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3:給作息不規律者的調心養身補救法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3:給作息不規律者的調心養身補救法  作者:王雷

第一章 子時養生 點按風市收膽火,失眠去無蹤

[日期:2011-10-02]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雷
  第一章 子時養生:子時睡眠是養膽的最佳途徑
  子時23:00~1:00--膽經當令
  子時也就是半夜11點到凌晨一點,此時膽經當令。子時屬鼠,此時夜半更深,老鼠就會偷偷出來活動,將天地間的混沌狀態咬出縫隙,因此有「鼠咬天開」之說。老鼠雖小,但生機卻很大,這與子時一陽初生的狀態正好吻合。由於陽氣剛升起時是最微弱的,所以此刻最需要保護的,而睡眠就是養陽最好的辦法。子時也是一天當中太極生命鐘的陰極時候,陰氣此刻最重。而陰主靜,人體順應陰陽消長的規律就應當靜臥以養陽。現代人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往往會熬夜、吃夜宵,或是從事各種娛樂活動,這樣就會對膽腑造成很大的傷害。中醫有「少陽不升,天下不明」之說,陽氣升不起來,各種疾病也就接踵而至了。為了你的健康著想,此刻還是好好休息吧!健康,往往就是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的!
  1.點按風市收膽火,失眠去無蹤
  睡好子時覺有很好的養陽效果,但許多人卻總被失眠困擾,這很可能是膽火過旺所致。這時可以按揉下風市穴,它是我們體內的「滅火器」,對收斂膽火有很好的效果。
  祖國養生學特別強調「天人合一」的理念,我們的先人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順應自然,才能吸收天地精華,從而獲得長壽。具體而言,從大的方面來說就是要順應四季的變化而適時增減衣服或改變飲食;從小的方面來講,一天中的生活起居要遵循日月活動的規律。
  中國文化中「十二」這個數字特別重要。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有十二個時辰,而每個時辰都有當班的經絡,這就是人體的十二條正經。所以,簡簡單單的一天中其養生智慧也是很深的。
  我們先來說子時,子時也就是夜裡的11點到凌晨1點,這個時候是膽經在值班,陽氣開始升發。按照人體的活動規律,你該趁這個時候好好睡覺了。因為子時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這時天地間的陰氣最重。按照陰主靜,陽主動的原則,此時人體就應該靜臥。由於陽氣(從臟腑的角度來講也就是膽氣)剛剛開始升發,此時特別弱,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你得好好保護它,而睡覺就可以起到養陽的效果。陽氣為生命之根本,有溫養臟腑的功效,正所謂「陽強則壽,陽衰則夭」。
  只要將陽氣養起來了,人體就會強壯。生活中有些人看上去總是精神抖擻,面色紅潤,你去問一下,他的睡眠肯定好,就是因為他把陽氣養起來了。可見,睡好子時睡對保持人體健康是很重要的。但現在面色紅潤的人越來越少,許多人的臉色呈不健康的青白色,這與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由於工作壓力大,現代人熬夜加班已成為常事,僅就上海市所做的一份調查而言,就有約70%的人超過零點入睡,超過42%的人在凌晨2點入睡,這樣會對陽氣造成很大的「殺傷力」。因為子時不入睡,陽氣剛冒出一點「火苗」就被你消耗掉了,它就「燃」不起來。沒有陽氣的供養,時間一長人體的各個器官就會慢慢出毛病。中醫有句話叫「少陽不升,天下不明」,膽氣升不起來,就像一天中沒有日出,整個世界都會沉浸在一片黑暗中一樣。所以,就算再忙,也最好保證子時前一定入睡。
  你可能會說,我知道睡子時覺的好處了,可晚上就是睡不著,甚至只有借助安眠藥才能入睡。但安眠藥是位很危險的「朋友」,長期服用不僅會使人體產生抗藥性,還有可能讓你的記憶力下降。國外就有研究表明,長期服用安眠藥的人群發生老年性癡呆的可能性更高。特別是對於肝腎功能不全的人來說,哪怕小劑量服用安眠藥也有發生意外的危險。那麼有沒有一種更安全、更有效的助眠方法呢?想要「斬草除根」,首先就得弄清失眠的根源在哪。
  現代人的失眠症狀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呢?這很大程度上可能與膽火過旺有關。這裡教你一個判斷的小方法,如果你經常睡不著覺而且感到嘴裡發苦、咽干或者有頭暈、脅痛等症狀,那肯定就是膽火太旺了。你可能說我可沒做過對不起膽的事,那先來檢查一下你的生活吧!有沒有深更半夜了卻和朋友在歌廳裡狂歡?有沒有加班至凌晨才滿身疲憊地離開公司?有沒有晚上吃夜宵的習慣?如果有的話,你就真的對不住自己的膽了,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是膽腑的「健康殺手」。
  正常情況下,膽氣以下降為順,陽氣在膽氣的引導下下沉,從而得以溫養髒腹,使身體機能正常。而膽腑受損,體內陰陽失衡,膽氣不降反升,氣機呈逆狀。這就如同你逆行開車,自然會造成交通堵塞,別的司機就會衝你發火,交警也會衝你發火。所謂「氣逆化火」,膽火就升起來了。膽火可是很厲害的,星星之火就可成燎原之勢。古人特意給它起了個外號,叫做「賊火」。為什麼給它起這個名字呢?因為它並不是像別人一樣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而是像「小賊」一樣四處亂竄,到處搗亂。
  心、肝、肺等髒都會受到它的干擾。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膽火攪得你心神不寧,「魂飛魄散」, 自然就會失眠了。另外膽主決斷,膽腑功能受損,就會造成膽氣虛。膽氣一虛,決斷能力就會下降。比如我們說有些人膽子特別小,做事總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其實就是他膽氣虛的緣故。這樣的人夜裡睡覺也會不踏實,總擔心心家裡是不是會進賊,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會驚醒。或者老愛做夢,一個接一個,睡眠質量特差,就是因為心神不得安的緣故。對於這種患者來說,想要睡踏實了,關鍵就是要把膽火給降下來。
  如何降膽火呢?咱們身體內還有一個很好的 「滅火器」,就是風市穴。找這個穴位時非常好找,站起身來,雙臂自然下重,中指指尖與大腿相交處即是此穴,這個穴位有促進膽經氣血循環的效果。膽經氣血循環暢通,膽氣下降,人體陰陽得到平衡,自然就會安然入睡了。但是有一點需要提醒您,那就是最好不要敲打這個穴位。目前「敲膽經」之風盛行,許多人有事沒事就喜歡敲打膽經上的穴位。其實白天倒也無所謂,如果在晚上就不合時宜了。因為敲打會促使氣血循環,這樣你會越來越精神。那麼如何刺激這個穴位才好呢?有點似類太極拳收式上的一招功夫:點按風市把氣藏。雙手放鬆,十指自然下垂,捂於大腿兩側,這時會感到雙腿熱乎乎的。然後中指稍用力點按風市穴。這裡用中指是有講究的。因為中指指端是中衝穴,中衝穴是心包經上的穴位,有清心洩熱的功效,而且它可以疏通全身的經絡。用中沖點按風市穴,除了可以洩膽火外,還可以平衡全身的陰陽,使心神俱安,你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了。每次臨睡前點按3分鐘,很快就會產生睏意,治療失眠的效果相當好。
  此外,收斂膽火除了上述方法外,稍有點中藥常識的人可能會想到用龍膽草。龍膽草瀉膽火的功效的確不錯,但它是大寒之品,正因為瀉火力太強,反而易使體內的陽氣受損。而青篙卻是一種很好的替代品。《本草新編》認為青蒿「洩火熱而不耗氣血」,所以用起來更安全,也比較常見,菜市場上就能買到。每次取青蒿12克加水煎,熱飲冷飲均可。也可以加入一些綠豆、菊花和冰糖,這樣不僅能去膽火,還是一道防暑的佳品。或者將青蒿和粳米做成「憶苦飯」,養生的同時還可進行一場「思想上的洗禮」,這功效可是其他藥物所達不到的。

