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看韓信的錯誤

        韓信也是被劉邦殺掉的,盡管直接下手的是呂后,也盡管劉邦為此忍了很久。

 

    韓信這個人非常有意思。他差不多一半是劉邦,一半是項羽。與劉邦一樣,他也是一個能忍的人。南昌亭長嫌棄他、戲弄他,他忍了。拍絮漂母可憐他、數落他,他忍了。後來,淮陰縣城的市井無賴故意羞辱他,他也忍了,而且當真從流氓無賴的胯下爬了過去,引得滿街的嘲諷恥笑。說實在的,能忍如此之辱,並不容易。有哪個血性男兒能受此侮辱呢?就連韓信自己,也是幾近忍無可忍。司馬遷說他聽了那無賴的話以後“熟視之”(盯著他看了很久),其間大約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吧!但最終,他還是忍了。畢竟,忍,不等于怕。

 

    韓信能忍,因為他也“其志不小”。以當時之情勢,韓信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拔劍殺了那小子,要麼從那小子胯下爬過去。但殺了他,他自己也要抵罪,志向抱負什麼的也就統統談不上了。因此,他決定忍。這一點像劉邦。你想,劉邦同意封韓信為齊王,等于接受城下之盟,不多少也有點接受胯下之辱的意思嗎?正因為他們都能忍,所以,劉邦這個當初一無所有的人,才成了皇皇炎漢的開國帝王,韓信這個當初人見人嫌(人多厭之者)的人才成了秦漢時期的一代名將。

 

    然而,韓信雖無匹夫之勇,卻有婦人之仁。

 

    在楚漢相爭的最後關頭,韓信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用項羽的說客武涉的話說,是“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用齊國辯士蒯通的話說,是“當今二主之命懸于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為楚則楚勝”。總之,韓信已成為劉、項之外的第三種力量。因此,武涉和蒯通的意見是一致的,即韓信應該取中立態度,誰也不幫,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這個建議如果當時被採納,則《三國演義》的故事,只怕就等不到曹操、劉備、孫權他們來演了。

 

    可是,孫權的這個老鄉卻沒有孫權的魄力。他猶豫過來猶豫過去,最後還是下不了背叛劉邦的決心。因為他覺得劉邦于己有恩,終不忍背叛。他對項羽的說客說,當初我事奉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計不從,這才背楚歸漢。漢王授我大將軍印,給我數十萬兵,脫下自己的衣服給我穿,省下自己的飯菜給我吃,言聽計從,這才有了我韓信的今天。一個人,這樣親愛信任我,我背叛他,不吉祥啊!

 

    當然,韓信也還有幾分僥幸,總以為自己有功于漢,終不至于真的兔死狗烹。總而言之,說到底,還是“不忍”。不忍,就正是婦人之仁。于是,有著婦人之仁的韓信,最後還是被那個不仁的婦人呂后給收拾了。

 

    劉邦收拾韓信,是一步一步來的。也可以說,是有計劃有預謀的。

 

    就在韓信發兵幫劉邦打敗項羽沒多久,劉邦就突然襲擊奪走了韓信的兵權(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然後借口“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把他打發到下邳(今江蘇省邳州市)當楚王。這種事劉邦以前就幹過一回。他曾在某個清晨佯稱漢使,飛騎馳入軍營,趁韓信和趙王張耳還沒起床,就在他們的臥室內奪走印符,調兵遣將,弄得韓信和張耳大驚失色。這一次又故伎重演,趁著平定魯國的機會,突然“還至定陶,馳入齊王(韓信)壁(軍營),奪其軍”。有過經驗教訓的韓信,應該想到劉邦會來這一手。在兩次被突然襲擊後,韓信也應該有所警覺。可惜他沒有。

 

    蒯通早就對韓信說過:“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也就是說,一個為人之臣的,如果才智、能力和功勞都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他也就性命難保了。為什麼呢?因為所謂君臣關係,誠如韓非子所言,是“主賣官爵,臣賣智力”。雙方的關係之所以能夠維持,全在于人君手上有足夠用于封賞的官爵,而人臣的智力又總是不夠用,或總是有用武之地。如果某個人臣的智力和功勳已大得賞無可賞,這個買賣就做不下去了。因為,再下一步,便只有請人君讓出自己的交椅,這是任何一個稍有頭腦和稍有能力的君主都斷然不能接受的。劉邦和韓信的關係便正是這樣。所以,劉邦非幹掉韓信不可。

 

    在變相軟禁韓信的那些日子裏,劉邦經常找韓信聊天,十分優遊從容地和韓信議論諸將的才能,各有不同。有一次,劉邦問韓信,像我這樣的,能帶多少兵?韓信說,超不過十萬。又問:你呢?韓信說,多多益善。劉邦就笑了,好好好,多多益善,怎麼被我抓起來了?韓信說,陛下不善將兵,而善將將(善于駕禦將領),這就是我韓信鬥不過陛下的原因。再說陛下是天才,哪裏是人才比得上的(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其實,話說到這個份上,韓信就該反思一下了。

 

    所謂“天授”,是指“天子”(君權神授)還是“天才”(天縱聰明),可以先不管,“將將”一說,則值得琢磨。劉邦確實善于將將,也確有領袖的天分。但將將之法,其實不難,無非知人善用再加恩威並重而已,也就是大棒加胡蘿卜。所以,既要懂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也要懂得“殺一儆百”。反正,賞也好,罰也好,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小氣,也不能手軟。因此,在將將的過程中,殺雞給猴看,總是免不了的。韓信就是一只會打鳴的紅毛大公雞。殺與不殺,就看猴子跳不跳,也看公雞乖不乖。

 

    可惜韓信並沒有想到這些。他似乎絲毫也沒有想到,劉邦對他,正處于殺與不殺的兩可兩難之間。不殺,留著終是個危險;殺,一時半刻還下不了手。如果這時韓信收斂一下自己,夾著尾巴做人,甚至幹脆告老還鄉,也許還能全身而退。然而韓信一點都不知檢點。他常常稱病不朝,住在家裏也沒精打採,日夜怨望,“羞與絳(絳侯周勃)、灌(潁陰侯灌嬰)等列(排在同一位次)”。

 

    所有這些言行,都表現出韓信對劉邦的處置是不服、不滿、有怨、有恨的。這在韓信自己,是因為受了委屈,但在劉邦眼裏,則是“不臣之心”。

 

    這是不能允許的。專制政治的特點,就是不允許任何人有獨立人格。既不允許有自己的看法思想,也不允許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倘有,便是“不臣”,就要翦除。何況韓信這只籠中之鼠,還當真起了打貓的心思。公元前196年,陳在邊地反漢,劉邦禦駕親征,韓信稱病不從,卻派人送信給陳,準備在京城做內應,結果事不縝密,被手下人舉報。呂后接到密告,與蕭何商量,謊稱邊地大捷,陳已死,列侯群臣都要入宮慶賀。韓信心中有鬼,不敢不去,何況又是蕭何發的通知!說起來蕭何也是韓信的恩人。當年如果不是蕭何月下追韓信,又向劉邦極力推薦,韓信也就當不上大將軍。他當然做夢也想不到這次蕭何是要設計捉拿他的,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結果,韓信一進宮,就被埋藏在兩旁的武士擒拿,而後又被呂后處死在長樂宮。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轉載:窮養男富養女

剛剛忙裡偷閒看了一篇文章,滿有趣的,窮養兒子富養女,可見古人的智慧都知道女人要嫁能吃苦耐勞、意志堅強的大丈夫,男人要挑家室良好、知書達禮的好人家。人家說女兒是千金,我還真的砸了不少錢讓她學琴學舞,其實為的不就是可以培養她多一分儀態,多一點氣質嗎?但這儀態這氣質能當飯吃嗎?當然不能,這是文化修養的投資,美麗優雅又知情識趣,還怕她將來找不到好人家嗎?

 

窮養兒子富養女

 

  “窮養兒子富養女”是民間一句古訓,對古訓的理解,不能一概而論,要從哲學和廣義上去領會,不能從狹隘的角度去接受。否則,每條諺語與古訓都有偏正。古訓,通常言簡意賅,寓意深刻,需要我們時刻品味!不能小看!

 

  也有人說男孩放養猛如虎,女孩家養秀如花。我以為,窮是磨練,男孩是泥土身,將來得成長為男人,所以得經摔經得起風雨。富是呵護,女孩是蓮藕身,磕不起,得嬌貴著點養。窮與富非物質之比,實乃輕重之分。

 

  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绔少偉男,應當“窮養兒子富養女”。富養的女兒不貪小利,氣質非凡;生活的磨礪讓窮養的兒子意志更堅強;男孩子以後要走上社會,承擔社會責任與家庭責任,所以要窮養以勵其志,否則大手大腳,紈绔子弟一個,如何上奉父母,下養妻兒!

