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 何為樂 欲海之中苦折磨
人易老 花易落 生老病死誰逃脱
情非情 愛非愛 痴性狂愛都成錯
人生短 何其多 一念之差便錯過
何為道 道為何 百年之后都成灰
名和利 莫貪戀 是非恩怨都在變
五蕴空 六根净 一塵不染還本性
今朝要能醒悟了 稱念彌陀出娑婆
如果難忍六塵欲 三塗輪轉難逃脱
今生不將此身度 更待何時度此生
若能從此來看破 放下念佛生極樂
人生短 何為樂 欲海之中苦折磨
人易老 花易落 生老病死誰逃脱
情非情 愛非愛 痴性狂愛都成錯
人生短 何其多 一念之差便錯過
何為道 道為何 百年之后都成灰
名和利 莫貪戀 是非恩怨都在變
五蕴空 六根净 一塵不染還本性
今朝要能醒悟了 稱念彌陀出娑婆
如果難忍六塵欲 三塗輪轉難逃脱
今生不將此身度 更待何時度此生
若能從此來看破 放下念佛生極樂
淨土法門的本質要點
大安法師 開示
那麼瞭解了這個佛的本懷之後,我們也要把出生死、成佛道作為我們學佛的終極目標,這種正信、正見先要接受。要實施這樣的目標,這就得拷量:我選擇什麼法門。七覺分的擇法覺分首先告訴我們選擇法門——一開始第一步怎麼走,非常重要。
那麼這裡就要瞭解八萬四千法門的通途法門,以及淨土特別法門的這種難易。佛一代時教說了很多法門,這種通途的教法有一個特點:都是靠自力——都是靠自力修戒、定、慧,斷見、思惑,出離分段生死。縱然宿世曾經是修行人,善根深厚,這一世一聞千悟徹悟自性,就是大徹大悟,到達這個水準也不等於他解決了生死問題。因為解決生死問題,他是要說證的,不僅僅是悟的,證是要對你這個見惑、思惑——你能不能斷作為標準。如果見、思惑你只是斷了一部分,還沒有斷全,生死輪回還出不去呀。就是斷了見惑,得到初果須陀洹的位次,還要七次往返天上、人間哪,三界還出不去呀;證到二果,還要回來一次;證到三果阿那含的程度,還要在五不還天——五種淨居天,進一步斷上二界的思惑;斷盡思惑,成了阿羅漢,得九次第定,才能說“所作已辦,長揖生死,不受後有哇。如果這個過程當中見、思惑沒有斷,還要在這個世間輪回,雖然有一定的修行,有一定斷惑的功夫,但是一投胎,這種隔胎之迷哪,那都是昏迷顛倒的,接觸五欲、六塵的境界,都會生起貪戀執著。由於我們的貪、瞋、癡、慢、疑這個思惑還沒斷,一旦這個外面的境界一現前,思惑就出來了——乾柴烈火,所以這個世間的眾生很難修行哪,實在是難於上青天。
所以在這個輪轉過程當中,你今生有一定的覺悟,下輩子轉生,覺悟程度更深,這種由覺到覺的人極少;反之,從迷惑進入更深的一層迷惑——更多。上根利智都是這個樣子,更何況中下等的人——“又何待言”哪。所以這個五濁惡世,真的是不容一刻地停留,善導大師說“魔鄉不可停”哪,這個概念非常貼切呀,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魔鄉啊。什麼叫魔鄉?魔的那種本事就是五欲——讓你享受種種的五欲,讓你貪戀執著,讓你財色名食睡——越來越把它作為你生命的目標,你就成了魔子魔孫嘛,三界裡面出不去嘛。所以中下根的人你轉生,誰能擺脫五欲六塵對我們的誘惑,以及我們六根接觸六塵造作的無量的惡業?所以在輪回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是一世不如一世,今生能夠僥倖得人身,下輩子誰能保證能夠又得人身?如果我們騙了人,欠了債,你不還,你就披毛戴角做牛做馬;如果造作上品的十惡,你就下地獄了。
那麼在修行的過程斷見惑——見惑一般講身見、邊見、見取見、邪見、戒禁取見這些,就是知見上的迷惑顛倒,你要把這個見解上的迷惑斷掉如斷四十里的激流,它的壓力有多大?你要把這個四十里的激流把它截斷,這個氣概、這種道力將要有多大?所以斷見惑都難上之難,更何況思惑,思惑就更鈍一點,纏綿得更深一點,思惑就是貪、瞋、癡、慢、疑呀,那就更是如油入麵啦,所以斷見惑、思惑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難。所以了生脫死——要解決生死尤其是分段生死不容易啊,絕對是不容易的情況啊。這個安世高都能知道前生後世,他就是在安息國還跑到我們中國還過兩次命債;這個圓澤禪師也知道前生後世的,“三生石”啊,然而碰到那個婦女,他也掉眼淚呀——他走不了。所以這個見、思惑要斷起來——太難,所以通途的法門只能契一部分的根機,不能上中下三根普被,更不能大暢諸佛度化眾生出離生死苦海的本懷。
