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戒殺醒世歌

 

良辰美景

人逢而色喜

物遇卻心傷


何也?

人於此時 歡呼暢飲

物於此時 魄震魂飛

人於此時 骨肉團圓

物於此時 母離子散

 

人於此時

飾衣服賀新禧  珍饈草芥

物於此時

血淋漓腸寸斷  肝腦沙塵

 

故節日殺生

第一殘忍者所為也

誠於操刀之煩 慕地回光返照

雖嘉肴在御 當必黯然神傷矣

  

戒殺醒世歌

世人生兒如掌珠 心感常恐兒難育
不幸少時疾病亡 聲聲哭出親兒肉
畜生亦有母子情 尤多護兒牛舐犢
雞為寸雛身不離 鱔因愛子身常鞠
物殺我子恨如何 我害他兒豈不怨
世人夫婦欲齊眉 綢繆無限情交篤
有時恩愛不到頭 最苦形單與影獨
鳥有雌雄迭相呼 獸分牝牡群相逐
雙焦比目必同游 笑雁分離必獨宿
人貪滋味美喉嚨 何苦拆開他眷屬
畜生痛苦盡如人 只差有淚不能器
試把他身比自身 何待閻君判直曲
 
 
詩云
汝欲延生聽我語 凡事惺惺須求己
如欲延生須放生 此是循環大道理
卜若死時你救他 你若死時天救你
延生生子無別方 戒殺放生而已矣

病從口入警語(選自:現代因果實錄) :

燉肉煎魚為解饞,不知動物心不甘;廚房變成屠宰場,開膛剖腹上刀山。
煎炒烹炸諸刑罰,生吞活嚼是美餐;神識寄住你身上,遲早要你把命還。
善惡到頭終有報,病從口入莫等閒;時日不久惡盈滿,疾病纏身進醫院。
剖腹開膛下刀剪,全是廚房景再現;早知今日下地獄,何必當初太嘴饞。


世界為什麼會有戰爭?宣化上人(一九八二年五月三十日開示於萬佛聖城)

  「千百年來碗裏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試聽屠門夜半聲。」從古以來我們人都願意犧牲他人,來利益自己;甘願殺他人的生命,來滋補自己的生命。這樣生生世世彼此互相殘殺,互相食噉,所以這碗肉羹的冤恨深似海。因為一切眾生都是好生惡死,可是人用強制的手段,殘殺其他弱小的生命,所以牠們死前這個瞋恨心是很重的,在牠心意識裏充滿了瞋恨,而想要報復,這種仇恨的思想是沒有法子填平的。

  你想知道世界上互相戰爭的劫運?試聽一聽半夜屠場裏,豬嚎、羊哭、牛哭,求救命的聲音,你就知道刀兵劫是從何處來的。好像以前南北越互相殘殺,現在阿根廷與英國互相轟擊,這就是因為殺生太重了,所以有這種用飛機、大砲、飛彈互相毀滅的情形。

  又說:「肉字裏邊兩個人,裏邊罩著外邊人;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中國這個「肉」字,是個口字張開,裏邊有一個人,外邊又有一個人等著。外邊的人想進去,但還沒進去;裏邊的人想出來,但出不來,因為與上邊這個人黏住了,所以不能跑出這個死框。這個「肉」字,就是一個被吃的人和一個吃肉的人。吃肉的人在外邊,還是個人;被吃的人已經變成畜生了,而且又被卡住,不上不下,好像被困住了,雖然口是開著的,但有個人在外邊堵住,所以出不去這個框框。這個框框或者是個羊圈,或者豬圈,或者牛圈。被吃的人就住在裏頭,外邊有個人管著不准他出來。為什麼不准他出來?就因為要吃他的肉。

  所以這吃肉的人與被吃的人就有一種關係,互相罩著,解不開冤結了。我們人是眾生,所吃的肉也是眾生,無論什麼動物,牛、羊、馬、雞、犬、豬等,都是眾生之一。有人就說:「這些眾生是天生來給人吃的。」那麼如果說,動物是預備給人吃的,那人又是預備給誰吃的呢?所以天生的物質,不一定是給人吃的。只是人弱肉強食,人比其他動物高明,就想吃其他動物的肉。

  這種吃肉的關係,你想一想,這是人吃人啊!既然是人吃人,你應該想想這個被吃的人(已經變成牛、羊、馬、豬身)和我有沒有關係?在《楞嚴經》上說:「羊復為人。」既然羊又可以變還為人,其他的動物也可以復還為人,只是牠們換換衣服,改頭換面,我們人就不認識牠們了。你有沒有想到,這些豬牛羊就是自己的朋友、親戚、六親眷屬,這是往遠的來說。若再往更近的說,說不定牠們就是自己前生的父母,或者今生的父母,或者是無始劫至今的父母。你能這樣一想,吃自己父母親的肉,這多不孝啊!所以仔細思量是人吃人,人吃豬,豬變人;由豬變的人,復還吃由人變成的豬。就這樣輾轉互相還報食噉,所以仇恨越來越深;仇恨越深,就越要吃。好吃好東西,這裏頭都有一股冤業牽著,令你歡喜犧牲其他的生命,來滋補自己的生命。