3.後背撞牆臟腑顯生機,防治膽囊炎和膽結石膽俞見奇效
  現在患膽結石、膽囊炎的人越來越多,與人體不科學的生活方式是密切相關的。膽結石、膽囊炎在中醫屬於膽脹的範疇,患者多按摩背後的膽俞穴可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去年,曾給無數觀眾帶來歡笑的香港著名演員沈殿霞因膽管癌在香港病逝,讓無數喜歡她的觀眾為之唏噓不已。其實,說到底,導致肥肥逝世的元兇就是反覆作祟的膽結石。提到膽結石,大家肯定不會陌生了,應該有不少人正受到它的困擾。儘管目前治療的手段繁多,如排石、溶石、碎石等,但往往是治標不治本,時間不久,它又會「捲土重來」。由於結石阻塞了膽囊管,膽汁排出不暢,這樣就易受細菌感染,從而使成膽囊炎。膽囊炎與膽結石就像「黑白無常」,不知讓多少人成天提心吊膽。
  其實膽囊炎和膽結石是西醫的叫法,從中醫的角度來講,它們都屬於膽脹。目前,膽脹患者可謂呈直線上升,想要預防這種疾病,先得改改你的生活習慣再說。
  為什麼膽脹患者一直居高不下呢,就是因為現代人有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睡覺前大吃大喝,或者喜歡熬夜,早上不吃早飯等,這些都會對膽造成傷害。膽經在身體裡是一條很重要的經絡,《東醫寶鑒》說「肝之餘氣,洩於膽,聚而成精」,這就是膽汁。中醫裡的六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在這六腑裡面,只有膽汁是「清淨之液」,其他五臟裝得都是「濁」的東西,所以膽又被稱為「中清之腑」。膽汁分泌以後,進入到膽囊裡。膽囊就像一個綠色的「葫蘆」,相當於膽汁的儲蓄池。人吃了食物之後,「儲蓄池」的門就會打開,膽汁就會從膽囊流入小腸以幫助消化,特別是消化脂肪類的物質。我們說敲膽經可以減肥,就是因為敲打刺激了膽汁的分泌,從而使身體對脂肪的分解加快了。為什麼夜間活動就會傷膽呢?因為晚上是膽經修養生機最關鍵的時刻。看過武俠小說的人肯定知道,一些高手在閉門修練時是最忌被人打擾的。膽也是如此。如果你這時還不休息,它就靜不下來,從而「走火入魔」,使膽的生機被壓抑。少陽之氣升不起來,膽的生發就會受到影響。膽腑氣機不暢,膽液通降失常,就會引起膽脹了。膽囊炎及結石症患者之所以居高不下就是這個原因。
  對待這種疾病,西醫往往輕率地選擇膽囊切除,但這樣做的危害是很大的。因為膽汁進入膽囊後還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再經過存儲和濃縮之後,作為消化脂類食物的備用而存儲在膽囊裡面。如果沒有了膽囊,膽汁分泌出來後沒有「歇腳」的地方,於是便直接進入到小腸了。現代人往往是「無肉不歡」,當你在大快朵頤之後,急需膽汁來幫助消化高脂肪的食品。但因為沒有膽囊的存儲,身體裡也就不再有「富餘」膽汁的相助,此時就只能忍受消化不良、腹脹的痛苦了。膽囊切除患者手術後往往會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就是這個原因。再者,一些結石患者在做過膽囊切除術後往往還會再生出結石,這是因為結石不光出現在膽囊中,有時還會出現在膽管裡。可見,盲目地切除膽囊無異於殺雞取卵,危害不淺。
  還有些患者可能會服用一些「舒肝利膽」的方藥,但這樣也不能從根源上消除疾病,表面上是將虛火祛除了,但卻是補了寒邪、洩了真陽,等到條件成熟,它又會「春風吹又生」了。治療這種疾病,恢復臟腑的生機才是治本之策。
  那麼如何治療膽脹呢?很簡單,那就是好好睡覺,按時吃飯。特別是晚上子時膽經當令的時候。或許有些老生常談,但卻是最好的方法。另外,對於膽囊炎患者來說,按摩膽俞穴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俞穴是五臟六腑之氣輸入背部的特定穴位,是與各髒腹之氣直接相通的,因此對髒腹的調理能力很強。膽俞穴位就相當於膽髒的晴雨表,膽腑有病的話首先就會在這裡顯現出來。比如你如果懷疑自己的膽經異常了,就按壓一下這個穴位,如果有僵硬或是痛感的話,就可以斷定膽經出毛病了(第九肋骨前端的日月穴也有這樣的效果)。膽俞位於背後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大約二指寬的距離。第十胸椎怎麼找呢?低下頭時頸部與胸部連接處的第一個大骨節為第一椎,然後依次往下數,數到第十個時即為第十椎,從這裡旁開兩指處就是膽俞了,左右各有一個。經常按壓這個穴位可以使膽腑的氣機順暢,不僅可以用來預防膽脹,對於膽結石或是膽道蛔蟲所引起的疼痛,也有效果。我曾經遇到一位患者,因為膽結石而疼痛難忍,我點按他的膽俞穴15分鐘後,疼痛很快就止住了。可見,這個穴位用來急救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由於這個穴位位於背後,所以最好請家人幫忙。患者平躺在床上,按摩的人用大拇指在此穴以順時針方向進行按揉,力度以對方感到酸、脹、麻為好,每次按摩3分鐘,一日3次,兩三天後不適症狀就可得到緩解。但是這個穴位最好經常按壓,以起到鞏固的效果,防患於未然。
  如果碰巧身邊沒有人怎麼辦?這裡再教你一個辦法,那就是撞牆,用你的後背去撞,不僅很簡單,而且效果非常好,利用家裡或辦公室的牆就行。因為膽俞正好位於背部的膀胱經上,而膀胱經上除了有膽俞外,還有肝俞、脾俞、心俞等其他俞穴,這樣都可形成刺激。而且督脈循行於背部的正中央,督脈又為「陽脈之海」,所以此法對激發體內陽氣也有很好的效果。撞牆時離牆面15~20厘米的距離,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然後用後背向後撞擊,力度不可過猛,待身體反彈後再撞擊。如果不出力即可離開牆面,說明距離適中。如果必須用點力才能離開牆,則可能距離過遠,要靠近些才行。每天100下(年紀大的,30到50下就行),爭取整個背部都撞擊到。如果喜歡戶外的新鮮空氣的話,也可以撞樹,效果也是一樣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有心臟病、脊椎病或是內臟下垂、高血壓等疾病的人就不宜採用此法進行鍛煉了。
  這種功法又叫「靠山功」,也叫「虎背功」,是楊式太極拳中的一招,是太極拳練習發力的一個竅門,當時只有正式入門的弟子才能得其真傳。我當時也是從一位家學淵源甚深的同行那裡學來的,今天就介紹給大家以造福大眾。這種鍛煉方法可謂是「不佔病床運動」,隨時隨地都可進行,而且對於肩肘炎、便秘、哮喘及高血壓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一位哮喘患者練此功竟發現自己以前稍微有些駝的背部也變得挺拔了,可見此功法的療效的確不淺。