 

  富養的女孩,從小會被帶著出入各種場合,增加閱世能力,等到花般年紀,再到塵世裏艱難成長,便不易被各種浮華和虛榮所迷惑,一個沒見過大世面的女孩,在紈绔子弟的糖衣炮彈下,很可能被花言巧語所擊敗。富養的女孩,因為見識多,獨立,有主見,明智,很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東西。

 

  富養女,其實是一種教育投資,教育的富足;窮養男,更是一種挫折教育,男兒當自強,而沒有經歷過失敗挫折的男孩是長不大的。

 

  男生將來是要奮鬥的,必須讓他知道錢來之不易;女孩是要嫁人的,必須培養她鑒別事物的眼光,別將來被人的一塊蛋糕就給哄走了。

 

  富養女更浪漫。女孩稱為千金,估計也有這方面的淵源。雖說相貌由天而生,可也需要後天的精心呵護,需要平日的精緻雕琢,這顯然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除了給予較好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開闊女孩的視野與見識。富也是“豐富”的意思。懂得美,懂得欣賞,懂得辨別,也就懂得了自我保護,而不會被外界的種種所誘惑。

 

  窮養男更實在。做個真正的男人,這一生要蒙受的磨難、冷眼、屈辱、挫折不知要多少。古人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志,如此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男孩從小就應培養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作風,仁義孝道的思想,尤其在物質上不能過多給予,否則容易成為又一個紈绔子。

 

  富養20年,芙蓉出水;窮養20載,寶劍出爐。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吃虧保平安

林退齋先生臨終,子孫環跪請訓:「大人何以訓兒輩」?先生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吃虧;從古英雄只為不能吃虧,害了多少事。」


吃虧是福

 

現在的人最怕吃虧,寧可讓別人吃虧自己也不能吃虧。可是,古時耆老卻時常勸說兒孫們說:吃點虧不是甚麼壞事。歷史上很多的賢士君子,他們也都以能吃虧來要求自己和訓誡子孫。

 

吃虧,並不是輕易能做到的,需要有容忍雅量。能吃虧,是寬容大度、忍辱負重、能屈能伸的象徵。古時有一位林退齋尚書,他福德頗多,子孫滿堂。在他臨命終的時候,子孫跪在面前請求訓示,林退齋道:“沒有別的話,你們只要學吃虧就行了。唉!自古以來,許多的英雄,只因為不能夠吃虧,而害了許多的事啊!


然而從古至今,也有許多的英雄,只因為他能夠忍辱吃虧,而成就了許多的事啊!例如韓信忍受胯下之辱,可以說是吃虧吃到了極點,後來韓信才能夠登壇拜將,被劉邦冊封為三齊王;而當時辱侮他的淮陰少年們,後來都成為他的部下了。”

 

能否吃虧,甚至於成為古人區分君子和小人的標準之一。被稱為“清初三大家”之一的散文家魏禧,他曾經說道:「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用『學吃虧』一語律已;以『怪不得』三字待人。」這也是明朝儒士薛敬軒所奉行的。

 

自古就有“吃虧是福”的說法。吃虧的真實意義更在於,可以消災免禍,化禍為福。因為人世間的“福祿壽”都是用德換來的,而吃虧可以積德,反之,使別人吃虧的那個人就要失德了,而且如果壞事做大了還將受到天譴。如此看來,吃虧究竟孰得孰失呢?答案就很明顯了。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淺談地藏菩薩的臨終修法 /夢參老和尚

淺談地藏菩薩的臨終修法 /夢參老和尚

 

