努力賺錢。
偷心是很微妙的。為什麼佛都說,算命,風水,八字,靠這些賺錢都是邪命。因為你一不小心,就會起偷心。所以你去看,那些越求發財的,靠風水,算命來發財的那些人,越來越貧窮。
有些人學佛後,也一直求發財,只要動了一念的偷心,也發不了多少財。歷史上很少人燒香求財而發財。相反的,倒是很多人不求,努力去做,發財後來護持三寶,這些人往往事業越做越大。
聰明智慧是法布施,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無畏是看到眾生有困難的時候,不安的時候,有恐怖的時候,你能夠幫助他,你能夠化解他的恐懼、他的憂慮,這一類都是屬於無畏布施。

特別是我們的飲食,中國佛教提倡素食是屬於無畏布施,讓一切眾生見到我都不會害怕,我們會保護他,都能得到安穩。

能夠真正發心照顧老人,孝養父母,跟父母年齡相當的人,都要把他看作是父母一樣的來照顧,這是健康長壽之道。

現在這三樣東西誰都羨慕,誰都想,但是他不肯修因,那就得不到。所以你希望得到,你要真幹,捨財得財。所以「捨得」,這是佛學裡面的術語,你捨得愈多,你得 到的愈多。可是捨得是兩重意思,第一個,你捨一定有得;第二個意思,捨得,把你得到那個也要捨掉,你可別保留,你要保留,那你就很有限,你就那麼多。如果 你得到的也能夠捨掉的話,你得到就更多,後續來的沒有止境。

這是佛教導我們,生財有大道,養生有大道,從哪裡修?一定得從根本修,像樹木它得有根,根要深,根深蒂固,那你以後的發展前途無量無邊,這是一定的道理。根本是什麼?根本實在講就是兩個字「孝敬」,世出世法所有一切德行都是從這裡發生的,從這個地方衍生出來的。

在中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都是以孝敬為核心。佛教導我們,淨業三福是大乘法裡面的總綱領,最高指導原則,開宗明義,「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擺在前面,根,大根大本。

這兩個字怎麼去落實?怎麼去做?那個方法就多了,大小乘經裡面講得很多很多。菩薩很會學,能把十善展開為八萬四千細行,真的把十善做得無微不至,做得真正圓 滿,他成佛了。我們開頭,十善展開來就是《弟子規》、就是《感應篇》,我們真正能夠把《弟子規》跟《感應篇》做到了,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 接物,你就有根,在世法裡面講,聖賢之根;在佛法裡面講,是佛菩薩的根,得真做到才行。真正做到,世間法裡面你是善人君子;出世間法裡你是真正的善知識, 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跟菩薩一樣,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們現在講人緣好,佛法講你法緣殊勝。
「拜佛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大家要記住,所謂「傲慢」,就是自己覺得自己了不起,所以我們要謙卑地把頭低下去,因為我們是學習無我的。

「吃素不是為了清口禁慾,而是心懷慈悲。」因為都是生命,生命需要尊嚴。

「念佛不是累積數字,而是清凈我們的心地。」我們念佛,要解決煩惱和輪迴問題呀,心裡胡思亂想怎麼可以?念佛是以妄去妄,把那個妄想的執著改變和消化。

「合掌不是雙手作秀,而是恭敬萬物。」對於任何一種生命,甚至沒有生命的現象,都應該善待和禮遇,包括大自然、天地萬物,因為它們對我們都有恩惠。

「禪定不是常坐不起,而是心無掛礙。」坐禪不是單純地坐在那裡,而是調整心裡不在乎,不執著,無所畏懼;所謂:內不著心,外不著相,當然還要擔當負責!

「歡喜不是顏面上的和悅(表面上微笑),而是法喜充滿。」因為我們知道,宇宙萬物都是無常的、無我的、沒有實在性的,所以不會活在過去,不會活在未來,而是活在當下!

如此,我們當然會覺得很多人是可笑的,是奇怪的;糾結又哪裡是真實?連我們自己都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哪個又是真的?而假的就是真的!真的,我們要負責任;假的,我們還是要負責任。

「清凈不是擯棄慾望,而是心地無私。」我們所說的清凈,並不是脫離現實,放下不是放棄,而是心地無私,不找借口。

「布施不是花錢買功,而是捨棄貪慾。」就是我們如果有因緣,會通過財施,變成法施,最後變成無畏施。因為我們都有貪慾嘛,活在這個二元的分別的世界中,需要轉化和升華。

「信佛不是求佛保佑,而是要踐行無我。」就是信仰佛教,不是一昧的向佛菩薩祈禱平安快樂,而是要去感悟自他原本並不實在,凡事並不固定,需要把路過的事情做得更好。


曾經我們會尋找任何借口,不去負責;然而,當我們有生命,當我們有能力,當我們有因緣的時候,我們應當不失時機地去腳踏實地,人生不能白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