  佛家講究「機緣」,倘有機會接觸,就不要讓它從眼前溜走中。每天抽出時間來「撞撞牆」,說不定,你也會發現自己的意外之喜呢!

http://www.hairway.org/show.aspx?id=1310&cid=0&page=18


搶救疼痛大作戰--疏通你的經絡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pantongwe/p4.htm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良藥甜口

http://www.hairway.org/show.aspx?id=756&page=31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擁有健康,享受人生 作者:石原結實

第二部份:中藥新解——「良藥不苦口」


  作者:石原結實
  中藥新解——「良藥不苦口」

古語說:「Good medicine iss bitter to the mouth」(良藥苦口)」。而中藥則不同,中藥是良藥也不苦口。多數得了感冒的人如果服用了葛根湯,都會說「好喝」。如果是病好以後再服用,就會說「難喝」。

中醫用於治療女性的血道症(瘀血即肩膀酸痛、頭痛、潮熱、痛經、月經不調)的驅瘀血藥,在使用時,對體力缺乏的人用當歸芍葯散,對體力中等的人用桂枝茯苓丸,對體力旺盛的人用桃仁承氣湯。

一般來說,中醫通過問診和望診(診斷體格和顏色等)決定應該用什麼藥。但有時,即使用了觸診,也不能確定該選擇用哪種藥。這時候,就需要把這三種方劑都試一試。如果患者認為「好喝」或「甜」,藥物就一定會奏效。就像人體對食物有好惡一樣,人體本能地對「目前身體需要的營養素和藥效成分」表現出喜歡,因而會感到「好喝」。

這並非新發現。1996年3月2日的《朝日新聞》早報,在第一版的題目中,躍然出現這樣一條新聞:「10人死於中藥的副作用」、「88人得了間質性肺炎」、「治療慢性肝炎的小柴胡湯」、「對存在於醫生和患者中的、沒有根據的對中藥的放心感的警告」,「能讓『中藥是不必擔心的』這種神話播散、流傳嗎?能讓醫生們過分放心地使用中藥嗎?」、「中藥和化學藥品相同,也需要提供表示安全性的動物實驗或臨床試驗數據」,等等。醫學家們提出這樣的評論。

使用中藥的時候,如果中醫專門醫生能認真把握「證(對自覺症狀、外在症狀以及診察所見的綜合評價)」,特別是通過嘗試使用,按患者感到的「好喝」的感覺下處方的話,可以說不太容易出現什麼副作用。

但是,這種「中藥引起的事故」發生的原因,是由於那些不瞭解中藥的醫生聽信了藥廠的MR(提供醫療情報的人)提供的不確切的信息:「不是西醫的肝臟疾病的特效藥」,「小柴胡湯對肝炎有效」等,沒有認真地思考,就輕率地下處方造成的。

柴胡這種生藥,有消炎、解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在使用含有柴胡的柴胡方劑時,必須因人而異。根據患者體力的多少,按照以下方法使用:

大柴胡湯:用於有體力,有便秘傾向的人的肝臟疾病和高血壓病。

柴胡加龍骨湯:用於有體力的人的輕微高血壓、心臟病、肝臟病、失眠等。

小柴胡湯:用於體力中等的人的肝炎、胃炎、支氣管炎等。

柴胡桂枝湯:用於體力有些差,多汗的人的肝炎、膽結石、支氣管炎、胃腸病。

柴胡桂枝幹薑湯:用於體力虛弱的人的肝炎、胃腸病、支氣管炎、失眠等。

如果不按照上述的嚴格區分而隨便使用的話,就會產生意外的副作用。

死於用小柴胡湯治療的患者,其情況是:因頭蓋骨骨折入院檢查時,被診斷為丙型肝炎的69歲的男性。使用小柴胡湯3周後引起間質性肺炎,導致死亡。

在沒有體力的人中,應該使用提供熱度與有補充營養作用的柴胡桂枝幹薑湯。若給予冷卻熱度的促進營養排泄的小柴胡湯,當然會引起事故。

一般中藥的用藥原則是:與食物的陰陽相同,對熱度高、有體力的人給予涼性的排泄藥,相反,對寒涼體質、沒有體力的人給予溫性的補充營養的藥物。

由於這件事的發生,年利潤曾達到400億日元的小柴胡湯的利潤最後下降到原來的1/10。這當然有其道理。

因此,在服用中藥時,一定要記住:「Good medicine is sweet to the mouth」(良藥甜口)這一宗旨。


方名 柴胡桂枝湯   來源 傷寒卒病論
方劑學 | 醫方集解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製法用量】
柴胡4兩  桂枝1.5兩  人參1.5兩  甘草炙1兩  半夏洗2.5合  黃芩1.5兩  芍藥1.5兩  大棗擘6枚  生薑切1.5兩

【功效】

表裡兩解、寒熱兼除。

【主治】

少陽病兼表證。外感風寒、發熱自汗、微惡寒或寒熱往來,鼻鳴乾嘔、頭痛項強,胸脅滿痛、四肢煩疼、舌淡紅、苔白薄、脈弦浮大。亦治心腹卒痛。

【方義】

本方為小柴胡湯與桂枝湯之合方。桂枝湯疏通營衛,為太陽病之主方;小柴胡湯和解表裡,為少陽病之主方。因有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之太陽未解之證,且有微嘔心下支結之少陽證已現,故兩方合一,表裡同治。

【辨證要點】

寒熱往來。
四肢煩疼。
心下支結。
苔白薄。
脈浮弦。

【加減】

失眠:加當歸、夜交藤、酸棗仁。
癲癇:加白芍。
惡寒甚:加麻黃、杏仁。
肢節煩疼:加葛根、升麻。
心下痞滿:加枳實、桔梗。

【現代應用】

感冒、流感、胰腺炎、急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膽結石、癲癇、肋間神經痛、胃、十二指腸潰瘍、瘧疾、神經痛。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當你有福報時,錢就會來追你!

        某位大德的分享,末學覺得很好,轉錄之,也聯想到另一句話「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世人苦,就苦在要一個好上。就想著,生意一直都很好。我有個觀點,錢不要來的太快,也不要來的太多,也不要太容易。

  如果太快了,太多了,人就容易奢侈。錢多了,就不把錢當成錢來看,就造成奢侈。福報一浪費,你再賺錢,就很困難。


  很多人認為,錢是自己賺來的。其實,三分是努力,七分是培養來的福報。你有福報,做什麼都賺錢。也見過一些人,很努力,但也剩不下幾個錢,這就是他先天福報不足。


  古人講的,錢是八條腿,人是兩條腿。錢可以往東西南北方向去,所以是八條腿。人要追錢,很困難。當你有福報時,錢來追你,這才是正常的。


  人在遇到挫折時,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所以有錢要做沒錢想,你就不會浪費。祖師大德都很珍惜福報,經過你的手,消耗的都是你的福報。


  所以包括用水用電,吃的糧食,都要特別珍惜。許多人經濟好了,就會忽略掉這些。而浪費最常見的,像糧食,水,尤其是損福報。


  有句話說,一兩黃金四兩福,你要用一百萬的錢,需要有四百萬的福報才可以。但人在賺錢時,往往會迷失掉,總覺得靠自己的本事就可以了。這樣子就徒增了傲慢,而且容易做出損福報的事情。


  大家都想著要達到最高,最圓滿。像一棵樹,慢慢長大,就離他原來的種子的面貌越來越遠,最後還是慢慢的回歸,還給泥土。


  一個東西,達到極致,最好時,就意味著他要開始衰敗。一個王朝是如此,一個人也是如此。人一旦到最年輕飽滿時,意味著就開始老了。


        弘一大師說,他做事就希望自己失敗,失敗了才知道自己有業障。所以大師的一生,都很恬淡虛無。


  一個人做事情,太順利了,也不好。太順了,容易讓人起驕心。做生意,錢來的太快了,就把錢不當錢,那損失的還是自己的福報。有人一下子發財了,卻馬上又破財。這就是他福報損掉的緣故。


        所以世人的苦,都苦在追求一個好上。什麼都要好,卻不知道。佛法講的,要善用其心。任何境界都是修行的好境界,都可以用來點醒人的。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發菩提心修習淨業者,切莫自違菩提門,自障往生。(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312、313集摘記)




末學至心祈願 觀世音菩薩慈悲攝受,吾誠心修習觀音法門,惟願習得觀音的慈悲,修得觀音無上正等正覺的智慧,再修得觀音千手千眼的能力,讓弟子有慈悲、智慧和能力來自渡和渡他,來帶領眾生離苦得安樂,乃至畢竟成就。


    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先須遠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釋曰:三種相違之法,即文中:一,「我心貪著自身」。二,「無安眾生心」。三,「恭敬供養自身心」。此三者必須遠離也。

    《安樂集》續云:「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即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何等為三:一者,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諸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樂,即違菩提門。是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二者,安清淨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菩提安穩一切眾生清淨處,若不作心,拔一切眾生,離生死苦,即便違菩提。是故拔一切眾生苦,是順菩提門。三者,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菩提是畢竟常樂處,若不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者,則違菩提門。此畢竟常樂,依何而得,要依大義門。大義門者,謂彼安樂佛國是也。故令一心專至,願生彼國,欲使早會無上菩提也。」以上所論違菩提門與隨順菩提門,正顯發心違順之異。凡已發菩提心修習淨業者,應常體究,切莫自違菩提門,違失本願,自障往生也。


    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先須遠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