  你若不相信,我現在舉出一個公案:中國在梁武帝時,佛教非常興盛,當時如果誰家有紅白喜事,都請和尚來念吉祥經、吉祥咒。當時有位誌公祖師,有一次,有個富有的人家辦喜事,就請誌公祖師來為他們念經祈福。誌公祖師是明眼善知識,能知人的前因後果,他去到那裏一看,就說了:

「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鼓;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裏煮;眾人來賀喜,我看真是苦!」

  誌公祖師說,真是古怪得很啊!什麼事古怪呢?孫子娶祖母。當這孫子一出生的時候,他的祖母就有病了,一直到臨終時,她還掛念著孫子,恐怕沒有人照顧他,將來誰幫助他成家立業呢?因此當她嚥下最後一口氣時,手還拉著孫兒的手,戀戀不捨地死去了。到了陰間,見到閻羅王,她就痛哭流涕地哀求,說:「閻羅王啊!請你做一點好事啦!我世間的孫兒沒有人照顧他,請你讓我回去照顧他好嗎?」閻羅王慈悲為懷,答應她的請求,說:「好的!妳可以回去照顧他。妳本來是他的祖母,現在妳就回去做他的太太吧!」祖母業不由己,就又投胎到陽世做個女孩子,長大後就和她的孫兒結婚。只是改頭換面,穿另一件衣服,大家就都不認識了。但是誌公祖師認識,所以說:「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

  誌公祖師又見到一個小女孩正啃著豬蹄,他就說:「女食母之肉。」這女孩的母親造了很重的罪業,所以托生變成豬了,現在被人屠宰做了美食,所以小女孩吃她母親的肉。又看見院子裏有個男孩子正高興地拍打驢皮鼓,誌公祖師就說了:「子打父皮鼓。」男孩的父親也因為造罪,托生為驢,死後被人剝了皮做鼓。可是這小男孩不知是他父親的皮做成的鼓,只會歡喜地玩耍打鼓。

  誌公祖師又往炕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豬牛羊,而今轉變為人,互為親戚。在鍋裏所煮的肉類,卻是六親眷屬啊!所以誌公祖師說:「你們大家到這裏都說大喜大喜,恭喜主人娶媳婦,其實我看這真是苦啊!」人人在輪迴裏互相還報,互相殘殺,互相食噉,真是苦不可言!從古以來,你若不吃牠的肉,牠就不會吃你的肉。有人說:「法師你講的話,我怎麼樣也不相信。」你不相信,我也沒有辦法,那你就儘管去試一試囉!

 

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福報雜談

把福報節約來修行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現代人皆熱衷炒股,這裡面就扯到對錢的看法的問題。其實,許多東西都要明白第一因。就像寺院叢林中吃飯,要心存五觀。第一觀,就是觀彼來處,計功多少。就是說,這米飯來自哪裡,花費了多少工夫。要農民種田,收割,然後還要去殼,要煮飯給你吃。

當年六祖在東山時,每天工作量就是幫廚房舂米,就是去殼。像現在許多大叢林,雲居山,雲門寺,天台山,寺院都保留自己的田,自己種田自己吃。這有什麼作用,就是告訴你,他是怎麼來的。知道他是怎麼來的,花費多少心血,你才能去尊重他。我感覺城市人浪費多了,就是缺少這個艱苦的教育。浪費現象很嚴重。

就像金錢,不要賭博,不要貪小便宜,不要想一本萬利。只要是老實賺錢,都是培養福報。要是想著,我拿些錢,去炒股,一上漲,就來個好幾萬。坐著就等著有錢進來。要知道啊,這些都是在炒自己的福報啊。

一個東西來的太容易了,人就不會去珍惜它,包括金錢。小孩不知道東西怎麼來的,他就不珍惜。這就糟糕了。糟蹋的都是自己的福報啊。花的是別人的錢,用的是自己福報。

包括在修行上。比如講到建寺問題,古德說了,寺院以舊為莊嚴。舊有兩個特點,第一,古樸,第二,他有歷史感。說到寺院,叢林廟是最好的。我去過許多叢林廟,鼓山,雲居山,雞足山。殿堂很大,但住的地方是很狹小,都是大通鋪,條件仍然保持艱苦。修行就是要去受苦,不是去享受福報。我們都要知道,我們的福報要用來修行,不是用來享受