  出家行道忙的是臨走時走得很清淨。在《地藏經》的教授方法當中,說到我們若要死了,臨終時,你怎樣修?
   我們出家行道,忙了一生,主要忙的時候是臨走的時候走得很清淨,走得很解脫,不被多生累劫的業障所纏縛。人人都有恐懼心,都怕最後的時候失去念頭,走的 不好再墮落下去,一失人身萬劫不復。當然我們學佛的人都懂這個道理,特別注重臨終的時候,但是你平常要是不修,臨終的時候正念怎麼會現前呢?一個人作惡一 生,等臨終的時候能遇到特善的善緣了,得到善知識的啟示,一下就能超脫,這種事情很少很少,甚至可以說沒有。
  況且無量劫來一生一生做的惡業太多了,到了臨終的時候,怎麼會有那個善根呢?要靠自己的修行啊!
  我們舉例子說:以前我在鼓山的時候,禪堂老和尚講開示的時候,提醒我們要注重自己話頭,也就是我常跟大家說的注重你的念頭,在你臨終時能夠與你的念頭相應。對我們學法的諸位法師來說,無論學戒、學定、學慧,平時學的時候,就是為了準備到臨終時用,學而致用。
  我們在這裏學什麼呢?學死啊!現在我們學的佛法都叫我們了生死,大家一天都聽好幾遍了生死,你怎麼了?特別是我們這些學教理的人。  
地藏菩薩的臨終修行方法
   地藏菩薩告訴我們一個臨終修行的方法,就不必悲傷,按《地藏經》修行的方法,臨終時你怎樣修行?也不是說等你要死才修行,在你活的時候就要準備。這臨終 修法是別人幫助他,他自己不修,或者道友或六親眷屬怎麼幫助他,為他設福啊!設福不必一定是了生死,是給前面路上鋪一個道,未來能得解脫,是這樣一個意 思。
  我們應當自己修,親友、父母、眷屬都是靠不住的。觀世音菩薩拿念珠,表示求人不如求己啊!你自己現在就凖備,修好你要走的道路,不要等到那時候才去修福。
  地藏菩薩向佛說:這世界眾生都是作惡,行惡眾生太多了,大惡小惡無量惡,從纖毫間至於無量,為什麼呢?無量劫來習氣過去所熏習,就是如是。像這種人,他的眷屬在他臨終的時候,給他設施福報吧!讓他前路不至於墮三塗,這還沒說成道的事,能免去三塗就算很幸福了。 
燒紙錢其實是沒用的
  至於燒紙錢,看人要死了先燒點紙錢,這其實是沒用的。佛教是不主張燒紙,但鬼道還是需要的。
  有人問印光老法師,他不置可否。鬼道還是需要的,其他道確實沒得用處。如果在佛前供的幢幡、寶蓋或供點油燈,這都解決不大問題。
最好的方法是念《地藏經》
   最好是把《地藏經》念一念,轉讀尊經,或者供養佛像、菩薩像,或念佛念菩薩名號,乃至辟支佛名號,使臨終的人還能得到清醒,耳根還沒失去聞力,耳根還能 聞。他若不能聞,效果就沒有了。你念的時候,他的耳根能收攝,收攝他的神識當中,就是他所造的惡一定要墮三塗,感惡果報,因為他眷屬或道友,給他臨終助 念、給他念佛,念佛念聖號,他聽到了,有怎麼殊勝因緣,他的罪惡就能消滅。
   假使進一步說身死之後,七七四十九天之內,他的神識尚未轉到別的道去。西藏《度亡經》救亡法,人在死之後,中陰身還沒超度的時候,修這救亡法,給他修善 事,能使他能夠離開惡趣。雖然不能使他生極樂世界、生到淨佛國土,他沒有這種修行的善因,但是他能離開惡趣、不墮三惡道,或者生人中或者生天道,以後再繼 續去修行吧!那麼他的眷屬,給他做佛事做殊勝業的時候,也能得到很大利益,也就是生者、亡者都能得到好處。
   因此應當對臨終的人,對他的道友、六親眷屬,給他這樣做,千萬不要人死了,做殺豬宰羊祭奠事,這簡直把他害了。本來他造的惡業就重,臨終再行殺害惡業, 惡的緣給他助成,不拜三寶、去拜鬼神靈只,魍魎精魅鬼去求鬼,這不但沒福而且糟糕了,送他下地獄增加罪惡,這個帳都在算他的頭上,這對死者不但沒有利益、 好處,還增加很多的罪。
  本來他自己做的善因,修行應該得到善報,但是他眷屬給他這麼一做造惡的業了,他死不下去,或者死的時候很痛苦,乃至會障礙他生善處了。如果這個人本身善根很深厚,經過一段辨別他可以得生善處。如果他本身沒有善因,再增加這些惡緣,本來就受生惡趣,那業障更重了。
給臨終之人造些善因生善處
   所以在臨終之人的眷屬,給他造這些善因能幫助他生善處。造什麼善?方法就是念佛聖號、使他耳根聽,或者修佈施、幢幡寶蓋、修供養佛法僧三寶,或將他自己 所得到的財物轉去塑佛聖像,塑地藏菩薩像、觀音像,一切諸佛菩薩像都可以。不能再給他造惡緣了,這就是臨終修法時要特別注意的。
更殊勝的是打佛七或是拜一個懺
   假使說殊勝一點,諸位道友給他打佛七或是拜一個懺,減少他的罪業,臨命終的時候修持的方法,這不是本人,都是眷屬幫助他。為什麼?他到臨終時已經不能 修,神識將離體一刹那間他已不能修,有的善業很重,像有人在臨終時,善友給他念,他微笑就走了,那是很殊勝的。有的現的相貌很恐怖,那就很危險。
   地藏菩薩在《地藏經》上所說的、從各各經典所說的,地藏菩薩對著現實事上說了很多,很清楚。《地藏經》從文字、思想、理路上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他是很深 奧的。如果你把第七品〈利益存亡品〉這一品經文深入地講,臨終的時候再有殊勝因緣,離開這個文字,比如做觀想。如果是我們本身從這個教育,那我們臨終時囑 託親友,像我們出家人可能無親友,不住在一起,都是道友。若圓寂在寺廟,乃至圓寂時你身邊也有些同參道友,有深切修為的人,那情況不同了。他們能送你到極 樂世界,送你到兜率天或忉利天,或到彌勒菩薩、淨佛國土去,乃至就是這個娑婆世界清淨的地方很多。
   假使圓寂在五臺山,你一生裏自己感覺現生沒有做什麼惡業,加上善緣幫助你,文殊菩薩道場就在清涼山,你會被文殊菩薩攝受去的。這是你的願力、修行力、善 根力三個結合起來。這是教我們每位行道者、修道者應做準備資糧,到臨終時無罣無礙,這是專對一般人來說,生在世俗家、社會上,不是指出家人及四眾弟子說 的。
  這段經文在臨終救亡修法時,因為 《地藏經》是講事,普度一切眾生,因此你對社會上一般沒信三寶,或信而不懇切,聞到、聽到對這一類的,特別是在醫院。臺北榮總,我有位弟子在榮總當護士 長,由於她提倡在醫院裏設佛堂,每一個人進太平間一定給他念佛,而且他們經常到太平間念佛,往生到這樣醫院也不錯,都有人念佛、有助念。在沒有助念,她會 組織幾位元護士道友,為他念佛送去。這是臺北榮總醫院。
  還有林口長庚醫院,這兩間醫院都有佛堂,就設在太平間前面,有的設在太平間、有的離開太平間,但是一定要助念。若太平間有佛堂供養佛像。
  這也是助緣,幫助他不墮惡道,不管他本人是造什麼業或造很多惡,不管信佛也好、不信佛也好,到臨終時幫助他念佛,也得有這個緣。
   往往他到快臨終的時候,家屬把他接出醫院,在家裏做追悼、不是做法會,追悼是世俗上請親友吃喝,這會增加他的罪業。就如經文所說:這是什麼呢?這是緣, 在你臨終時遇到助緣不好,或者你的不肖子孫、子女、道友,非要如是做不可,這是你過去生所造的業招感、善緣不具足、善緣沒有。
  臨終的時候,大家共同誦誦,像我們這清淨僧一定送他到極樂世界去,那不是消災免難,而是得生淨土。我也看到很多事,多講一講,這是很重要的。
植物人的現相
   有的是死不下去。我剛才說的這兩間醫院,植物人加起來恐怕有上千,沒上千也有八百,我看見很多。植物人的神識是什麼都不知道,就有一個空殼子,你說他死 吧!他會吃飯,你喂他他就吃,不喂他他也不吃,眼睛也不認識人,六根全在,可是六識全完了,只剩肉體在,子女就得照顧。
   在《地藏經》說,他在陰間受罪,他的業在陰間打官司,善惡沒定,壽命沒盡,還沒有死。現在的不可思議力量是那個藥物,延續他的身命。這種人差不多他生前 積累很多的財富,這錢沒地方花,就在醫院裏頭花吧!有的專請護士小姐八個小時一班,一天花費的錢很多,而且用的藥物是很貴的延續生命,一天花很多錢。
  在臺北我有個弟子,她的先生一天將近花十萬台幣,他延續了將近十一個月,把他掙的錢花的差不多,他才死。如果把他生前掙的錢做慈善事業,更不說供養三寶,不比這樣花強嗎?
  我跟他夫人說,你跟你的子女這樣做!她說不行啊!社會的壓力啊!因為他的同事公司一定要這樣做,財富在公司裏大家掌握,不給家屬掌握,公司要給他這樣做,這叫業。
  我們經常說罪業重、罪業重,這叫罪業重。這叫業不由己,在哪兒表現?在這地方表現,這類事情很多。
  我們是雖然依著經教講,不見得人人都聽到《地藏經》,如果聽到《地藏經》他肯信嗎?他能按《地藏經》上說的去做嗎?他為什麼遇不到這個緣?就是遇到那個緣呢?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業障重、業障重,這時顯現出來,這叫真正業障重。
  像地藏菩薩所說的,修佈施、修供養增長他的福德,辦不到。像我們這些法師,雖然都是持銀錢戒的,我們怎樣佈施呀?我們在寺裏當一個清眾,我們佈施給誰?我們道友都一樣,誰佈施給誰?
  佈施就是給供養,多種多樣的,你別認為我在這裏頭就不能行佈施!你佈施的物件多的很,可不是這些同住的師父們。上供養三寶,下施一切鬼神眾,我們相信嗎?我們學佛弟子都應該相信,我說供養對象多的很,施給鬼神嘛!供養的心,各有各種說法、想法。  
結齋時留一口 供養不得飲食的鬼道眾
  例如說我們在臺北道場的道友,吃完飯要把缽洗的非常乾淨,都吃乾淨了洗缽倒一點水,拿個小刷子刷完了,洗乾淨完了喝了。
  我就不是這樣做,我的做法又不同!我有時候留一點點,都要吃完了要結齋的時候,留一口,完了出來找一個清淨處施食給他,供養那些不能得飲食的鬼道眾生,然後給他念念咒,舍施法大家都會。
  但是我們這個齋前,上供養三寶,不是在我們吃齋堂時候,吃供齋時,先拿出一點在供養臺階上,擱上一點給他,那也是念咒。但我們吃完了,雖然是刷牙水,也可以把它供給鬼神眾。
   佛教導我們的修行方法是多類化的,隨你個人的意願,同樣的一個方法,你個人的思想、認識、體會的不同,修行的方法好像是一個方法,它就不一樣。我們念阿 彌陀佛,臨終念彌陀佛,當然自己念是最好,到時候能念不能念?自己能做主否?若是能做主,念著佛往生了,臨終時清淨十念都可以,這說是臨終方法的修行,你 現在沒到臨終,天天做臨終修行也可以啊!不是不可以。
   你如果每天都能這麼修行,各人教授的方法不一樣,總的根據佛所說的精神。如果你一天早、中、晚三個時間,各人都有各人的功課,還有常住一切事物,念十聲 不多吧!誠懇地一心一意念十聲,早中晚各十聲共三十聲,占不了你一分鐘,你隨便做什麼都可以。你再加一個起床時及臨睡眠的時候再念十聲,這該做得到吧?中 午休息時,念十聲該做得到吧?結完齋再念十聲,該做得到吧?
   就這個你能一生保持著,天天如是,那你的功夫已經很大了。到臨終時也能説明你啊!到臨終時一到這個時間就念佛,還不是說你修觀想呢!我只說的事修,沒有 說理,如果能用理觀,念佛時再觀想到理上去,自佛、他佛,自他不二,心佛一如,觀想自己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己,阿彌陀佛常住在你的頂上。
  平常一天想二、三次,這就叫功夫啊!功夫就是磨練可不要間斷,一間斷功夫就沒有了,功夫就是這樣子,天天不間斷、天天如是,你看的很簡單、做起來也不困難,也不要你付出多大的損失。
  我不是輕視諸位,我想以前這樣做過的找不出幾個人,或許有,沒有好多人是這樣做的,這是一種自己的修持。
一聲地藏菩薩名號 永遠不墮三塗
  一聲地藏菩薩名號,曆于眾生耳根,他就永遠不墮三塗了,特別是在臨命終的時候,臨命終的父母眷屬把臨命終的這個人的自身財物,不是集體的、不是家庭的、是他本人的,多少都沒有關係,屬於臨命終人他自己的寶物、東西把它變賣了,或畫地藏菩薩像,或者印《地藏經》都可以。
   這個功德使這個命要將盡的人,他的眼睛能看見、耳朵能聽見,在這個時候根識都沒壞,在他眼能見、耳能聽的時候,知道他的眷屬拿他的財物,變化給他塑地藏 菩薩形像,或者給他印《地藏經》,以這個功德力量,這個命終人或者病還能好,臨終還能好!或者是命已盡了,那他來生的果報享受去不會再墮三塗,不但不墮三 塗他一定能夠繼續聞到佛法,或者生人天中。
  我們能夠在寺廟裏頭,或者大眾僧之中圓寂了走了,大眾僧給你助念,那你的未來更不可思議,非常好。  
觀空法師、圓拙法師擇地壽終的啟示
  我有個同學觀空法師,住在北京中國佛教會,他死前幾個月,要求把他送到莆田廣化寺,到了莆田廣化寺二三個月就圓寂走了。
  還有,我另外一個同學圓拙法師,可能好多人都知道他。我到泉州承天寺看他的時候,不能說話了,我就跟他說,他就跟我點頭,讓我把他扶著坐起來。我就把他扶著坐起來,我說:現在你的心裏什麼都不要想,頂好回廣化寺去。廣化寺,大家都知道是學戒的道場,非常注意臨終助念,他以前幫助好多人,到廣化寺去住,他也跟我點點腦殼。我離開泉州的時候,我知道他就回廣化寺了,是學誠法師把他接回去了。
  為什麼壽終的時候,要擇善地?有助念!這是靠自己的福德呀!到臨終的時候,他可以從這個地方出去,本來在道場裏住的,人家能修行到臨終的時候,能有一個善力、有個助力念力使你走,自己的力量不夠、得靠他力。  
佛教是不忌諱隨時把死掛在口邊
  我們今天講的是臨終修法,死的時候要注意,現在大家道友們都二十多歲,離死好像很遠似的,但是你要凖備,佛教是不忌諱隨時把死掛在口邊。
  佛就問弟子,看哪個說的準確,說人命在什麼時間?或再一天或再二天說的都不一樣,人命在呼吸之間,隨時都可以不出氣。
  說我還年輕,身體很好,可是有橫禍來!
  說我們住在聖地就很保險,也不一定啊!你的業障超出保險範圍去了。那天我的弟子跟我講,他們去朝東台、西台,在清涼橋上面的路上,一部車子翻下去死了八個人,也不見得是很老,也不見得八個人都應該一塊死吧?  
隨時要準備面對死亡
   所以隨時要準備面對死亡。生死臨終對一個人、對我們來說隨時會發生,沒有什麼保障。你跟閻王爺訂合同了嗎?定了合同也不保證,沒有保險公司能保證你。那 不是人壽保險很多,人壽保險是賠幾個錢,你去保是天天要給他進貢,他是賺錢的,不能保證你不死,你死了我只是賠幾個錢而已,他怎麼能保證你不死?他連自己 都保證不到,還能保證你嗎?都是不可靠的。
  最可靠就是你自己,多行善事、莫做惡事,隨時這是個準備,不說你馬上就死了,不一定的。
  準備資糧,臨終不等別人助念,自己做得了主,當一氣不來的時候,正念馬上現前,佛法僧三寶現前,絕對不會墮惡道,今天就跟大家談這些吧。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素高湯的十種做法