我們瞭解通途靠自力修行斷惑證真之難,才會反襯這個念佛法門對我們的重要性。所以唯有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淨土一法,它是專門靠阿彌陀佛的宏誓願力來橫超的,無論我們的善根是成熟還是不成熟,無論我們造的惡業是輕還是重——哪怕造了五逆十惡的重罪,哪怕是造了阿鼻地獄的重罪,只要信願持名都能橫超哇。所以這個法門,就是只要你有信心,只要你願意去,只要你念這個名號,臨命終時一定會承蒙阿彌陀佛垂慈接引。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我們就是佛內心的苦難眾生,阿彌陀佛看到我們輪回三界,他也是如箭入心,他金色的手臂十劫以來都垂下來接引,只要我們願意把手伸出來,阿彌陀佛金色的巨掌緊緊地把我們抓住,把我們安立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呀。所以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帶著觀音、勢至以及西方淨土的聖眾都來接引念佛行人,到西方淨土七寶池、八功德水裡面誕育我們的法身慧命。所以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根利智的人上品上生,就能夠到西方極樂華開見佛,就悟證無生法忍,很快就能分身無量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得佛授記,得百千陀羅尼總持法門,就是頓然地圓滿佛果。
這個“頓圓佛果”反映什麼?就是淨土往生一法是快速成佛的法門,它是頓超的。頓超是什麼意思?我們這個世間,通途教理斷見思惑,進一步侵斷塵沙,塵沙惑斷盡你再斷一品無明,進入圓教初住——初住位,那還要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等覺,次第斷完四十一品無明,這是有個次第的;但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頓超就是不需要經過這麼四十一個階梯,他在阿鞞跋致的念不退當中,頓然超越一切次第,能夠快速成佛。正因為能夠快速成佛的這個特點,才會令我們理解,為什麼普賢菩薩要以十大願王勸勉善財童子與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極樂世界。善財童子已經是證得等覺菩薩的身份,為什麼他還求往生?按他的自力修行,他也可以成佛,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更快——頓圓佛果,這是淨土法門的一個特點。那麼這是上根之人——上至等覺菩薩,他也求往生是由於“頓圓佛果”的特點吸引他去;那麼下被這個惡道眾生,就是惡業重者——五逆十惡的罪,乃至於在三惡道、蜎飛蠕動的這些眾生,他願意去——深信,發願,持名,他也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去他也入到聖流,入到聖流就是阿鞞跋致。什麼人去——什麼身份人去,都能夠平等得到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是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那你惡業重的人,至少到西方極樂世界也能得到位不退,位不退就是得到聖位,不會再退到凡夫位。所以他雖然是一個業力凡夫,但是他有這種功德善用——六種神通現前啦,身體也是紫磨真金色啊這些,他不退到凡夫位,他是得道,所以這個身份就非常奇特。你說他是聖人吧,他的見、思惑還沒有斷;你說他見、思惑沒有斷吧,他又是阿鞞跋致。即凡即聖,非凡非聖,這是十方世界的教理不能詮釋的——這個淨土法門的不可思議的地方。
所以這種淨土往生一法,頓圓佛果,圓證三不退,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脫眾生之要哇!為什麼十方諸佛都伸出廣長舌相來讚歎這個法門?讚歎這個法門就是說他在自己的剎土——住持的剎土,都在宣說淨土法門,因為這個法門能夠表達十方三世諸佛度化眾生的暢佛本懷的最本質的功能作用,是上至等覺菩薩下至悠悠凡夫都可以共同平等修行的奇妙之法,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大平等的法門。雖然等覺菩薩修行,他也不會覺得自己吃虧;我們這些愚夫愚婦修行,也能到達跟聖賢共處一處的利益,有仰攀之意。有這樣的一個不共的殊勝的功德利益,所以很多的大乘經典都在開顯這個淨土法門的心要,西天、東土歷代祖師都在仰遵佛陀的教示,共同修行這個念佛往生一法,所以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同歸此法界,它是萬善同歸的大法門、普納的一個法門、普門法門。所以這裡把淨土法門的本質要點,要透過跟通途自力法門的比較,就更顯出它的勝異方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