    這一段很重要。我們念佛的人,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是三大障礙。

    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第一個,貪著自身。誰不貪?誰有這個願心,我隨時隨刻可以捨這個身求生淨土?我能不能做到?這條很重要。

    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

    第二,我能不能以善巧方便來安眾生心?現在地球迫切需要,我們常常聽說貴而不安、富而不樂,這兩句話連起來,現在這個世界大富大貴,他不安,他不樂。為什麼不安不樂?根本原因就在貪著自身,他希望在這個世間多活幾年,他的願心,時間愈長愈好。對於修行人來說,住在這個世間,時間愈長愈辛苦。如果是菩薩,他無所謂,為什麼?他心清淨,他不染著,這個世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都沒有放在心上。他心上無事,清淨,不受這個世間一切法的干擾,所以他的心是清涼自在,隨時可以往生,隨時也可以住在此間,有緣多住幾年,沒有緣他就走了。

    什麼叫有緣?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命令他的,叫他多住幾年。所以一百一十二歲不是他本來的年齡,他本來的年齡我認為應該跟他的母親、師兄弟差不多,七老八十,七、八十歲,這是正常的,後面延到一百一十二歲,這是阿彌陀佛給他的。給他幹什麼?給他個任務,讓他表法,表法就是做榜樣,給佛門弟子做個好榜樣,給淨宗弟子做個好榜樣,他做到了。
    為我們證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這個會集本,證明這是真經,這個經書裡頭字字句句都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沒有改動一個字,做這個證明。第二,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這個集註是正知正見,不是邪師說法,正知正見,這裡面採取(他也是會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不容易,正知正見。第三,為我們證明,我們這二十多年來就依會集本,就依靠黃念老居士的註解來學習,別人說我們錯了,不准我們修,這個老人給我們來作證是正確的,我們依這個經、依這個註解來學習,來修行求生淨土,是真的不是假的,給我們來作證轉。我們完全放心,死心塌地,一生就是這一部經就夠了。

    如果要應付,一些人來向你請教,佛法是什麼,你怎麼答覆他?前面我已經說了,佛法是離苦得樂。具體的來給你講,我給你介紹一部書,黃念祖老居士最後留下來的一個著作叫《淨修捷要報恩談》,這是老人家一生學佛最後的心得報告。這個報告裡面不長,文字並不長,把整個佛教包括了,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全部都在裡頭。你要把這個東西學會了,這叫佛學概論,或者佛學概要,你都懂得了。
    而且你對淨土宗會死心塌地,為什麼?這一句佛號、這一部《無量壽經》全部包括了,他這個《報恩談》就是介紹會集本,真的介紹會集本,讓你對於會集本產生堅固的信心。你老老實實每天念這部經,念會集本,念一遍《無量壽經》、念一萬聲佛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所以古老的方法,無師自通。我們要記住,那就是我們要在這個時代,要幫助眾生安樂。所以安眾生心重要,常常放在心上,這是大慈大悲。 

    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

    第三個,這要遠離的,「恭敬供養自身心」,這修身。《大學》裡面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從哪裡開始?要把供養自身心這個念頭放下,這是很大的障礙。在佛法裡頭通常講的五種見惑,頭一個就是身見,把身當作自身,當作自己。這個人到世間上來幹什麼?追求身心的快樂,滿足身心的欲望。這個概念現在是普世的概念,就是這個地球上的人都是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會毀滅自己,會毀滅你的文化,會毀滅地球,這不是自救救他,這是自毀毀他,非常可怕。希望我們同學,在這個地方建立信心。這個是與菩提心相違背的。

    我們今天需要的就這三條,《安樂集》裡頭所說的。依智慧,不求自樂,求自樂的人沒有智慧,他的真誠心被他的欲望蓋覆住,智慧不能現前,他能現前的全是煩惱,就是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五欲,不生智慧。所以要生智慧就不求自樂,對於身心的快樂都要放下。我們求什麼?我們求道。道跟聖人求,也就是我們要有足夠的時間,完全的時間去聽聞傳統文化,儒釋道三教的教誨,要跟佛菩薩學習。聚集,人數不會多,少數,少數當中的少數,志同道合的,在一起研究聖賢的典籍,提升自己的境界。從君子開始,君子提升,賢人;賢人提升,聖人。佛法裡從小乘提升為權大乘,權大乘提升為實大乘(真實的大乘),從實大乘裡面提升就是法身菩薩,再上去成佛了。這個樂,真樂,這是不亦悅乎!
    所以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是菩提心,遇到有這個機會一定要做。《群書治要》、《國學治要》,這兩部書是四庫的精華篇,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們用它做課本。深入這個經論,然後對《四庫》就有能力閱讀,有能力講解,有能力把它翻成現代白話文,從現代白話文翻成全世界每個國家的文字,讓每個國家的人民都能夠讀到中國古聖先賢的智慧,他們怎樣經營一生幸福美滿、家庭快樂、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安定和諧,永遠不會有戰爭。我們遇到這個緣,不能不幹。安眾生心,把供養自身心完全放下,不要去計較這個,就會快樂無比。像顏回一樣,簞食瓢飲,別人認為很苦,他快樂無比,夫子讚歎他。那都是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才有這樣的受用。

    《安樂集》續云: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

    遠離三種跟菩提相違背的,前面所說的,第一個,「我心貪著自身」,身見很重,愛惜自己的身體,貪圖利養,這個心現在世間人哪個沒有?連小孩都有。從小到老,誰不貪著自身?我們要知道,凡是貪著自身名聞利養,與菩提道就相違背;換句話說,他沒有辦法學佛,無論學哪個法門,即使易行難信之門,念佛法門,都不能成就,我們必須要知道。

    第二個就是沒有慈悲心,「無安眾生心」。佛門弟子一定要有如同佛菩薩一樣的大慈大悲,時時刻刻念著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離苦是悲心,幫助眾生得樂是慈心,我們有沒有?諸佛菩薩、佛門善友所在之處,起心動念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安眾生心。要沒有這個心,不是佛弟子,縱然在佛門,是假的不是真的。