素高湯一
材料:黃豆牙、胡蘿蔔、芹菜、香菇蒂
做法:先將胡蘿蔔去皮洗淨切塊,芹菜洗淨切小段,香菇蒂洗淨泡軟備用。然後在鍋中倒入全部材料加水煮開,改小火繼續煮(鍋蓋要留縫隙),至味道濃厚關火,待涼過濾,留下湯汁即可(別留錯了呦) 

  
素高湯二
材料:冬菇蒂
做法:冬菇蒂洗淨倒入鍋中,加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1小時,待涼過濾,留下湯汁即可(加入適量蠶豆味道更淳厚) 

 
素高湯三
材料:黃豆牙、甘蔗、大豆沙拉油
做法:鍋內倒入適量大豆沙拉油燒熱,倒入黃豆牙大火快炒數分鐘後加入水和甘蔗(甘蔗要事先拍碎),煮好去渣留汁即可。如加入適量紅棗或香菇頭湯味更佳。

 素高湯四
大豆芽菜1.5, 紅棗(去核) 10, 芹菜 (切段)2, 冬菇 2,胡蘿蔔(切件)1小段 清水 12, 2, /水適量
  做法:
1
大豆芽菜摘去根部,洗淨瀝幹,在鍋裏烘透待用。
2
浸軟冬菇蒂。略剪去較硬部分,洗淨,瀝幹水分,待用。
3
燒熱約11/2湯匙油,爆香薑片,加入大豆芽菜炒透,加入清水及上述個項配料,煮滾,改用文火熬成濃湯,隔去湯渣,即成一品素上湯。

素高湯五
  材料:
黃豆芽2斤、胡蘿蔔2個、芹菜2棵(如果不喜歡芹菜的味道,也可以用1棵白蘿蔔)香菇蒂2

  做法:
1
、胡蘿蔔洗淨、去皮、切成塊,白蘿蔔同樣;香菇蒂洗淨,泡軟備用。
2
、在鍋中倒入全部材料加2斤水煮開,然後改用小火繼續煮4~5小時。
3
、待涼透後濾出,留下湯汁就可以了。

 素高湯六

    材料:
  黃豆芽2斤、甘蔗2斤、大豆沙拉油2大勺
  做法:2大勺油燒熱倒入2斤黃豆芽,大火快炒數分鐘後,加入30斤   水,2斤甘蔗(甘蔗須先拍碎),用大鍋小火

    2小時,除去甘蔗、黃
  豆芽即為素高湯。
  注:還可加入一小碗紅棗或2香菇蒂,會令湯味更加美味。

 素高湯七
  材料 大白菜老葉150 黃豆芽300 胡蘿蔔皮100
  白蘿蔔皮100 芹菜葉100 5000
  作法 全部材料一同以小火熬1小時 

 素高湯八
  材料 黃豆芽600 胡蘿蔔70 香菇頭140 4200
  作法 全部材料一同以小火熬1小時 過濾即可

素高湯九
·
配  料: 香菇、海帶、黃豆芽、高麗菜、白蘿蔔、玉米、鹽和水適量
·
操  作: 熬煮四小時左右,熬好的高湯可以冷藏起來,隨時取用。
·
營養價值: 海帶 - 海帶不僅含碘量高,對因缺碘而致的甲狀腺腫在及克汀病有效,海帶還含有不少其他特殊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海帶中含有褐藻氨酸,有預防白血病和胃癌的... 

 素高湯十
原料:黃豆芽500、捲心菜250、胡蘿蔔1個、玉米1個、紅棗6
做法:
1
黃豆芽去根;捲心菜切成大片;胡蘿蔔去皮後切大塊;玉米剁成寸段;紅棗洗淨待用。
2
將所有洗淨理好的材料放入鍋裏,加入4000毫升水,用大火煮滾後改中小火,熬煮約50分鐘。
3
過濾掉菜渣,即為鮮甜的素高湯.

談因說果--賣燒餅的小孩/星雲大師

談因說果--賣燒餅的小孩

星雲大師

 

    因果報應,就時間上來講,就是過去和現在,現在和未來相互之間的關係,佛經上有三時報的說法,就是現報、生報、後報。所謂“現報”,是說現世報,現在就有報應。所謂生報” ,是指今生做的事,到來生才受報應。所謂“後報”,就是說今生所做種種業,沒有現世報,也不受再生報,而要經過很多生之後才有報應。

 

   拿我們種的植物作譬喻:有的春天種,秋天就開花結果,這就是“ 現報”;有的今年種,明年才能開花結果,這相當於“生報”;有的現在種,卻要等很多年之後才會開花結果,這可以說是“後報”。有一首詩偈說:“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俗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從時間來看因果,只是早晚的分別而已,因因果果,還是絲毫不爽的。我們常常聽到有人這樣抱怨“張太太終年茹素修行,誦 經禮佛,做了不少功德善事,可是一生卻多災多難,幾乎沒有一天好日子過,老天爺實在沒有眼睛,這麼善良的好人,卻受到這麼惡劣的命運,哪里裏還有因果報 應?”“那個人無惡不做,什麼壞事都做盡了,早該受到天譴才對!可是你看看,人家又富貴又風光,老天哪里裏降過什麼災難給他?”

