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3:給作息不規律者的調心養身補救法 作者:王雷
第一章 子時養生 點按風市收膽火,失眠去無蹤
[日期:2011-10-02] |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雷 |
第一章 子時養生:子時睡眠是養膽的最佳途徑
子時23:00~1:00--膽經當令
子時也就是半夜11點到凌晨一點,此時膽經當令。子時屬鼠,此時夜半更深,老鼠就會偷偷出來活動,將天地間的混沌狀態咬出縫隙,因此有「鼠咬天開」之說。老鼠雖小,但生機卻很大,這與子時一陽初生的狀態正好吻合。由於陽氣剛升起時是最微弱的,所以此刻最需要保護的,而睡眠就是養陽最好的辦法。子時也是一天當中太極生命鐘的陰極時候,陰氣此刻最重。而陰主靜,人體順應陰陽消長的規律就應當靜臥以養陽。現代人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往往會熬夜、吃夜宵,或是從事各種娛樂活動,這樣就會對膽腑造成很大的傷害。中醫有「少陽不升,天下不明」之說,陽氣升不起來,各種疾病也就接踵而至了。為了你的健康著想,此刻還是好好休息吧!健康,往往就是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的!
1.點按風市收膽火,失眠去無蹤
睡好子時覺有很好的養陽效果,但許多人卻總被失眠困擾,這很可能是膽火過旺所致。這時可以按揉下風市穴,它是我們體內的「滅火器」,對收斂膽火有很好的效果。
祖國養生學特別強調「天人合一」的理念,我們的先人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順應自然,才能吸收天地精華,從而獲得長壽。具體而言,從大的方面來說就是要順應四季的變化而適時增減衣服或改變飲食;從小的方面來講,一天中的生活起居要遵循日月活動的規律。
中國文化中「十二」這個數字特別重要。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有十二個時辰,而每個時辰都有當班的經絡,這就是人體的十二條正經。所以,簡簡單單的一天中其養生智慧也是很深的。
我們先來說子時,子時也就是夜裡的11點到凌晨1點,這個時候是膽經在值班,陽氣開始升發。按照人體的活動規律,你該趁這個時候好好睡覺了。因為子時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這時天地間的陰氣最重。按照陰主靜,陽主動的原則,此時人體就應該靜臥。由於陽氣(從臟腑的角度來講也就是膽氣)剛剛開始升發,此時特別弱,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你得好好保護它,而睡覺就可以起到養陽的效果。陽氣為生命之根本,有溫養臟腑的功效,正所謂「陽強則壽,陽衰則夭」。
只要將陽氣養起來了,人體就會強壯。生活中有些人看上去總是精神抖擻,面色紅潤,你去問一下,他的睡眠肯定好,就是因為他把陽氣養起來了。可見,睡好子時睡對保持人體健康是很重要的。但現在面色紅潤的人越來越少,許多人的臉色呈不健康的青白色,這與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由於工作壓力大,現代人熬夜加班已成為常事,僅就上海市所做的一份調查而言,就有約70%的人超過零點入睡,超過42%的人在凌晨2點入睡,這樣會對陽氣造成很大的「殺傷力」。因為子時不入睡,陽氣剛冒出一點「火苗」就被你消耗掉了,它就「燃」不起來。沒有陽氣的供養,時間一長人體的各個器官就會慢慢出毛病。中醫有句話叫「少陽不升,天下不明」,膽氣升不起來,就像一天中沒有日出,整個世界都會沉浸在一片黑暗中一樣。所以,就算再忙,也最好保證子時前一定入睡。