城市人其實不缺錢,但每天都很忙,幾乎沒空念經。為什麼呢,他每天很努力的培養福報。但都是用在享受上了。享受是無止盡的,要什麼樣才有盡頭。沒有的。我們不要搞享受,要學會艱苦一些。

佛源禪師常講起虛雲老和尚。有次虛雲老和尚生病,腳上出蘚,佛源禪師那時是侍者,年紀還小,就給他買了明丸給他治腳病。老和尚就問了,說這個明丸多少錢。佛源禪師說,兩毛錢。老和尚說,兩毛錢不是錢,這都是齋主來培福的,你有多少福報。這就是虛雲老和尚的風格。後來佛源老和尚,做什麼事,都很節省。要修行,不能忘記了老祖宗的做事風格。

在佈施上,我常勸人,有錢人要多佈施,廟要蓋,路要修,靠的都是有錢人帶頭,他們功德很大。經濟不好的,就少佈施,算添磚加瓦。但無論有錢沒錢,都沒有資格浪費。沒錢人都要珍惜福報,不能浪費。不要愛面子,浪費許多福報。能坐公交車,就不要打的士。能增加帶開水,就不要去買水買飲料。衣服穿的舒服就好。修行人要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像迦葉尊者,他穿糞掃衣,但他修行的功德,連國王對他都非常恭敬。