 

   對於這些問題,有時候連信仰很虔誠的人,也難免會生起疑惑。其實,這些統統是因果關係:張太太虔心拜佛,積功行德,可是一直沒有福報,是因為她過去的債 務欠太多了,過去生的業障還沒有清償完的緣故,縱使今生功德如山,過去生的債仍然不能不還,因此受苦受難是免不了的,要等到業障消除了,才能功德圓滿。

 

    至於那些為非作歹而很幸福快樂的人,是因為他過去生所種的福田大,所積的功德還沒用完,等到用完了,自然就要受劫遭殃、苦難臨頭了。這種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關係,我說一段故事給大家參考:

 

    過去一位老法師發心要建一座廟,四出化緣;佛經裏面說的化緣,並不是像現在的沿門乞討,而是擇地或坐或立,或至檀那家中,以誦經、修行、說法來感化大眾,與 眾生廣結善緣,共成佛事。可是這位老和尚在那個地方辛辛苦苦的誦經念佛,念了三個多月,竟然沒有人理他;旁邊一個賣燒餅的小孩,看了十分不忍,慈悲之心油然而生,就想:唉!老和尚太辛苦了,我把賣燒餅的錢給他吧!’

 

  於是就把那天賣燒餅所得的錢,悉數捐給老和尚了。市集上的人聽說賣燒餅的小孩子捐了錢,一個個心生慚愧,自忖:

 

   ‘賣燒餅的小孩子都知道發心做功德,我未免顯得慳吝了,難道我還比不上一個小孩子嗎?’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你也佈施他也捐錢的,一下子就把建廟的錢籌 齊了。老法師十分感激這個小孩,就對他說:‘小朋友,你今天發心做了大功德,便是我們佛寺的護法大德,將來你若有什麼困難,可要記得到寺裏來找我呀!

 

   小孩子答應下來,高高興興回去了。誰知道一回去就因為交不出賣燒餅的錢而被老闆痛駡了一頓,隔天立刻把他解雇了。這個小孩子一時找不到別的工作,日日流浪 街頭,終於淪為乞丐,不但三餐不繼、貧病交迫,而且頭上生了癩痢,眼睛也瞎了,這時候連討飯都不容易,真正是走投無路的時候,忽然靈光乍現,想起老和尚說過的話,頓覺絕處逢生,就一步步摸摸索索的往寺院行來。而老法師因為修持得道,已證得三明六通,知道小乞丐將到寺院來求援,就在當天晚上召集徒眾,交代大家:

 

 明天有本寺的大護法要來,大家開山門恭敬迎接,不可怠慢!’

 

  執事們聽了,一個個茫然不解,誰都不知道究竟有什麼人要來,看老法師的樣子,又不像說笑,就爭著問來者究竟是誰。老和尚袍袖一拂,語深意重的說:‘反正一定有人會來就是了。

 

 第二天全寺執事掃堦以待,可是直到傍晚都不見有什麼大護法來。老和尚傳人一問,知客師父疑疑惑惑的答:沒有什麼大護法光臨呀!’

 

  老和尚肅容詰問道:‘難道今天什麼人都沒有來嗎?’

 

  ‘ 什麼人都沒有呀!只有……只有一個小小瞎乞丐罷了,他要進來,我怕壞了迎賓的大禮,給他幾個餅把他趕走了。

 

  老和尚雙目倏睜,一聲大喝:‘呔!這人就是我們的大護法。快請!快請!趕快把我們的大護法追回來!

 

   知客師父聞聲驚愕,面有難色,又不敢違抗住持的吩寸,只得立刻下山追尋。幸而小瞎子腳程慢,不久就追上了,便把小瞎子迎進寺裏敬謹招待,百般呵護,讓他 在寺裏住了下來。想不到忽然有一天夜裏小瞎子上廁所出了事,一個不小心掉下茅坑淹死了。消息一傳開,就有許多知道的人替他抱不平:

 

 你們說說看,這世上哪裡有什麼因果報應?這個小孩子本來賣燒餅營生,日子過得好好的,偏偏從做了那個功德以後就走了噩運,先是被解雇當了乞丐,又瞎了眼,好不容易在寺裏安頓下來,卻掉到茅坑淹死了。你們說說看,這世上哪里有什麼因果?

 

  話越傳越盛,終於傳入老和尚耳中,就召集大家開示,把這件三世因果的始末點明了:

 

   ‘這個小孩子依照過去生的業報,應該要受三世苦:第一世要受窮苦報,現癩痢相;第二世要瞎而不見;第三世合該跌進廁所淹斃。可是因為他一念慈悲,發心做了大功德,所以將三世的罪業提前縮短在一世受報,省去了二世的痛苦折磨,現在已經超生到天上了!因果俱由身顯,昭彰現前,怎麼可以說無報無應呢?

 

   大家聽了,無不感慨非常,深深覺得三世因果的不可思議。

 

  經裏面有這麼一句偈語: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遇時,果報還自受,就是說為善為惡的種子,不管歷經多少年月,仍會埋在泥土裏滋長,一旦因緣聚合時機成熟,有了陽光、空氣、水份,它便立刻抽芽茁葉、開花結果,自受自報了。

 

  有人對因果有錯誤的認識,在信仰的歷程中有很多不正當的要求。比方說:有些信徒常常對吃素嘖有煩言,抱怨說:

 

 師父啊!我不要吃素了!

 

  ‘ 咦,你過去不是茹素了二十年嗎?怎麼現在忽然間要開齋吃葷呢?’

 

 您看,我吃了這麼多年的素,身體都沒有強健起來,佛祖不保佑,我還吃素有什麼用?原來他吃素是要佛祖做他的家庭醫生,保護他的健康。

 

  還有人也發牢騷說:‘師父啊!我不念佛了!’‘咦,你過去念佛念了好多年,念得好好的,為什麼現在忽然不要念佛了?’

 

 我天天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用?我的錢拿去放利息給人倒掉了,一直倒、一直倒,阿彌陀佛沒有幫助我,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用?

 

  原來他念阿彌陀佛,不是要增長福慧、了生脫死,而是要阿彌陀佛做他的財神爺,替他開保險公司的。

 

   我們要知道: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財富有財富的因果,不是跟神明禱告一番就可以呼風喚雨求來的。你要身體健康,就必 須調心行善,多作運動注意保健,心安自然體泰;你要財源廣進,就必須多結善緣,勤苦耐勞,守信用,有智能能力,自助然後天助。你放高利貸剝削窮人已經很不道德了,還要叫阿彌陀佛保佑你發財,這豈不是要阿彌陀佛和你同流合污嗎?

 

  吃素念佛是信仰上的因,自有信仰上的果;如果以為有了這個因,就可以予取予求的妄求健康、財富上的果,那就太不瞭解信仰的道理和作用了。你們看看有些人到寺廟禮拜的時候,供了幾根香蕉、幾個蘋果、幾塊餅乾……,就呢呢喃喃跟神明討價還價起來了:

 

 媽祖呀!神明呀!你要保佑我們全家平安如意,庇佑我丈夫升官發財,幫我的兒子討一門好媳婦生孫子,助我的女兒順利考上大學,還要使我家生意興隆多多發財……神明呀神明,你一定要保佑喔!

 

   這三根香蕉、兩個蘋果、一包餅乾,就該換來你要求的那麼多東西嗎?這個代價有那麼大嗎?這種信仰根本就不是正信,是貪執!如果媽祖真的接受了他的香蕉、 蘋果、餅乾而就必須給他那麼多回報,那麼媽祖也不過是教人投機取巧而已,不值得我們膜拜了。世界上那裏有一種宗教如此一廂情願、不勞而獲的?

 

   佛經上說:“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意思是過去種什麼因,現在就受什麼果,現在造什麼因,未來就結什麼果。在佛教成立之前,各種哲學、思想、宗教對於因果早已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是都沒有佛教的三世因果說得圓滿透徹。佛教雖然說三世因果,但是卻著重于現世的因果;過去的惡因惡果今生可以改變它,就是未來的善因善果也可以依靠今世的修持而獲得,因此我們大家要趁著現在還有一口氣在,行善積德,及早種下善因,為來年結成甘美的果實而準備。所謂:

 

  “ 人人知道有來年,家家盡種來年穀;人人知道有來生,何不修取來生福?

 

   青天茫茫,因果歷歷,是不可以欺騙,是無法遁逃的!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生病了,何以讀經沒有好轉? / 淨空法師

生病了,何以讀經沒有好轉? / 淨空法師

 

問: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而弟子的女兒生病了,讀《地藏經》、《藥師經》和《無量壽經》,似乎都沒有好轉,請問這是什麼緣故?