你可能會說,我知道睡子時覺的好處了,可晚上就是睡不著,甚至只有借助安眠藥才能入睡。但安眠藥是位很危險的「朋友」,長期服用不僅會使人體產生抗藥性,還有可能讓你的記憶力下降。國外就有研究表明,長期服用安眠藥的人群發生老年性癡呆的可能性更高。特別是對於肝腎功能不全的人來說,哪怕小劑量服用安眠藥也有發生意外的危險。那麼有沒有一種更安全、更有效的助眠方法呢?想要「斬草除根」,首先就得弄清失眠的根源在哪。
現代人的失眠症狀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呢?這很大程度上可能與膽火過旺有關。這裡教你一個判斷的小方法,如果你經常睡不著覺而且感到嘴裡發苦、咽干或者有頭暈、脅痛等症狀,那肯定就是膽火太旺了。你可能說我可沒做過對不起膽的事,那先來檢查一下你的生活吧!有沒有深更半夜了卻和朋友在歌廳裡狂歡?有沒有加班至凌晨才滿身疲憊地離開公司?有沒有晚上吃夜宵的習慣?如果有的話,你就真的對不住自己的膽了,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是膽腑的「健康殺手」。
正常情況下,膽氣以下降為順,陽氣在膽氣的引導下下沉,從而得以溫養髒腹,使身體機能正常。而膽腑受損,體內陰陽失衡,膽氣不降反升,氣機呈逆狀。這就如同你逆行開車,自然會造成交通堵塞,別的司機就會衝你發火,交警也會衝你發火。所謂「氣逆化火」,膽火就升起來了。膽火可是很厲害的,星星之火就可成燎原之勢。古人特意給它起了個外號,叫做「賊火」。為什麼給它起這個名字呢?因為它並不是像別人一樣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而是像「小賊」一樣四處亂竄,到處搗亂。
心、肝、肺等髒都會受到它的干擾。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膽火攪得你心神不寧,「魂飛魄散」, 自然就會失眠了。另外膽主決斷,膽腑功能受損,就會造成膽氣虛。膽氣一虛,決斷能力就會下降。比如我們說有些人膽子特別小,做事總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其實就是他膽氣虛的緣故。這樣的人夜裡睡覺也會不踏實,總擔心心家裡是不是會進賊,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會驚醒。或者老愛做夢,一個接一個,睡眠質量特差,就是因為心神不得安的緣故。對於這種患者來說,想要睡踏實了,關鍵就是要把膽火給降下來。
如何降膽火呢?咱們身體內還有一個很好的 「滅火器」,就是風市穴。找這個穴位時非常好找,站起身來,雙臂自然下重,中指指尖與大腿相交處即是此穴,這個穴位有促進膽經氣血循環的效果。膽經氣血循環暢通,膽氣下降,人體陰陽得到平衡,自然就會安然入睡了。但是有一點需要提醒您,那就是最好不要敲打這個穴位。目前「敲膽經」之風盛行,許多人有事沒事就喜歡敲打膽經上的穴位。其實白天倒也無所謂,如果在晚上就不合時宜了。因為敲打會促使氣血循環,這樣你會越來越精神。那麼如何刺激這個穴位才好呢?有點似類太極拳收式上的一招功夫:點按風市把氣藏。雙手放鬆,十指自然下垂,捂於大腿兩側,這時會感到雙腿熱乎乎的。然後中指稍用力點按風市穴。這裡用中指是有講究的。因為中指指端是中衝穴,中衝穴是心包經上的穴位,有清心洩熱的功效,而且它可以疏通全身的經絡。用中沖點按風市穴,除了可以洩膽火外,還可以平衡全身的陰陽,使心神俱安,你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了。每次臨睡前點按3分鐘,很快就會產生睏意,治療失眠的效果相當好。