    第三個,「恭敬供養自身心」,不是恭敬供養三寶,不是恭敬供養眾生,而是恭敬供養自己,這就錯了。我們反省,學佛幾十年,出家了,居住在佛菩薩的道場,貪圖別人的恭敬,貪圖別人的供養,恭敬是屬於心,供養是屬於身,偏重在物質上,有這個念頭不好。這三樁事情,沒有慈悲心,有貪圖恭敬供養的心,有貪著自身的心,這是六道輪迴心,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不能不知道。所以這三種心,這是錯誤的觀念,必須要放下。

    即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何等為三:

    放下之後,你就能得到三種隨順菩提門法,這個你就得到,這三種跟前面相反的。

    一者,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諸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樂,即違菩提門。是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

    「一者,無染清淨心」,你得到了。這個心是什麼?「不為自身求諸樂」,物質上的享受、精神上的享受都不求,都遠離。所以古時候修行人,他不住在都市,他住在深山人跡不到的地方,他住那裡,環境清淨,沒有干擾,他要求的是什麼?清淨心。這是順菩提門。
    二者,安清淨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菩提安穩一切眾生清淨處,若不作心,拔一切眾生,離生死苦,即便違菩提。是故拔一切眾生苦,是順菩提門。
    前面第一是在修行的階段、學習的階段,自己還沒有成就。等到自己有成就,具足戒定慧三學,這個時候怎麼樣?這時候不能住在深山,住在深山不能幫助眾生。苦難的眾生多,六道眾生都苦,富貴人有富貴人的苦處,貧窮人有貧窮人的苦處,沒有不苦的。戒定慧成就之後,一定要發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教導我們,菩薩一定要幫助一切眾生清淨處,幫助眾生清淨處要戒定、要智慧,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苦裡面最重要的是生死苦,就是六道輪迴苦。怎樣拔眾生六道輪迴苦?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有無量法門,有能幫助你拔這一生,有方法能幫助你拔來生,也有方法幫助你從今而後生生世世離苦得樂,由你選擇,你喜歡選擇哪一種,你就可以用哪一種,都能滿眾生的願,這叫菩提。所以,《安樂集》裡面說得很好,若不作心,就是你不發這個心,作心就是發心,現在講發心,不發心拔一切眾生離生死苦,你就違背菩提。是故拔一切眾生苦,是順菩提門。
    怎麼拔?手段、方法是教育。教育從哪裡做起?從自己做起,必須自己種種苦難你都能夠遠離,做出榜樣給大家看,真快樂,不是假的,一天到晚歡歡喜喜,無論生活在逆境順境、善緣惡緣,都生歡喜心。歡喜從哪裡來的?從菩提來的。什麼是菩提?菩提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是覺悟、是明瞭、是智慧。你覺悟了,你明白了,你有智慧,你在這個世間,把這個世間的相真正能通達明瞭,不再受染著,沒有染污,你不著相,你就離苦得樂了。與世間榮華富貴不相干,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出榜樣。

    孔老夫子在他老人家一生當中確實有意去從政,他是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孔子沒有做過大官,孔子並不富有,換句話說,富貴與他沒有分。但是春秋那個時代,我們講人類,真正一生過得幸福快樂美滿,沒有人能超過孔子。由此可知,幸福、喜樂與富貴沒關係。孔子快樂,而且把這個快樂的根源告訴我們,快樂從哪來的?《論語》頭一句話,學而時習,「學而時習之」,學、習,後面「不亦說乎」,非常快樂。學是什麼?教學,教也是學,學也是教,他一生幹教學去了。教別人,把別人教會了,讓別人從迷惑轉變成覺悟,快樂!
    把古聖先賢的東西自己繼承了,學習就是繼承,落實在自己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發揚光大,傳給後代千年萬世。諸位想想,天下事還有比這個更快樂的嗎?還有比這個更幸運的嗎?沒有了。孔子有個學生,顏回,夫子常常讚歎他。他在物質生活方面是最苦的一個人,吃飯連飯碗都沒有,用竹子編一個簍當作飯碗;喝水,茶杯沒有,葫蘆瓢是他的茶杯,貧窮到這個程度。可是夫子學生有三千人,三千人當中最快樂的是誰?是顏回。這就說明快樂、幸福,現在包括健康、長壽,與富貴都不相干,這個道理要懂。

    你為什麼學佛?為快樂、為幸福,為求得人生最高的享受,為這個求學,學中國傳統文化,學大乘佛法,不是為別的。得到沒有?得到了。我在年輕的時候,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在這之前,我們對佛法有很深的誤會,以為它是宗教、它是迷信,所以根本沒有念頭去碰它。我跟方老師學哲學,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們要學哲學當然要找他;佛教的經典是全世界哲學最高的教材,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這句話就是夫子講的不亦樂乎,佛門裡面所說的法喜充滿、離苦得樂。為這個,為離苦得樂學佛,為離苦得樂學儒,孔子跟佛陀確實把這個傳給我們,我們學而時習之就得到,一點都不假。我這一生感恩,怎麼報答?講經教學、依教奉行就是報答佛恩,報答老師的恩,老師給我一個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傳承大法,發揚光大,再傳給後世,世世代代永遠傳下去,這報佛恩,都做到了。

    學跟習要變成一體,學而不習那就錯了,不習是什麼?沒有落實,沒有做到。學了不殺生,對昆蟲螞蟻我們也愛牠,也不會傷害牠,這落實了。怎麼叫不偷盜?把物質的享受,財物,除了必要的,必要的是什麼?每天吃得飽、穿得暖和,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睡得好,你說你多快樂,全部放下。沒有絲毫干擾,沒有絲毫牽掛,身心安樂,這就是享受,孔顏之樂、佛菩薩之樂。釋迦牟尼佛比孔子捨得多,釋迦牟尼佛只有三件衣服,三衣,吃飯一個缽,這就是他的財產,三衣一缽。
    夫子在這裡比釋迦牟尼佛豐富,不止三衣。春夏秋冬四季服裝,至少有個一件、二件夠了,三件就多餘了,多餘應該供養別人。我們把物質的享受降到最低的程度,最低的是什麼?足用了,夠用了,衣可以保暖,飯能吃飽,睡眠能睡足,夠了,這就好,就不需要再多的,多了累贅。學什麼?學布施。布施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什麼事情適可而止,太多了也不好,它麻煩。所以儒跟佛都講求中道,就是適可。