 

答:我們要先了解,人何以會生病?病到底是什麼因素產生的?很少人注意到這個問題。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而醫道可說是中國人的專長。在古老的典籍裡,有一本《黃帝內經》,其包含素問、靈樞兩大部分。過去我在台中 求學,李炳南老居士的醫道相當高明,他曾經跟同學們講,中國的醫道是有歷史淵源,有經驗、有學問的。但現在許多人對中醫沒有信心,這是迷失了固有的文化傳 統,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中國醫學要求的是什麼?長生。所以,中醫真正的目的,是求長生之道。依據這個理論得知,人的身體就像一部機器,如果使用得法,保養妥善,這個機器可以使 用兩百年。換言之,依照中國醫學理論,人活到兩百歲才算正常。假若你的生命達不到這樣長的時間,這是你自己不善保養,將之糟蹋了。譬如使用機器,我們對機 器的構造、性能都不了解,就隨便使用,當然它的損壞率就很高。人的身體亦復如是。中醫第二個目的,是講求如何不生病。第三個目的是生病之後如何治療。所 以,講到治病,在中醫裡已經屬於第三等。

 

   大夫治病亦分上中下三等,上等是最高明的大夫,只要觀察你的氣色、動作、音聲,就知道你何處有毛病。此理實在講也並不難懂,譬如現在我們使用汽車,有人 經驗很豐富,對於車輛的結構、性能很熟悉,車一發動時,他就能從音聲上聽出此車某部位出了問題。同理,人身體某一部位有問題,他的容貌、音聲必定有變化。 縱然變化得非常細微,一般人粗心大意看不出來,而大夫的心地清淨,通過細微觀察能看到,他就能開處方為你治療,這是一等的醫生。二等醫生也觀察聽你的音 聲,但是他要提出一些問題問你,你答覆他,幫助他診斷,這是二等的。三等醫生才把脈。所以, 李老師講把脈治病,是三等三的醫生。

 

   在治療方面,盡可能不用藥物。我們在《聖經》裡看到耶穌為病人治病,也在佛經裡看到佛為人治病。佛用什麼方法?一是用手摸觸,摸一摸,他的病就好了。這 就是現代講的按摩、推拿,因為疾病一定是某個器官、關節不通有阻塞,他為你一推拿,將阻塞現象消除了,你就能恢復健康,是這個道理。佛法裡還有更高明的, 就是教他念一個咒語。而念咒語發的音聲要正確,音量、節奏都要能符合標準。譬如你的器官某處有阻塞,用音聲振動來達到消除阻塞,使身體恢復正常,這是密咒 治病的原理,很符合科學道理!

 

   但現在我們依照《大藏經》裡治病的這些咒語去念,能否治病?不能!因為我們依照文字念,音聲不一定正確,至於音階、音量,就更有問題了。所以,念咒一定 要有高明的人親口傳授才有效果。我們依照文字記載是很難達到標準的要求,於是乎我們念這些治病的咒語,也治不了病。可以說雖有文字記載,實際上已經失傳 了。

 

  在中國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針灸,也是幫助疏解穴道,現在也很盛行。西方醫學對此也很有研究,他們也能接受。

 

  中醫是到最後不得已才用藥物,但所用之藥物都是草本的,所以藥性非常溫和,對人體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比西醫實在高明得多,西藥看起來似乎很有效、很快速,但是大部分都是化合物,會產生很不好的副作用,這是講到疾病的治療。

 

  至於病是如何產生的,其因素非常複雜。佛經講的很透徹,所有疾病可歸納為三大類。


   

第 一大類是生理的疾病,生理疾病從何而來?古人所謂:「病從口入」,絕大多數生理病都是從飲食上引起的。因此,中國古人對於飲食非常講究,諸位看《禮記》、 《呂氏春秋》、「月令篇」裡都說得非常詳細,這都是講求養生之道。我們飲食不衛生或受到風寒,這些病症可以用醫療的方法。
 

   第二類疾病的因緣是冤業病,醫療就無效了。那個病源是什麼?冤家債主,所謂冤鬼附身,藥物對他不起作用。這一類病如何治?佛家講超度。超度是什麼意思?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調解、勸導。因為過去做錯了事情,希望求諒解,冤家宜解不宜結。而誦經、拜懺的目的就是調解,對方如果接受,他就離開,你的病就好了。 這種事情,古代就有,但現代比從前還多。在國內、國外,我們看到靈鬼附身的人很多,我們見到這個人神經不正常,嚴重的就送到精神病院去治療,愈治療愈糟 糕。所以,佛法的超度、誦經,解冤釋結,對這類病有效。如果是傷風感冒,你用誦經、拜懺的方法就無效,一定要找大夫用藥物來調理。

 

   還有一種是宿業病,這是最糟的,醫生、藥物都不能治療,誦經、拜懺也沒有用處。為什麼?這不是冤鬼附身,不是冤家討債。此病如何來的?是罪業果報。你造 的罪業太多,或是一生造的,或是前生造的。你遇到緣,報應就發作了。是否有救?也有。佛教導我們,要真正的懺除業障,業障消除了,病就好了。這是別人幫不 上忙的,一定要靠自己,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你自己造的業,一定要自己懺除;佛菩薩雖然大慈大悲,也無法幫你消除。

 

   所有疾病的根源不外乎這三大類,我們明瞭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要細心觀察我們得的病是屬於哪一類。只要掌握原則、方向,治病就不困難。但是有一個總原 則,也正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追求的:「長生不病」,這在佛法裡說得非常透徹。順乎自然就是健康,所以佛教導眾生要隨順;普賢十願就特別強調「恆順眾生,隨喜 功德」。眾生是廣義的,眾生不是說一切人;人是眾生,物也是眾生,眾生二字的本義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動物也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植物也是眾緣和合 生起的現象,礦物乃至於一切自然現象,無一不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所以,眾生二字的意思無限深廣。恆順眾生,順著自然現象,就是最健康的。

 

   譬如講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現象。順著自然現象就健康,違背自然現象,當然要生毛病。這其中道理很深,事非常微妙。從大體上觀察,佛 告訴我們心是清淨的,心是空寂的,心裡確實沒有東西。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過去所講的「本來無一物」。佛家常用圓來代表,法輪就是佛家的標誌。圓心有沒有?圓 心決定有,圓心在哪裡?圓心不可得,它確實有而不可得,你決定找不到,為什麼?它不是一個體積、也不是面積,但是它決定有。

 

   佛教導我們,我們的真心決定有,十法界依正莊嚴(現在講宇宙人生),都是真心變現的現象。《華嚴經》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將宇宙的真相一語 道破!所以,心要空,空就靈,靈就是智慧。智慧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而來。所以,佛法修行的方法、門徑很多,法門無量,經上常講:「八萬四千法門」。但 其原則只有一個,就是禪定。

 

   定到極處,真心、智慧、德能統統現前,所以心要靜,要養心。身是圓周,圓的可貴之處就是動;圓若不動,還有什麼用處?今天科技如此發達,第一個因素就是 圓在不停的轉動。佛告訴我們身是圓周,身要動,心要靜,這是養身之道,你就不會生病了。可是現代人違反了自然原則,使自然生態失去了平衡,於是一切毛病都 發生了。心要靜,但他的心偏偏動,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連作夢還在亂想,這個心就出問題了;身要動,他偏偏要安逸,身不想動。這怎能不生病?

 

   所有一切疾病的根源都從此地生的。經上講得很清楚,妄想、分別、執著是病源,貪瞋痴慢三毒煩惱是一切疾病的根。我們試問,自己生病,或者家親眷屬生病, 為他誦經、拜懺能治好?假如能治好、果然有效,芸芸眾生有了病痛,諸佛菩薩若不給我們誦經、拜懺,那他的慈悲心何在?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佛法沒有迷信。 佛法教你念《地藏經》、《藥師經》、《無量壽經》,道理何在?是教你明白經中所講的宇宙人生的原理,你體會這些道理,要在這裡領悟事實真相,然後就有下手 之處。不是說念幾部經,佛菩薩就把你的病治好了,這是迷信,是騙人的,哪有這種道理?