所以要修行,這個觀彼來處,是很好的修行方法。錢是怎麼來的?你去觀一觀。人是怎麼來世界上的,你也去觀一觀。能做人不容易啊,觀了就知道,父母功德大如天。

淨空老和尚云:財富不是憑空而來的,不是憑你很聰明,你有種種手段,你就能賺得來的。非法手段所賺來的,還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頭沒有,說老實話,你做小偷都偷不到,你能夠偷到的還是你命裡有的。有些人真的偷到了,有些人偷的時候馬上就被警察抓去,為什麼?他命裡頭沒有財。
命裡面的財是你前生修的,算命的講你有財庫。財庫是你前生修的,修的財布施多,你的財庫很大。前生沒有修財布施,這一生就貧窮,要受貧窮之苦。中國古人說得好,人四十歲之前大概受前生的影響多,四十歲之後受這一生的影響。就是你前四十年所造的,你的晚年是受這一生,我們講後天,先天、後天。四十歲之前是先天,四十歲之後是後天。
別人給得起,但你的福報不一定用得起
學佛一定要懂一些財富學,現在大家學發財,不學花財。現在社會上疾病,災難為什麼這麼多。就是人的偷心太重了。像很多錢,別人給你得起,你不一定花得起。有個人,父親生病,去籌款治病。我勸他,不要籌款了。這是他的業力。他有福報在,一定死不了。相反的,哪怕籌到錢了,花的是別人的錢,損的是自己的福報。
學佛的人說,命自我立。所以變得很狂妄,認為一切我都可以做到。為什麼大家這麼迷信金錢?因為不相信老天爺了。
有個報紙報導,有個貧窮的山溝里,有個女的被檢查出癌症,就在那里等死。三年了,都沒有死掉。有個記者知道這個事情後就去採訪。報紙一出來,就來了很多捐款,都希望她去治病。那個女的本來不想去治的,但記者說,現在錢都到你手上了,你不去治療,就感覺在欺騙大家。結果她就去治療了,因為有很多捐款嘛,用最好的治療,過了三個月,死了。我一般不贊成生病去籌錢,網絡上的籌錢是不用還。但是你覺得真不用還嗎?其實還是要從自己的無形福報被老天爺扣掉的。
很多人不明白。人的命,都是閻羅王管理的範圍。你有活著的福報,不要浪費,一定夭折不了。這個女的雖然花的是別人的錢,但損的是自己的福報。自己福報損完了,反而就死了。可是多少人看得透這一點呢。沒有人能給你福報,也沒有人能損你福報。福報都是自己培的。別人給你錢,你用別人的錢,花的也是自己福報。古人為什麽說救急不救窮。急,就是你現在急需要用錢,我可以給借給你。但是你要還,你不還,就會損你福報。
包括有些人給父母治病,為了表示孝順,都用最好的醫療,但往往就死得很快。因為哪怕是父母,花的是子女的錢,損的是自己的福報。這個話聽起來很沒有人情味了。但天道無親,唯親善人。無情之處透有情。
有個故事,講一個方丈對他母親,每天要他母親念佛才給她吃的。別人都罵他不孝。後來他母親往生得很好,托夢給大家說,還好兒子這樣子逼我念佛,我才能脫離苦海。所以這世界上你去看,害里生恩。恩里生害。大家一定要懂。看起來對他母親不好,其實給她消業。
也有的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准備好好的。結果孩子反而不孝。為什麼?這就是恩里生害。你什麼都為他准備,他連培福報的機會都沒有了。反而害了他沒有福報。這叫恩里生害。你去看這個世界永遠是公平的,很多人窮得半死,得病的反而少。有錢人得病的反而多,這是怎麼回事?天道要維持他的平衡。
天道無親就是如此。不是沒有親情。而是說天道的不以感情意誌為轉移。好像哪怕你不知道誰給你錢,但你接受了,就要扣掉你的福報。所以受過恩惠的人,就要回饋社會。這個是比較不損自己福報的。窮是怎麽回事。窮就是沒有福報,老天爺讓你少用一些。如果一個人很窮,他一天花十塊錢,自己賺錢自己花,可能活的比較久。突然有一天來了一筆橫財,一天花一百塊。估計壽命就成了十分之一了。福盡而亡。有些人窮一些,是老天爺對他的保護。他窮可能一天就吃十塊肉,一旦有錢開始暴飲暴食,吃喝嫖賭都來了,然後你看,很快就沒命了。這時你就明白了,橫財不好。除非自己辛苦賺的。靠救濟來的錢也是不好的。所以你看為什麽有錢人做善事,都是修橋鋪路做基礎設施,是為了保護窮人的福報。不是拿錢給他們拼命花,這就損福報嚴重了。所以要培福報。
    每個人福報都是自己去辛苦培的,父母親人子女都沒有辦法代替。這就是因果自作自受。每個人福報也是自己損的。有的人為什麽遇到小人,就是自己本身就有業障。騙人的人就被人騙,害人被人害。這都是因果自作自受法則。
你要是明白了,花別人的錢,損自己的福報這個真理。你的痛苦就減少很多。學佛人要懂得一些經濟學,懂經濟學的人是最大的智慧。像現在很多種培福報的方式很奇怪。比如說供燈,看很多人點燈幾百萬盞,白天點晚上點,點的整個佛堂烏煙瘴氣。然後說,這點燈能開智慧。我看是浪費信眾錢財嘛。如果你說黑燈瞎火時在佛前點,讓人感覺到溫暖,這才有功德。否則你每天都點這麼多,你以為是消業障。還有的放生,就去菜市場買,認為我買了放就是功德。其實你要教化到人能不殺生才是功德。
祖師大德都說,太年輕當法師,當方丈,因為見識不夠,很容易按照自己一套來,反而損自己福報。像建廟一樣,佛大殿建得堅固莊嚴是可以。但住的地方弄得太好了,這也是損自己福報。信眾供養錢,是來培福報。好不容易你修行了,但福報都給別人了。所以現在很多人越修行,身體越不好,這跟福報反而沒了有關。
尤其是管理寺院,像管家一樣,不懂經濟學,那是很愚癡的。以前的祖師大德建寺造佛塔,都保存個上千年。這樣子價值就高。現在很多建寺,花費重金,能不能起到這個價值。起不到價值,那就是欠債了。起得到價值,你才可以得到這功德。但目前很少人去提這一塊了。很明確的把這筆賬算一算了。不知道修行的功德能不能抵得上信眾的布施。抵不上,就糟糕了。
現在很少人去研究佛教和經濟的關系。在唐朝時最興盛的八大宗派,為什麼就剩下兩個宗派,禪宗和淨土。最大的原因,是經濟的原因。當然,不是歷史學家說,經濟太多觸犯了朝廷的利益。你要明白,這世界的規律,就是怎麼來的就怎麼去。古人講的,君子之德,三世而澤。佛教也一樣。唐朝的佛教都是國家扶持的,但一樣的,三世而斬,怎麼來就怎麼去。最好還是國家收回去。所以你看其它六大宗派通通是國家護持的,結果國家都收回去,全部覆滅。就剩下了禪宗和淨土宗。
禪宗有惠能和神秀兩大派。神秀是國師,在五祖寺,當時五祖寺吃的都是國家的俸祿,你現在去五祖寺看就知道,沒有多少田。神秀一只後來也慢慢消失,留下惠能的禪宗。禪宗能流傳下來,靠的是百丈老和尚定下來的清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己當農民,當工人,不吃你國家的,也不吃你老百姓的。因為吃誰的,最後都要還。所以就自己吃自己的。農禪並重,保存的最久。很少人能想到這一塊。要有憂患意識。
吃別人的東西,也是損自己的福報。無論吃飯,住宿,都要心存五觀。看自己德行,夠不夠供養。更何況想方設法靠小聰明去賺錢的。你看社會上很多”拆二代“,靠拆遷發財的,往往發財不了多久,又回到原點。為什麼?沒有那個有錢的命。命里承擔不了那麼多錢,最好不要發財比較好。
天下絕對沒有白給的。凡是經過你的手的都是你的福報。比如有的人去公司錢,單位錢,報銷。是不是用自己福報扣除?一樣是用自己福報。為什麽公司給你報銷,是你在公司培的福報。你要是浪費,故意去外頭吃大餐,住好的,反正用公司錢不心疼,損的還是自己福報。要是這種占公司便宜的。永遠是打工的,沒辦法當老板。占單位便宜的,也永遠是個小職員,沒辦法更高一層。有些占國企便宜多了以後呢?最後國企改革,下崗了。這就是自己福報耗沒了。沒有居安思危。
做事情要有智慧,確實不容易。有些智慧看起來好沒有人情味。做善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智慧,你有錢有時候反而是做壞事。歷史記載有個人,他很有錢,有一次大災荒。老百姓都沒得吃。別人都勸他放糧倉來救災。但他沒有。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修水利,把那麼多災民招來修水利,然後發吃的給他們。這就是很有智慧的做法。
災難是很長時間的,你給得起,但這些災民不一定有福報去花。所以他就選擇這個方式來。既不會浪費災民的福報,也解決他們的問題。像很多人帶小孩也一樣,經濟上也分得一清二楚。因為你給他,他不一定能花得起。他能賺多少錢,就是有多少福報。這看起來很苛刻。其實這才是符合天道。