    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是老師教給我的,章嘉大師他教我這三樣。弘法利生要福報,沒有福報不行。福報從哪來?從財來;財從哪裡來?財布施來。從什麼狀況之下布施?從一毛錢、一塊錢布施開頭,我們就隨喜功德。真的愈施愈多,現在每年印經超過美金一千萬,錢從哪裡來的我不曉得。
    我想印的書,你說這個書,《道德叢書》,大陸上同胞寄給我的,我沒見過,我一看,印光大師印的,弘化社的,那這就沒問題了,絕對是好東西。那時候我在台灣,我把這個書交給台灣世界書局去印一萬套,台幣算的大概七百多萬的樣子。第二天就有人供養我兩張支票,我打開來一看,七百萬,正好印這本書。頭一天交印刷廠,第二天就有人送錢來,就這麼來的。誰送的我都不記得了,心上不要落印象,這個才好,才自在。所以愈施愈多。


    今年我們要辦個漢學院,這個需要錢。我成立一個基金會在香港,「多元文化教育基金會」,幹什麼?專門做慈善事業,辦學,團結宗教,做這個事情。這個基金會這兩年來,成立兩年了,用錢,這個錢支出,受香港政府監督,我們有章程,與章程不相應的不可以。有同修們建廟、建道場來找我,我這個錢不能用,不可以。你辦學行,你辦佛學院也可以,只要是關於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包括各個不同的宗教,可以用這個錢,印經可以用這個錢。慈善救濟可以從董事會通過,救災,董事會通過可以,董事會不通過不可以,我就不管錢了。說明章嘉大師說的,他是根據經典上講的,沒錯,愈施愈多。

    我們這個地方要辦一個一條龍的學校,圖文巴學院要設立一個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直上去。當中不招學生,只招幼稚園的學生,幼稚園學生升到小學,我們辦小學,升到中學辦中學,升到大學辦大學。我們還希望用封閉式的,讓這些學生(孩子們)盡可能少與外界接觸。為什麼?外界是個大染缸,都把人教壞了。我們想用封閉式的,不讓他接觸,他看不到電視、看不到網路,凡是負面的都不許可看,也不能聽。我們教的教材,我們學古老的教材,早年間,民國初年,我們找那些材料來做參考,重新編一套教材。小學的教材完全用古時候私塾裡頭所用的,我們這裡也有,印出來了,《聖學根之根》,有將近二十種,小學教材。
    教育的目的是聖賢君子,希望學生是現代的聖賢君子,來拯救社會,延續傳統文化。真正像張子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是以這種心懷來辦學,來幫助下一代。我們希望,真的,從幼稚園辦到研究所,聖賢教育。這是什麼?安眾生心,拔眾生苦,拔一切眾生苦,這是順菩提門。

    三者,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菩提是畢竟常樂處,若不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者,則違菩提門。

    第三個,「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我們把菩提換成智慧,大家就完全懂得了,我們這生幹的什麼事情?幫助眾生生大智慧,幫助一切眾生得大福報。我們希望,這個希望是希望在下一代,為什麼?我們今天辦小學、幼稚園,扎根,從扎根教育做起。我們現在培訓這些老師,都是二十多歲、三十幾歲,半路出家,沒根,我們怎麼樣學,將來的成就比不上小孩,小孩有根。小孩是我們的希望,我們要認真努力,為小孩做好榜樣,身行言教,才能收到教學的效果。
    底下說得好,「若不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者,則違菩提門」,這個話說得重。「令」這個字意思很深刻,分量很重,一定要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不但這一生得樂,生生世世得樂。這怎麼教法?這就要幫助一切眾生認識淨土、了解淨土、深入淨土,淨土這個法門可以幫助我們一生真正得到。
    佛教,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幾十種之多,我們用什麼樣的心來看待?佛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換句話說,我們以平等心對待大小乘一切佛法,希望每一個宗派都能興旺起來,都能有人才出現。為什麼?眾生根性不相同,某些根性要某種法門來幫助他。所以佛陀在世做得好,佛有圓滿智慧,有大神通,他能觀機,觀機施教,所以他講的教契機,眾生都得度了,普度。

    今天真正有德行、有智慧、有學問的大德不多了,那怎麼辦?我們今天來培訓,我們想搞漢學院,漢學院包括儒釋道。漢學院裡頭四個學系,第一個是漢文,文學,它是基礎,第二個是儒學,第三個是佛學,第四個是道學,儒釋道,四個學系。可以說我們這四個學系所學的是古漢學,主要的科目是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誨,來培養人才。
    這些人才培養出來之後,有人問了,培養之後怎麼辦?他將來幹什麼?將來教書,我們這些畢業的學生,學校統統聘請為終身教授,這一生在學校教學。所以前面這五年完全是師資培訓班,五年以後廣泛對外招生,這些學生畢業出來之後都有資格教授漢學,都有這個能力,儒釋道的師資都培養出來了。所以這個漢學院不拒絕出家人,也不拒絕道士,道士可以來求學,出家人也能來求學,因為有這個課程。

    真正要發大心,發菩提心,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用什麼方法?破迷開悟。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樂從哪來的?從覺來的,覺悟就快樂。所以孔子覺悟了,快樂。釋迦牟尼佛快樂,覺悟了,他連王位都不要了,他要不出家他做國王,國王不要了,國王沒有佛陀快樂,他去當佛陀,他不當國王。教學快樂,他教一輩子。釋迦牟尼佛,你要是真了解他,他是個教育家,他搞教學,教了四十九年,認真負責。他所講的他全做到,他做不到的他不說,他能說的全做到了,這個要懂,我們要向他學習。
    你看他辦小學,阿含,小乘,小乘就是佛教小學,辦了十二年。我們現在小學六年、中學六年,釋迦牟尼佛的小學十二年。十二年向上提升教方等,方等是中學,八年。加前面的,二十年,這辦大學了。大學是什麼?智慧,不是知識,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什麼問題?苦難的問題,你有痛苦、你有災難,能幫助你解決,真解決;不但解決現前的,還解決以後的。這個大學講般若,般若是智慧,就是幫助大家覺悟。佛陀的阿含著重在戒律,方等裡頭有禪定、有止觀,著重在定,定學,般若著重在慧學,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定慧三學。最後八年講法華,法華是什麼?從菩薩提升到佛陀,幫助你成佛,幫助你證得究竟圓滿的智慧。四十九年,四種不同程度的教學。