 

  自己有病,自己誦經是修清淨心。心地真誠、清淨、慈悲就能把這些不正常的,破壞自然生態的事情恢復正常。原來心裡有妄想、分別、執著,現在讀經將妄想、分別、執著去掉,恢復心的正常。拜佛是教你運動,你每天依此方法拜一百拜、兩百拜,這是教你身動。

 

   懂得這些道理,你的家親眷屬有病,你就能幫助他。如果他的病是業障病、宿業病,你要教他懺悔,病才有起色。你不明理,不知事實真相,一味迷信祈求,那佛 氏門中有求就不應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有真實的道理,一定要如理如法去修學,才能得到你的希望,才能滿你的願。所以,不能迷信,不能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 看待。

 

   神明能否保佑人?不能。你一求神,病就好了,這是病該那個時候好,恰好碰上了,哪是神起作用!如果神果然靈,一百個病人去求,一百個人都好了,那神就是 真靈。一百個人去求,只有幾個人求得,大多數人還是沒有得到,可見那不是真靈,他怎麼可以厚此薄彼!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瞭的,然後就不會怨天尤人。

 

   總之,小孩有病不能治好,這種病大概不是生理的,可能就是宿業,要仔細去觀察。你對小孩飲食起居,如果一切照顧都很正常,就不是生理病。一般也不是冤業 病,因為冤家債主不會在小孩的時候來討債,為什麼?他沒有能力還債,你找他有什麼用?譬如人家欠我的債,他現在一貧如洗,我向他討什麼?他沒有能力還,這 時我們決定不會去討債,等他哪一天發了財,我們才向他討債。所以,冤鬼附身也是有時節因緣,不可能在兒童的時候來討債。所以,多數還是宿業,過去生中所造 的惡業,要幫助他修懺悔法,幫助他培養一個清淨善良的心,多在這方面教導他,這才有效。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學佛問答」24-07-011997電視台),「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蓮池大師七筆勾

蓮池大師七筆勾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筆勾。
[]丘:土山,比喻父母恩重如山。鼎是三足兩耳的盛器,亦作烹飪用,五鼎三牲,指用豐富的飲食孝敬父母。酬:報答。塵垢即煩惱,意謂使父母得離生死煩惱,則為子之道方算圓滿完成。嗏,音叉、或差,感嘆詞,多用於曲調中。超塵出世的大事因緣,也就是報答罔極親恩的無上福德因緣。凡夫的淺知陋識怎能剖析這真實義諦。有心孝順父母的賢孝子孫。應該好好研究博大精深的佛教,悟一真法界,證真空妙理,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一子得道,九祖超升,佛祖得果 後,超拔父母,具有經典記載。求得富貴,顯親揚名,榮宗耀祖,都是眼前幻景。畢竟沒有一法可得,因此一筆勾銷。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十月懷胎,三年乳哺,推幹就濕,咽苦吐甘。恩比山高,德如海深,不是能用五只鼎器烹牛豬羊三牲之血祀,能報答於萬一的。若想報答父母之恩,惟有皈依三寶,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則不僅一生父母,得蒙拔濟,生生父母,盡得超升。這樣孝子之道,就圓滿了。唉!想報父母恩,須向出世法之大事因緣中求。但凡夫之情見,怎樣理解得了呢?孝子賢孫們,只有明白世間法都是無常的,如幻如化,從而向無為真空的解脫境界中去參究,才能放得下。不要追求什麼「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所以把五色封章從思想上勾銷。

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鳳和鸞同類,神話中神鳥。儔;伴侶。比喻如鸞鳳一樣親密無間的伴侶。難分難舍的恩愛牽纏著,什麼時候才能甘休? 像活鬼一樣喬裝假相,互相欺騙,迷戀不悟。因緣盡時,各自分離。就如旅行時遇到的朋友。雖然互相仰慕,但畢竟要分離。人生在世,也如客人住旅店,夫妻如旅店中遇到的朋友,旅店不 是長久之家,路上所遇到的朋友也是要分離的。綢繆:纏綿的意思。恩愛難舍,互相牽掛。枷、扭;古代刑具,披枷帶鎖,比喻被恩愛牽纏,不得解脫。?覷: 音區。覷破,看破。今日夫妻,往往是前世冤家。古德雲;「夫妻好似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何況每日同居,勾心鬥角。同床異夢,互相疑忌者,計較爭論者,紛紛擾擾,各懷異己之心,何待緣盡。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恩愛夫妻,同心異形,朝夕相處,都想白頭到老,但往往不能如願,雖然相互牽纏掛礙,無休無止。但世事無常,轉瞬即逝,因緣盡時,還得分手。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金錢萬貫,不能帶走分文;子孫滿堂,誰也不能代死。只有生前的所作所為善惡之業,如影隨形的決定著自己的去向。善者升,惡者墮,因此便有天堂地獄。欲念輕的升天堂,欲念重的生人道:欲念無休止 的,墮畜生道;欲念全無的,出離三界,成阿羅漢;兼行大慈大悲的,菩薩法界;萬德圓滿,佛法界;嗔恨心重的,成阿修羅;邪見深重,是地獄種子。吾人平時心 念,即十法界受生因緣,不可不慎!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不向出世法中求解脫,萬劫沉淪無已時。唉,一失人身,萬劫難複,值得深省! 要知恩愛乃生死之根本,恩與怨同根,互相轉化。恩是怨的開始,怨是恩的結局。今日恩愛,安知不是昔日冤家?眼前對頭,焉知不是過去夫妻。俗眼誰知,只見情愛綢繆,以慧眼觀之,實在可憫可憐! 披枷帶扭,所為何事! 明智之士,應具慧眼,盡早看破,跳出情網。快刀斬亂麻,永不受纏縛。人從淫欲而生,故淫根難斷,生死難了。 為佛弟子,應時加警策,克制防範,如臨大敵,如臨深淵,其對治之法,離不開教中經典所說,其要有三:()悟佛知見。即明瞭即心即佛,人人本具,個個現成。但伏見思惑,任運無為,才能明白佛性,所謂「無念境界,唯證方應。」綿綿密密,心無間雜,自然斷惑證真,破無明顯實相。()知自心是佛,雖末見性, 但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也不管善念惡念,盡皆放舍,隨它去。如古德雲:「休歇即是菩提。」如寒灰死火,古井不波。如禪宗參話頭,淨土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妄心的對治方法,水清月現,心淨佛現。()修不淨觀、九想觀、白骨觀等,皆是對治欲念的方法。不淨觀,即觀此身,皮肉筋骨,五藏六腑,各盛汙濁之 物,猶如皮囊,內裝腥臭。白骨觀,觀頭是骷髏,胸骨及四肢骨,逐一觀之,觀心純熟,淫念自輕,若平日不修對治,遇境逢緣,即為境所轉。以上三法時時覺照, 綿綿用功,常使正智現前,妄情脫落,習氣淨時,自然本地風光,盡大地無非如來法身,揚眉瞬目,皆是法事,豈不快哉! 

身似瘡疣,莫為兒孫作遠憂,憶昔燕山竇,今日還存否,嗏,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後,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因此把貴子蘭孫一筆勾。
[]瘡:瘡毒。疣:贅瘤。說我們這個幻身,如瘡毒贅瘤,使自己受苦,即「身是罪藪」 、「身是苦本」之意。不要為兒孫作馬牛。從前燕山人(今河北省)竇禹鈞費盡心機,教成五子,名揚天下,今日什麼也不存在!  如水中泡沫,虛幻影子,即滅。世間萬事萬物,皆是無常,須臾變化,沒有可戀。早期自度,休得自誤。?要覺悟甜,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卻是永恆常存,永不生滅,何不求證此真常淨妙本地風光,而常妄情於後代賢達之癡情乎? 把希望子孫成龍成風的癡妄情想一筆勾。
  [] 人的身體是四大和合的假相,看外表相貌堂皇,察其內膿血腥穢,生老病死苦,人人難免。遍身瘡疣浸襲,有如浮囊度海,朝不保夕,哪能把這個寶貴的時光花在為 子孫顯貴的浮名上呢? 就拿竇燕山來說,雖然教成五子,名播海內。現在看起來,還不是舞臺上的一場假戲,戲散後,空無所有。生死路險。無常迅速,世間一切皆不常久的。生命有限,得甘休時且甘休。再如,你雖為兒孫著想,但後輩能體諒你的艱辛創業,繼承你的志願嗎? 所以說積財似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惟有積陰德於冥冥之中,而子孫自食其報。孔子贊周易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因果之理不可不知。

