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FM 96.1 : 2017新年談君主之官-心臟

新年好,2017年的第一期《名醫說案》節目我們來和李醫生一起談談被稱為“君主之官”的心臟。新近幾週天氣很冷,診所陸續有病人致電反應自己的心臟不舒服。人體的熱能是心臟產生的, 心臟產生的熱能除了供應能量保證人體各功能的正常運轉之外,還需要保證人體的供暖。如果天氣很冷,保暖消耗的熱能增加,剩下的熱能就可能不足以供給保證人體的正常運轉。
心臟問題有諸多種類,我們今天主要來談談西醫所說的“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MI)。心肌梗塞,西醫理解為膽固醇(cholestrol)等雜物堵塞冠狀動脈,中醫解釋是冠狀動脈有濕,使得其中的血液無法通行,出現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心臟的的血包括(一)傳送到全身的血。(二)支持心臟本器官正常工作的血。成人的心臟只有一個拳頭那麼大,但血量卻占全身的5%,因為心臟本身需要大量的血不斷的泵血供給全身細胞能量。若是充當引擎作用的心臟的自身能量供給減弱的話,心肌就會壞死,最後心臟就停止跳動。不過,心臟並不會毫無徵兆地停止跳動,心梗的警示徵兆包括(一)胸痛、心跳加速。很多人有被“鬼壓床”的經歷,除了歸結為幻覺之外,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心臟病,因為病人的心臟感覺到有壓力在。當心肌賭塞,心臟能量減弱後,心臟正常的跳動無法提供足夠的血量,導致心臟只能加速跳動。這種情況下,病人自己會感覺到心慌。若是脈搏跳到120、130,西醫是要送急診的。(二)冒冷汗。心主五液(包括汗液),中西醫都認為心臟病患者會流冷汗。莫名奇妙流冷汗的患者,要及早就醫檢查,嚴重者有猝死的危險。
下面我們分別來談談中、西醫是怎麼治療冠狀動脈堵塞、心肌梗塞的。
西醫治療方法:
(一)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研究表明,搭橋手術只能短期內讓病人舒服一些,長期來看患者的存活率很低,做與不做該手術差別並不大。另外,搭橋手術屬於很大的手術,次數有限制,在美國很少有人做超過三次。
(二)用血液稀釋劑 (Esprin, Warfarin)。壞處至少有兩個,一是病人受傷後難止血;二是長期服用造成血管壁脆。
(三)醫療微型機器人(microbot )清理血管裡的堵塞。大於50%的心肌梗塞是由於血管外面的壓力造成血管變小。中醫的的祛濕去瘀不僅僅侷限在血管裡面,也包括血管壁外面的濕瘀。
中醫的治療方法:
(一)祛濕去瘀。短期內用紅花、丹皮去瘀,因為攻血藥用太久心臟會衰弱,心血和心臟的功能都要補回來,可以重用蜜炙甘草強心,飲食上可以吃些紅肉(牛、羊肉)補血。
(二)增強心臟功能。
1.     “六根針”針灸療法。中醫對心臟病的急救,無論是心肌梗塞、心臟肥大、或是心臟虛弱,雖然辯證用藥上差別很大,針灸的“六根針”急救都很有效。這六根針指的是公孫(左右各一個)、內關(左右各一個)、巨闕(一個)、關元(一個)。公孫和內關為一對八脈交會穴(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交會的特定穴),這對穴負責加強上焦從橫膈膜到咽喉的部位。巨闕為心的募穴(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腧穴,可用來治本臟腑的疾病),位於心蔽骨下一寸。關元是小腸的募穴,位於肚臍下三寸,也是俗話說的丹田。心火為君火,君火下傳小腸,小腸的火稱為相火,君火委託相火處理事物。臨床上觀察,病人經過“六根針”的治療後,原本不見的心脈搏動(位於左手腕關節的寸脈處)就恢復搏動了。臨床案例一則:一硅谷名人,說話時舌頭偏向一邊,還不由自主地圖舌頭。李醫師告知他可能有心臟病,可當事人並不相信天天跑步的自己會有什麼心臟病,於是置之不理。兩年後,果然心臟病發作前來就診,下針後病人表示舒服很多。心臟為“君主之官”,若不是馬上有性命之憂的病人若心臟有問題,一定先把心臟治好,再治其它病。君主要是倒下了,其他大將再強大也無濟於事。
2.     利用中醫的五聲功法急救。西醫大力宣傳心臟病發作的時候用力咳嗽可以暫時打通堵塞。中醫認為每個內臟都有一個對應的聲音, 對應“心、肝、脾、肺、腎、心包”的五聲分別為“嘘、呵、呼、嘶、吹、嘻”。心臟病發作時自行急救的一個方法是:離牆3寸左右,背對牆壁,使勁發出“呵”聲,就像打空手道發出的聲音,同時弓背撞牆,注意別傷到頭和脊椎。這樣做的效果要比西醫推薦的有力咳效果更佳。
總結:冬天屬水,對於屬性為火的心臟本來負擔就很重。西醫統計也認為冬季是心臟病多發的季節。以上所述的一些急救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但是心臟有病要及早找專業的醫生治療,不宜拖延。