    我們今天學佛,沒有通過這四個等級你上不去。我們今天學佛,向上上不去,向下也下不去,教育出問題了。所以現在我們常常提醒大家,希望我們有個共同的認知,佛教要回歸到教育。這個話在早年方老師多次給我談過,要恢復中國叢林制度,叢林就是正式正規的大學。阿含跟方等是屬於小學、中學,大學是般若,二十二年,最後佛幫助你提升,往生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就是佛教大學,在娑婆世界叫華藏世界,《華嚴經》上所說的華藏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學。如果你是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你到什麼地方去修學?到華藏世界,不在六道,不在十法界。十法界裡頭有權教菩薩,有聲聞、緣覺,這是什麼?脫離輪迴了,小乘就脫離六道輪迴,真的幫助我們離苦得樂,不是假的。我們對它要認識,不要誤會,一步一步幫助自己向上提升,有這個緣分、有這個機會一定要幫助,修福。

    我們回歸教育,辦學校,學校最好是我們佛門弟子捐錢來辦,不要讓學生繳學費、繳伙食費,統統免掉。佛在家弟子修福,這修大福報,我們來供養學校,我們來提倡,成立一個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專門就是護持學校經費的。我這一天還有一塊錢,我捐一塊錢,我有兩塊錢捐兩塊錢,隨緣隨分,快快樂樂;上街買菜還剩一點錢,捐到這裡,辦學,辦幼稚園、辦小學、辦中學、辦大學、辦研究所。全球佛教徒,這裡面的佛門弟子將來都能養成一個習慣,我們支持佛陀教育事業,我相信這個基金會是可以做得到的,幫助辦學。你看看幫助建道場的人多少,建一個道場,我聽說都要花很多億,辦個學校不要那麼多,值得提倡,值得這麼幹法。

    此畢竟常樂,依何而得,要依大義門。大義門者,謂彼安樂佛國是也。故令一心專至,願生彼國,欲使早會無上菩提也。

    畢竟常樂,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叫大義門?說出來了,真說出來了,「謂彼安樂佛國是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大義門就是淨宗法門,就是念佛法門。「故令一心專至,願生彼國,欲使早會無上菩提也」,欲使,我們希望著,懇切的期望,早一天我們到極樂世界去聚會。生到極樂世界,無論是什麼品位,這個不重要,蓮池、蕅益大師說得很清楚,最重要的是我們能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好。這就等於說我們到極樂世界從小學一年級念起,完全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育。發這個心願,人人都能去, 保證你去往生。
    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換句話說,凡聖同居土,你看三輩九品,我們去最下面的下下品往生,我滿意了,我情願。在極樂世界奠定扎根教育,有什麼不好?你們當插班生,你去插班去,我要從小學一年級念起,做阿彌陀佛最乖的學生,扎根就在極樂世界。我相信不只我一個人有這個願望,跟我有同樣想法、同樣願望的人一定很多,我們真正從扎根做起,欲使早會無上菩提。

    以上所論違菩提門與隨順菩提門,正顯發心違順之異。

    我們發心是隨順還是違背?違背不能成就,違背是假的,隨順是真的。我們一定要隨順,要把這樁事情做好,利益無量無邊眾生,把佛教興旺起來。我們不離開淨宗,但是我們願意幫助佛門,無論是大乘小乘各個宗派,我們都希望它統統能夠興旺起來,都要回歸到教育,都要回歸到講學。經不能不講,論不能不學。經是佛說的,論是祖師大德說的,是佛的高級的學生,等於我們這一條龍的學校,菩薩是大學生,他可以教中學、可以教小學。權教菩薩在中國歷史上講經說法就很多,非常多。他沒有大徹大悟,他怎麼講法?他依大徹大悟的人,依他們的著述,沒有自己的意思,你能體會得深,深講;你體會得淺,淺說,都好。決定是有依據的,不是自己心裡想的,自己心裡想的是妄想,靠不住,所說的都要有根據。

    你看黃念祖老居士這個註解,這些話是《安樂集》裡頭抄出來的。這就是說明自己沒有大徹大悟,寫《安樂集》的人,這個人大徹大悟,我根據他的、根據佛的,決定沒錯,這就對了。學習,我們沒悟的人永遠在學習。我講經五十八年,常常給大家提醒,我在學習。學生在講台上,老師在台下,台下聽眾是我的老師,他是來監學的,他來聽聽我有沒有講錯,我有沒有偷懶,來督促我的。我們用這種恭敬心對待,自己才能成就。愈有成就愈謙虛,愈有成就對眾生愈恭敬。為什麼?他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敢輕慢一個人。凡是輕慢人的,貢高自大的,這都是沒有成就,違菩提法,對佛的教誨他相違背。所以我們做學生,做一輩子學生,開悟了才算是老師,沒有大徹大悟都是學生,都在學,天天在學。

    凡已發菩提心修習淨業者,應常體究,切莫自違菩提門,違失本願,自障往生也。

    「凡已發菩提心修習淨業者」,要是依這個標準我們都不夠格,咱們勉強一點,通融通融,我們也就算是發菩提心修習淨業。「應常體究」,要體會、要研究,「切莫自違菩提門,違失本願,自障往生也」,自己障礙自己不能往生,那就大錯特錯,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我們不能不知道。《安樂集》這段開示文不長,要常常看,常常記在心上。
    我們求生極樂世界,扯腿的人、障礙的人我們一定要迴避。這三種是扯腿的、是障礙的,是不讓你到極樂世界去的,一定要把它放下。三種順菩提門的一定要認真學習,一定要放棄自己的名聞利養,一定要知道吃虧、吃苦是福。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他有財布施,他的福報很大。從哪裡看?他所作所為多少人稱讚,多少人效法,多少人以他為師,這就是他的大福報,受他恩惠、受他利益的多!佛加持我們,他加持我們跟佛沒有差別,我們要能體會到,這個地方講體究。

(文摘節錄2016.2.25、2.27《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312、31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