獨占鰲頭,謾說男兒得意秋,金印懸如鬥,聲勢非常久,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夢覺黃梁,一笑無何有,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
[]獨佔鼇魚頭,比喻中狀元,這是男兒最得意的時候了吧。佩掛金印如鬥,可以赫一時,但轉瞬即逝,可憐不常不久。唉!多少人白白花了許多功 夫,昔日童顏,轉眼白了少年頭。真是枉馳求,空悲切!到頭來,黃粱夢醒,俱是過眼煙雲;眼光落地,一雙空手見閻羅。奉勸君,百年渾是戲文場;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何不早回頭,把富貴功名一筆勾,做個清涼漢,撒手往西方,位居不退,快樂無疆。
  []:寒窗十年,磨穿鐵硯,一旦得中了狀元,好不榮耀,但時光如駛,片刻也不能停留,雖擁有斗大的金印,這聲名威勢是不能長久的。世上有多少人,枉自向外奔馳,求名求利,今日童顏,轉瞬間就變成白髮蒼蒼的老人了,真如一場黃粱大夢,相傳呂洞賓學成趕考,路過邯鄲,住宿旅店,遇漢鐘離授他一枕頭,忽然倦臥入夢。夢見少年登第,出將入相,貴顯無比。後來打了敗仗,貶官殺頭,一夢驚醒,鍋裏的黃粱飯尚未煮熟。由此息了功名心,而去學仙。功名富貴,過眼煙雲,切不要迷惑在這幻夢中。要知道享福必然造罪;招致後苦,稱為三世怨,生生相報,無有了期。

富比王候,你道歡時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嗏,淡飯勝珍羞,衲衣如繡,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搆,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
[]家宅田產,富比王侯,雖然是歡喜事,僧家看來卻是無盡憂愁。有了錢,雖然是享受自在,可是又怕盜搶,又怕火燒,連自己妻子兒女也不相信,日夜憂愁著害怕損失,所以佛說,錢是毒蛇,飽暖思淫欲,它能驅使人廣造惡業。唉,粗茶淡飯,只要能吃飽肚皮,心中無求,快樂自在,勝過那美味珍饈。百衲寶衣,只要遮蔽身體,抵禦寒冷,胸懷淡泊,安貧守道,比那身穿錦鏽莽袍的帝王還要自在。所以康熙皇帝說:「惟有袈裟披最難」。隨所住處恒安樂,盡天地 間,無非我安居茅廬,而且不須要勞心營造。因此把勞勞碌碌廣置田宅的思想筆勾。
  []:錢多了,是很喜歡的吧,但我看財多並非是福,卻因此而憂愁,多塵煩惱,無有片刻安寧。有錢人千方百計想賺錢,絞盡腦汁又怕營業失利,思前慮後,憂心忡忡,坐臥不安。財多累已,變成金錢的奴隸。那能比受用自在、無憂無慮的道人生活呢? 前人有詩說:「青菜豆腐著鹽炒,粗茶淡飯一腹飽,日餐三頓能足腹,安樂自在無煩惱,身穿百衲無價寶,莽袍錦鏽多煩 惱,天地即我結茅處,何必營謀家園好。若信山僧閑言語,管取快樂直到老」。 

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斗牛,百藝業中走,斗酒詩千首,嗏,錦繡滿胸頭,何須誇口,生死跟前,半字難相救,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
]學識淵博深如海,文章光芒萬丈,多才多藝,鬥酒千篇,縱使滿腹文章,但又有什麼值得誇口的呢?生死到來,一點也不能相救。是修心了生死好? 還是文章蓋世好? 憑君選擇吧!
   [];才學淵博,筆思敏捷,倚馬成文,傾瀉如流,琴棋書畫,件件皆精,才華蓋世,因此放浪無羈,縱酒貪花,目中無人,不可一世。慧眼冷觀,有什麼值得誇耀? 要知道生死面前,人人平等,不因為你文章寫得好,可以留在世上。所以生死到來,毫無用處,只能說你白白虛度年華,錦心繡口,能救卿卿性命否? 佛法無邊,苦海慈航,廣則舉手低頭,童子遊戲,聚沙成塔,皆種菩提種子,究竟佛果;深則悟佛密因,與佛祖一鼻孔出氣,一言一行,皆秉佛旨,了義正印,普利有情, 彌陀願深,四眾同登慈航;觀音悲切,三途悉獲解脫,知而不信,諸佛奈何?信而不行,等於未信,行而不切,自怠磋跎! 普勸大眾,生死路險,無常迅速,時已末法,休再貽誤!努力今生須了卻,莫教累世受余殃! 

夏賞春遊,歌舞場中樂事稠,烟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可惜光陰,懡(忄羅)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
[]夏觀賞,春旅遊。歌舞場中游興正濃。稠:(音愁)。濃密的意思。倚翠偎紅,尋花問柳,迷戀多少浪蕩子,酒席會上書畫琴棋,親朋歡聚,逍遙終歲。可誰知風流一時,痛苦百世,苦歸身後。白白浪費了寶貴光陰,可知欠下多少風流帳;老來懺悔,惜己晚矣!因此應即早回頭,收拾蕩心,洗心滌慮,莫再風月情懷逞風流。懡(忄羅):梵語,(音麼啦)。羞愧之意。
  []:世人多有以放蕩享樂為受用和自得者,因此縱情任性,放浪形骸,奔走歌樓,調情月下,炫富恃才,自逞風流。殊不知折損福報,深積罪愆,種禍招殃,苦歸身後,殃及妻女,終得償報。

嗏 chā ㄔㄚ◎ 叹词,表示提醒或应答等:~,你却如何羸得他?◎ 古书上说的一种饮料。◎ 语气词:“被你风魔了人也~!。
杻niǔㄋㄧㄡˇ◎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杻chǒuㄔㄡˇ◎ 古代手铐一类的刑具:~械。

懡mǒㄇㄛˇ◎ 〔~㦬(luó)〕a.羞愧的样子,如“師一日造方丈,未及語,被祖詬骂,~~而退。”b.稀疏,如“公子亭台香触人,百花~~无精神。”
-----------------------------------------------------------------------------------------------------------------------------------------
淨空法師:學習蓮池大師《七筆勾》


 
        我這次離開香港之前大概不到一個星期,有同修送一個光碟給我看,最近附體的,附體的人曾經做過皇帝,還是個好皇帝。 附在人身上苦不堪言,表現的非常痛苦,在地下打滾。問他­,你在哪裡?他在地獄。問他,你以前幹些什麼事情?做皇帝。做皇帝是好皇帝,為什麼會墮地獄?他 說造了地獄罪,做皇帝也不行,還是要到地獄去受刑罰。你犯什麼罪?殺人,殺­太多人,在地上大叫,「我為什麼要殺那麼多人?為什麼要殺那麼多人?」透了兩 句話,「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多可憐!這是裝出來的嗎?決定不是裝出來的。
        世間人遇到這些事情很難解釋,在佛法裡就非常清楚。這些業因果報擺在面前,在人間做種種示現,可以說這是諸佛如來慈 悲到極處。你想想看,地獄眾生能輕易跑到人間來附身嗎?­他能到人間來附身、來透這信息,告訴人這個果報之淒慘、之苦,還不是佛力加持他的,不是佛力加持 他出不來。他要是正常離開的,那他的罪業已經消盡,他出來是正常的人。所以­這都是三寶威神加持,讓他出來給大眾表表法,透一點信息,消他的業障。大家看 到相信了,真的回頭,不敢再作惡,他的業障就消掉一些。我們清楚、我們明白,我們看到了生大恐怖心,還敢作惡嗎?我們遇到別人以惡言惡行對我,我起怨恨 心,起心動念我想報復他,看到這個地獄現象的時候,不敢生起這個念頭了。為­什麼?我要生報復的念頭,生怨恨的念頭,他墮地獄,我也墮地獄,我們都要受這個苦。
        今天他這樣對我,我受了不白之冤,這不白之冤我能受,我的業障就消了,我的靈性就向上提升。這麼一想,不但怨恨心沒有了,不報復,還感謝他,他替我消業障。
任何一個眾生,無量劫來你能說不造眾業嗎?這一生沒有,前世有,前一生沒有,再前世有,生生世世造作一些善、不善業。今天怎麼?算總帳!所以一定要用智慧,不能用感情,用­感情就壞了,肯定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害人就是害自己,我能把一切這些怨恨、罪孽統統放下,一心只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業債統統可以消除。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智慧、道力、神通、 能力跟阿彌陀佛沒兩樣,­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回到娑婆世界,再幫助這些眾生破迷開悟,幫助這些眾生提升靈性,往生淨土,同成佛道,這個多麼美滿!
        所以一定要學蓮池大師的《七筆勾》,所有這些情執、這些怨恨一筆勾銷,自己立刻就回到清淨心,你說誰得利益?自己得真實利益。你真搞明白、搞清楚了,你不能不回頭,不敢不­回頭。所以如來身給我們身做榜樣,我們明白了,我們今天要用我們的身給一切眾生做好榜樣。身心健康,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這是一切眾生所希求而求不到的,我們得到了。­我們怎麼得到的?老師教導我們放下,我們真放下,放下就得到了,就這麼回事情,你不能不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