如果你把錢的問題搞清楚了,這輩子世俗的煩惱幾乎能減少到零

很多修行人很忌諱談錢,錢是孔方兄,總感覺有些看扁的意思。能處理好錢的問題的人,是大智慧的人。錢也叫經濟,經濟就是經邦濟世。錢是怎麼產生的,有什麼功用?這里頭就大有文化了。如果你把錢的問題搞清楚了,這輩子世俗的煩惱幾乎能減少到零。現在很多人生老病死,這四樣問題搞不定,就因為先無法明白錢的問題。

  我們對錢有個誤解,認為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因為看起來也是,買到吃的,以為就買到營養,買到藥物就以為買到健康,買到保險就以為買到安全。所以我們把錢的問題擴大化了。這就是你看不懂錢。

有錢的命,不一定有花錢的命

  錢是怎麼來的,是辛苦的福報轉移來的,這個算正財。古人講靠天吃飯,不要耍小聰明,這類人的錢是正財,一般來講,這類人想要得大災難也很難。但偏財得到了,往往就容易得大災難。包括殺生捕魚,偷盜,偷盜來的錢就很多了。記得啊,你要你付出的少,而得到的太多,這里頭就有偷盜的成分在里面。也許你說,啊,這個是人家的福報。也對。但有這個錢,不一定有這個命來花那麼多。所以無論是富翁,都仍應該節儉。有錢的命,不一定有花錢的命。

命中錢財過重,往往就容易剋到其它的地方

  你看社會上很多人搞金融,小錢放著生大錢,這就是偷盜啊,都很不實在。看起來是發財了,卻不知道了,法界的福報在減少。命中錢財過重,往往就容易剋到其它的地方。

錢財其實能轉化很多東西,包括陰德

  錢財其實能轉化很多東西,包括陰德,你把錢財舍給窮人,修橋鋪路造塔建寺,你的錢財就變成陰德。變成陰德後,可以轉化成兒孫滿堂,可以轉化成智慧。所以你去看,一般錢財過重的人,總會缺一樣。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有錢時就把錢舍給。錢財舍了,很多東西都來了。

  老子講,人道是損不足而補有餘了。看這個人很窮了,我們還賺窮人的錢,這就是人道做的。所以貧富差距嚴重。老子又說,能補不足而損有餘者,唯有天也。天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的。人要順應天道,你看歷史上有錢的人,都沒有辦法把錢財留給子孫超過三代的。因為你太多了,老天爺就幫你損一損。所以窮人不會一直窮,富人不會一直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兒孫沒有福報,你留太多財富給他,往往就剋到他

  第二個問題,錢財中往往帶著業。這世界上兩種怨氣,一種因感情,一種因財而起怨氣。所以錢財中都帶著怨氣。作為長輩的有福報擁有財富,但兒孫不一定有福報享受你留下的財富。這就是天道無親。兒孫沒有福報,你留太多財富給他,往往就剋到他。

  這個規律也符合佛門。虛雲老和尚一輩子建寺很多座,但一般都是建得差不多就好了。別人問老和尚,你怎麼不建完整再走。老和尚說,我都做完了,徒弟們就沒事做了。因為要留些活給後人做,讓他去培養福報。

正確的教育方式,做父母的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好。

  正確的教育方式,做父母的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好。你要讓他自己去做,自己做是培養自己的福報。你什麼都做了,他沒培養福報,就在那里享福,往往是害了他。所以中國的古人,孩子一結婚,就分家,老人和孩子分開,讓你孩子獨立。往往孩子自己辛苦,但有福報。現在不一樣了,什麼都幫孩子弄好,卻是害了他。