此外,收斂膽火除了上述方法外,稍有點中藥常識的人可能會想到用龍膽草。龍膽草瀉膽火的功效的確不錯,但它是大寒之品,正因為瀉火力太強,反而易使體內的陽氣受損。而青篙卻是一種很好的替代品。《本草新編》認為青蒿「洩火熱而不耗氣血」,所以用起來更安全,也比較常見,菜市場上就能買到。每次取青蒿12克加水煎,熱飲冷飲均可。也可以加入一些綠豆、菊花和冰糖,這樣不僅能去膽火,還是一道防暑的佳品。或者將青蒿和粳米做成「憶苦飯」,養生的同時還可進行一場「思想上的洗禮」,這功效可是其他藥物所達不到的。
3.後背撞牆臟腑顯生機,防治膽囊炎和膽結石膽俞見奇效
現在患膽結石、膽囊炎的人越來越多,與人體不科學的生活方式是密切相關的。膽結石、膽囊炎在中醫屬於膽脹的範疇,患者多按摩背後的膽俞穴可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去年,曾給無數觀眾帶來歡笑的香港著名演員沈殿霞因膽管癌在香港病逝,讓無數喜歡她的觀眾為之唏噓不已。其實,說到底,導致肥肥逝世的元兇就是反覆作祟的膽結石。提到膽結石,大家肯定不會陌生了,應該有不少人正受到它的困擾。儘管目前治療的手段繁多,如排石、溶石、碎石等,但往往是治標不治本,時間不久,它又會「捲土重來」。由於結石阻塞了膽囊管,膽汁排出不暢,這樣就易受細菌感染,從而使成膽囊炎。膽囊炎與膽結石就像「黑白無常」,不知讓多少人成天提心吊膽。
其實膽囊炎和膽結石是西醫的叫法,從中醫的角度來講,它們都屬於膽脹。目前,膽脹患者可謂呈直線上升,想要預防這種疾病,先得改改你的生活習慣再說。
為什麼膽脹患者一直居高不下呢,就是因為現代人有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睡覺前大吃大喝,或者喜歡熬夜,早上不吃早飯等,這些都會對膽造成傷害。膽經在身體裡是一條很重要的經絡,《東醫寶鑒》說「肝之餘氣,洩於膽,聚而成精」,這就是膽汁。中醫裡的六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在這六腑裡面,只有膽汁是「清淨之液」,其他五臟裝得都是「濁」的東西,所以膽又被稱為「中清之腑」。膽汁分泌以後,進入到膽囊裡。膽囊就像一個綠色的「葫蘆」,相當於膽汁的儲蓄池。人吃了食物之後,「儲蓄池」的門就會打開,膽汁就會從膽囊流入小腸以幫助消化,特別是消化脂肪類的物質。我們說敲膽經可以減肥,就是因為敲打刺激了膽汁的分泌,從而使身體對脂肪的分解加快了。為什麼夜間活動就會傷膽呢?因為晚上是膽經修養生機最關鍵的時刻。看過武俠小說的人肯定知道,一些高手在閉門修練時是最忌被人打擾的。膽也是如此。如果你這時還不休息,它就靜不下來,從而「走火入魔」,使膽的生機被壓抑。少陽之氣升不起來,膽的生發就會受到影響。膽腑氣機不暢,膽液通降失常,就會引起膽脹了。膽囊炎及結石症患者之所以居高不下就是這個原因。
對待這種疾病,西醫往往輕率地選擇膽囊切除,但這樣做的危害是很大的。因為膽汁進入膽囊後還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再經過存儲和濃縮之後,作為消化脂類食物的備用而存儲在膽囊裡面。如果沒有了膽囊,膽汁分泌出來後沒有「歇腳」的地方,於是便直接進入到小腸了。現代人往往是「無肉不歡」,當你在大快朵頤之後,急需膽汁來幫助消化高脂肪的食品。但因為沒有膽囊的存儲,身體裡也就不再有「富餘」膽汁的相助,此時就只能忍受消化不良、腹脹的痛苦了。膽囊切除患者手術後往往會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就是這個原因。再者,一些結石患者在做過膽囊切除術後往往還會再生出結石,這是因為結石不光出現在膽囊中,有時還會出現在膽管裡。可見,盲目地切除膽囊無異於殺雞取卵,危害不淺。