醫師今天和大家談談水在身體裡的運作。
我們吃下的東西包括食物和水,直接喝下的水被胃吸收再到三焦水道(可以理解為西醫所說的組織液、淋巴系統),吃下的食物經過胃的蒸煮後到達小腸,小腸將吸收來的營養送給脾,而食物渣到了大腸,大腸的水蒸發後,水汽入肺(大腸與肺互為表裡的證明之一),肺的肅降將心陽壓到小腸 (所以心陽不能下行,很多時候是肺家的問題。),接下來,腎要納氣,肺的水汽到了腎(金生水),好的水沿著督脉上頭,不好的水交給膀胱進行二次氣化,稍好的水入肝入膽,不好的水變為小便排除體外。請參閱下面的圖示。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TCM water circulation
時值國慶長假,大小聚會活動一定讓大家的腸胃輕鬆不了,而看似簡單的腸胃問題卻可以衍生出很多其它的健康問題。今天李醫師要和大家分享兩個案例。
案例一: 男,三十五歲, 甲狀腺腫塊,1公分左右,有鈣化的跡象。該病人在中國大陸健康檢查後得知甲狀腺有腫塊,當地西醫建議手術切除,而病人由於工作繁忙, 將手術一事一拖再拖,後由一友人介紹來陽氣診所求診。病人舌苔白厚多年,少腹稍大,說明中下焦有濕,造成胃火無法下行而反逆,所以病人常常有飢餓感、喜冷飲。當中下焦的濕開始累積,身體的水道運行就會變差,有些人因緣際會就會長甲狀腺瘤。西醫的切除術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中藥用祛濕藥和熱藥配合並不難根治。病人服用了一個禮拜水藥,舌苔就開始退了大半,喝冷飲的慾望沒有那麼強烈,體重下降,人比服藥前也有精神了。接下來李醫師採用通利水道、攻堅的中藥開始攻頸部的腫塊,攻堅是利用牡蠣的咸能軟堅、質重下行的特性,臨床效果很好,包括消除乳房硬塊。病人複診兩、三次後,腫塊表面從像摸礁石卡卡的感覺到變軟、消失。那李醫師是怎麼判斷病人的甲狀腺腫塊和脾胃有關係呢?病人自己說由於商場應酬亂吃亂喝很多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問題浮現出來。年輕的時候,不覺身體有太大的毛病,但當各種問題集中在一起,身體就會爆發嚴重的問題。從少腹濕寒會衍生很多其它的問題。
案例二:男,四十幾歲,喜吃辣,常被濕疹困擾。 近年來每逢吃辣,舌苔變很厚,頭暈,頭和身體彷彿不屬於同一個人,血壓高壓飆達170~190,頭部熱得像火鍋。西醫檢查後,開了三種藥才壓制住高血壓的現象,但病人頭還是暈。中醫認為高血壓只是一個結果,並不是原因,因此用藥物強壓高血壓現象並沒有根本解決問題。病人中焦寒濕,若吃太多辣, 脾胃先虛掉,祛濕的能力變很差,中焦的濕突然累積得太快,胃火、肝陽、心陽無法下行、全部反逆往上衝。這種情況宜先治標,用白虎湯:石膏(降往上沖的陽,降胃的虛火)柴胡(清肝),龍骨、牡蠣(降陽、收陽), 服完藥人就覺得舒服了。病人返美後,開始清中焦的寒濕,血壓就開始下將了。最近該友人回大陸到四川出差,出現了類似梅尼爾氏綜合症(Meniere’s disease)症狀,動一下就眩暈,只能45度睡覺,躺下最暈。身邊沒有完全對症的藥,講究服用了胃苓湯科學中藥粉(治脾胃的藥,還散濕的五苓散),吃了兩頓就好了。西醫認為眩暈(Vertigo) 是中耳不平衡;中醫理解是中膈有水,人體平衡猶如天秤的平衡,中膈猶如天秤的基座,基座不穩造成的不平衡問題要比單純的砝碼失衡問題更為嚴重。那麼為什麼人的中膈會有水呢?至少有兩個原因:1.脾虛,躺下會舒服很多的眩暈類型。2)腎陽不足,腎不能納氣,造成的腎水上泛。在人勞累的狀況下常常脾虛和腎水上泛同時發生。

結語:中醫的核心部分-關於人體是怎麼運作,這套理論非常的嚴謹,掌握其精髓能治好看起來很複雜的問題。中醫重點在於辨證論治,辨對證了,開藥只是細枝末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