不要把惡業的錢財留給孩子。

  既然錢財帶著業,所以最好不要把惡業的錢財留給孩子。這也是害了子孫。比如貪污來的,還有殺業來的,有些是法律允許的,但閻羅王不一定允許。明知道這個不值錢,就騙人說值錢,這里頭就有惡業。自己用這個錢,就會生病,留給兒孫也反而對兒孫不利。現在很多人身體不好,病苦很多,在這一塊上要好好反省。不要以為,我留些錢好治病。是因為惡業的錢克到身體,但我們一般都不相信。

功德抵不過這些信眾供養,你就欠債進去了。

  如果要蓋廟,第一要堅固,持久,唐朝時蓋的廟,刻的石佛能保存一千多年。這就是持久,這個功德就是持久。不要想著多華麗,很浪費的。尤其是作為十方供養的廟,你的功德要抵得過這麼多錢,你才不會虧本。功德抵不過這些信眾供養,你就欠債進去了。

  唐朝的藥山禪師,到了晚年八十多歲了,自己一個人吃飯,煮青菜米飯。別人說,老和尚你怎麼不跟大家一起吃。藥山禪師說,我年紀大了,沒辦法領眾,沒有功德,消耗不起。所以到了一千多年後,我們還記得藥山禪師。這也是他的福報。

福報透支過多,就損到他的壽命

  在錢財上,要珍惜福報。古人很偉大,每個人都辛苦地做,舍不得花,一輩子就這麼結束了。所以我們的福報留著,下輩子還可以做人。如果這輩子不辛苦做,就拼命花,透支了,下輩子就只能做牛做馬還了。那是很可惜的。福報透支過多,就克到他的壽命。很多人年輕就死了,這類人都是福報透支過多的緣故。要很謹慎。有些人在卧床不起後不吃不喝。但在臨終前突然什麼都想吃時,在得到滿足後,不久便會離世,那一種叫「滿祿」。一輩子的福祿消受完了就會走。在現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浪費糧食,食物等現象習以為常。殊不知這是提前透支命裡的福報。現代很多都市人在臨死很久前就不吃不喝了,拖至幾個月後,才離世,這就是福祿提前耗完,但壽命還有的表現。

  你知道佛法為什麼能流傳這麼久? 兩千多年。而且還會流傳下去。就是因為福報。佛陀的福報,祖師大德的福報留給這個法界中。祖師大德一輩子為眾生付出,受苦受難,受委屈受誹謗,然後一點福都沒有享受。所以他的福報就留在法界中,歷代祖師都是這樣子的。所以佛法才能流傳下去。

陰德一損,很多問題就出來了。

  以前人重培養陰德,現在人剛好相反,都希望想方設法搞錢。錢到了,不要陰德損了。那是更糟糕。陰德一損,很多問題就出來了,包括家庭不順,孩子不聽話,自己身體不好等。後來人們才說錢是罪惡,其實不是錢是罪惡,而是說,這個人的錢里頭帶著惡業。有惡業的錢,救不好自己的命。

  有些人說,有錢就變壞,其實是錢里帶著惡業,這個錢的力量就會讓人做壞事,讓人奢侈。甚至克到身體,生病花大筆錢。一個人生病花的錢太多了,因錢財中有惡業緣故。

如何智慧處理錢物

何思模:在我有生之年創造的財富,都要捐獻給慈善事業,在2010年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上,何思模的財富達到14億元。

88歲的香港富豪余彭年將總值93億港元的資產交給香港匯豐銀行托管,百年之後全部用做慈善,並說:我死後分文不留給子孫,以免貽害後代。

“愛國者”總裁馮軍也先後宣布自願在活著時將個人全部財產逐步捐獻給社會

擁有近10億元身家的香港影視巨星周潤發則承諾死後將捐出99%財產

馬雲談“裸捐”“80歲全都捐了,一分錢不剩”

認為企業家的錢並不是企業家的,因此你要有擔當的責任,怎麼把錢管理好。

中東首富沙特王子、將其全部320億美元財富在今後幾年內悉數捐出,成立基金會做慈善。

美國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散盡家財”,將580億個人資產悉數捐給其創辦慈善基金會

留財富給子孫,不如留福德

社會上這麼多富翁投身于慈善,將家產奉獻給社會,並不是別人傻,而是更有智慧的體現,能處理好錢的問題的人,是大智慧的人。錢也叫經濟,經濟就是經邦濟世。

很多人認為賺錢來養兒女,讓兒女有一些恆產,將來生活比較無憂無慮,這是天下父母心,但方向完全錯誤。

孩子有福德,日後衣食無憂,孩子沒有福德,留再多的錢給他都害了他,所以留福德給子孫是最重要的,如何為子孫積累福德呢?