還有些患者可能會服用一些「舒肝利膽」的方藥,但這樣也不能從根源上消除疾病,表面上是將虛火祛除了,但卻是補了寒邪、洩了真陽,等到條件成熟,它又會「春風吹又生」了。治療這種疾病,恢復臟腑的生機才是治本之策。
那麼如何治療膽脹呢?很簡單,那就是好好睡覺,按時吃飯。特別是晚上子時膽經當令的時候。或許有些老生常談,但卻是最好的方法。另外,對於膽囊炎患者來說,按摩膽俞穴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俞穴是五臟六腑之氣輸入背部的特定穴位,是與各髒腹之氣直接相通的,因此對髒腹的調理能力很強。膽俞穴位就相當於膽髒的晴雨表,膽腑有病的話首先就會在這裡顯現出來。比如你如果懷疑自己的膽經異常了,就按壓一下這個穴位,如果有僵硬或是痛感的話,就可以斷定膽經出毛病了(第九肋骨前端的日月穴也有這樣的效果)。膽俞位於背後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大約二指寬的距離。第十胸椎怎麼找呢?低下頭時頸部與胸部連接處的第一個大骨節為第一椎,然後依次往下數,數到第十個時即為第十椎,從這裡旁開兩指處就是膽俞了,左右各有一個。經常按壓這個穴位可以使膽腑的氣機順暢,不僅可以用來預防膽脹,對於膽結石或是膽道蛔蟲所引起的疼痛,也有效果。我曾經遇到一位患者,因為膽結石而疼痛難忍,我點按他的膽俞穴15分鐘後,疼痛很快就止住了。可見,這個穴位用來急救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由於這個穴位位於背後,所以最好請家人幫忙。患者平躺在床上,按摩的人用大拇指在此穴以順時針方向進行按揉,力度以對方感到酸、脹、麻為好,每次按摩3分鐘,一日3次,兩三天後不適症狀就可得到緩解。但是這個穴位最好經常按壓,以起到鞏固的效果,防患於未然。
如果碰巧身邊沒有人怎麼辦?這裡再教你一個辦法,那就是撞牆,用你的後背去撞,不僅很簡單,而且效果非常好,利用家裡或辦公室的牆就行。因為膽俞正好位於背部的膀胱經上,而膀胱經上除了有膽俞外,還有肝俞、脾俞、心俞等其他俞穴,這樣都可形成刺激。而且督脈循行於背部的正中央,督脈又為「陽脈之海」,所以此法對激發體內陽氣也有很好的效果。撞牆時離牆面15~20厘米的距離,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然後用後背向後撞擊,力度不可過猛,待身體反彈後再撞擊。如果不出力即可離開牆面,說明距離適中。如果必須用點力才能離開牆,則可能距離過遠,要靠近些才行。每天100下(年紀大的,30到50下就行),爭取整個背部都撞擊到。如果喜歡戶外的新鮮空氣的話,也可以撞樹,效果也是一樣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有心臟病、脊椎病或是內臟下垂、高血壓等疾病的人就不宜採用此法進行鍛煉了。
這種功法又叫「靠山功」,也叫「虎背功」,是楊式太極拳中的一招,是太極拳練習發力的一個竅門,當時只有正式入門的弟子才能得其真傳。我當時也是從一位家學淵源甚深的同行那裡學來的,今天就介紹給大家以造福大眾。這種鍛煉方法可謂是「不佔病床運動」,隨時隨地都可進行,而且對於肩肘炎、便秘、哮喘及高血壓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一位哮喘患者練此功竟發現自己以前稍微有些駝的背部也變得挺拔了,可見此功法的療效的確不淺。
佛家講究「機緣」,倘有機會接觸,就不要讓它從眼前溜走中。每天抽出時間來「撞撞牆」,說不定,你也會發現自己的意外之喜呢!
搶救疼痛大作戰--疏通你的經絡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pantongwe/p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