上供下施積累福德

佛經云:生活中,用錢財可以做的七種功德有:建造精舍;建造藏經閣;建造僧人的住所;提供僧人的衣物飲食;照顧久病之人;飢荒時節做布施;給外來者提供庇護與照顧。

供養三寶(佛、法、僧)清淨福田,是在幫你們做功德,在幫你們累積福報而已。集合為供養寺廟建設。提供僧人的衣物飲食,就是供僧的供養功德。以錢財做上供的善舉,是積累福報資糧最快、最殊勝的方法。

照顧久病之人,包含了現代人所說的孝敬、贍養父母老人的部分,下施的善舉以此為最。飢荒時節做布施,就是古人常說的“開倉放糧”。給外來者做庇護與照顧,就是要盡心照顧遠道而來的客人。為富以仁,仁慈之心是世間的珍寶,這都是下施的殊勝功德。

《布施經》、《業報差別經》、《大智度論》中詳細記載了種種布施功德: 按時布施的人,身心清淨,四時平安;常布施的人,身心舒適愉快,沒有散亂;如法布施而且尊重受施者的人,將來安穩快樂,人見人愛;以慈心布施,能遠離殺害逼迫;以喜心布施,能遠離憂愁苦惱,無所畏懼;以廣大心布施,將得到無量福報;以清淨心布施,將得無上智慧……

結語:

因為財富是大家創造的,不是個人創造的。所以財富本來要屬于大家的。這一點很少人能相信。如果人自己不把財富分出來,老天爺總有一種渠道讓財富出去。與其讓老天爺散掉你的財富,不如自己上供下施出去。

人的福報一種是累世的積累,累世種了因,因地這輩子成熟,你此生受果。另一種是此生後天的積累。即行善積德,人若長期注重培福行善,眼睛下面會慢慢的長出「陰鷙紋」。現在介紹幾種培福的方法:

  1.多念菩薩聖號,菩薩名號里包含無量功德。

  2.放生,孝順父母。天有好生之德,地有養育之恩。

  3.禮佛,求得到菩薩加持。

  當然培福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供佛,供僧,布施等等。 若想事業亨通,家庭幸福,生活順利,切記多培福,惜福,以節約為榮。比如能喝白開水就不花錢買飲料,能用一般手機就不跟風買蘋果手機。就是末學現在的觀念,節省的資源去做更多培福的事,施比受更重要。

  微小的付出將來會數倍的反饋給你。同時切不可做損福的事,浪費,邪淫,不孝這些都是耗福的大漏斗,你做100件善行積累的福報,它讓你頃刻耗完。

  望各位有緣看到此文的人,培福,惜福,同時不損福。記住厚德才會載物。希望您看完後能轉發,讓更多的人看到,也是一件培福的事,熱衷享樂的現代人還需更多的此類精神食糧,感恩大家。
--------------------------------------------------------------
劉統勳文正公 名言

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
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
功在獨善
---------------------------------------------------------------
世間的福報,差不多就好,要保持缺欠。要知道天道損有餘補不足。所以做任何事情,包括財富,不要聚集太多。
錢財多了,更要謹慎。人容易仗勢欺人,包括錢財、權利,都很容易仗勢欺人,而自己不知道。比如我講風俗,以前人娶個媳婦,有錢人出個十萬二十萬是小錢,結果沒錢人也要跟風。於是把一個地方的風俗給破壞了。人的攀比,所以有財富,有權勢時也要低調。
佛經說了,有勢不臨難。自己有些本事,不表現表現,很難。人都喜歡出人頭地。尤其是以前被人低看,現在出人頭地後,就人格更加不健全了,才有了攀比,奢侈消費,土豪的行為,來彌補過去內心的不平衡。
所以一般世間的福報,差不多就好了。如果真的有福報,也要藏起來,要低調。不要太高調。要和光同塵。有福報,更要悲憫眾生苦。世界上苦人還是很多的。但很多人,只看到自己的好,沒看到社會的苦。所以人會攀比。你看大家房子的裝修,等,都是越來越高檔。為什麼會如此,大家都去比誰更奢侈。這就是中國人的劣根,這種沒錢時被人看不起,有錢又看不起人,所以中國人富不過三代,是有原因的。沒錢時,被壓迫,有錢時就壓迫別人。這就是典型的人格不健全,坦白說,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努力,都是人格不健全起來的。比如窮怕了,就拚命工作。然後有錢了,又拚命浪費。還有一種,像勾踐滅吳,我們一直都讚美臥薪嘗膽,其實這個何嘗不是人格缺欠,來搞陰謀報仇?
所以世間的福報差不多就好了,多餘的也留給大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就是人格比較健全的。別人不好,自己好,那是心態不好的。
因此,人的福報差不多就好了。古人說,清貴濁富。太多世間福報,容易被世間所污染了。所以老子說,富貴滿堂你也守不住。還是保持做人的道,和清淨心是最好的。

報轉化的秘密:千萬要重視無形的福報啊!
一個人投胎人間,其命運是有定數的,福報是有限的。 福報享完,立刻壽終,所謂祿盡人亡。 每個人因為宿世修福不同,所以這一生福報大小也不一樣。 人生如同吃一桌飯,有人的一桌飯比較豐盛,有人比較一般。 如何受用人生這一桌飯? 這裡面有許多道理和智慧。
首先,福報可以轉化。 福報分成有形、無形兩種,人的壽命、地位,錢財、家庭、婚姻、兒女、事業是可以算得出來的,這就是定數,從其前世積福而來。 在地府的善惡薄上是有數目的,這是無形的福報。 我們可以講,但是看不到。 有形的福報就是健康長壽,地位色貌,家庭事業,聰明智慧等等。 看得見的是有形的福報。 有形之福如同物質,無形之福如同能量,二者互相可以轉化。 其實人生享福,是把命中無形之福轉化成有形的福報來受用。 無形可以轉化成有形,有形也可以轉化成無形。
無形的福報比有形的福報更重要! ! 所以享福不如存福。 今人的觀念是拼命追求錢財,快速積累財富,其實錢賺得多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無形之福快速地轉移為有形的福報。 如果福報不夠,即便有天大的能力,再怎麼努力去賺,也賺不到錢。 所以一個人能不能賺到錢取決於其命中有沒有足夠的福。
如果無形之福充足,有求必應,有願皆成,所作全辦。 所以無形的福報最重要。 福人居福地,福人可以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因為無形之福是萬能的,能夠化解各種意外的災難與逆境。 世人無知,想早早地出人頭地,把無形之福轉化為有形的福報。 他不重視無形之福,而喜歡享受有形的福。 這是沒有智慧! 過早地透支無形之福,以後的日子會很難過。 沒有福了,各方面立刻會出問題。 比如家庭不如意,夫妻總打架,兒女不賢良;然後身體健康出問題,壽命折損。 所以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要惜福存福,盡量少享福。 把已經變成有形的福轉成無形的福報,積存起來以備後用。
其次,享早福不如享晚福。 先苦後甜好受,先甜後苦難過。 有人年輕的時候家境好,日子很好過,過分享用財富,這是享早福太過,往往沒有晚福可享而晚景淒涼。 所以寧可年輕的時候艱苦,留著福報晚年享才真幸福,還可以延長壽命。 警告為父母者,不要隨便買名牌、高級物品給兒女享,這是折兒女的福祿壽,透支其未來的生命能量,要么他將來的日子很難過,要么夭折。 少年得志易折,大器晚成長久。
再次,享偏福不如均衡平平。 今人不願意過平凡的日子,想出人投地,尤其現在的觀念以錢數來炫耀自己人生是成功的,所以,都在過度地追求財富。 有人追求到了,其實是無形的福報,偏多地轉為錢財了。 人生的福報是有限的,一面偏多,其他方面就會不足,常常不如意,這就叫享偏福。 所以很多人發大財之後,各方面問題連連。 我們以為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什麼事都好辦,其實有錢人也是求什麼不來什麼,怕什麼來什麼,日子真難過。 我最近就勸過一個朋友,他發了幾個億,可是已經離了兩次婚,兒女不賢良,事業屢遭坎坷。 最近打官司贏了,對方不給錢,法院執行不了。 這是享偏福。 怎麼辦? 最好是福報均衡,既然錢財偏多,就拿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趕緊捨財作福。 這是把有形的福報轉化成無形之福。 無形之福足了,希望得到美滿的家庭,事業順利,會達成願望。 天道的規律不能不知。
另外,不賺特別輕鬆到手的錢財。 無功不受祿。 偏偏有人喜歡一朝暴富,譬如玩彩票、股票、房地產、傳銷,錢來得特容易,不費勁。 這是橫財,暗藏橫禍,有智慧的人不賺這種燙手的熱錢,而要賺勤勞付出而得到的錢財。 乃至多付出,少拿錢,甚至不拿錢,只做義工。 因為付出多,享福少,無形之福可就積存多了。 一個人有沒有福報,俗眼是看其錢財多不多,地位高不高,而慧眼是看其無形的福多不多。 有的人成為大企業家,大明星,有形福報很大,而實質上無形的福報已經很少了,過不多久突然死了,夭折了,是因為過早地把晚福享光了,過度透支生命能量,祿盡人亡。
世人不懂因果法則,喜歡佔便宜,盼望輕鬆來大錢,那才舒服。 其實,即便從天上掉下餡餅讓你隨便撿,那也是減損命中的福。 你以為這來得太便宜了,趕緊撿,撿一大堆。 大錢如大水,會淹死人的,福薄的人切莫碰,你享不起。 人的福報既然是有限的,各方面均衡,平平享受,可以少出事。 否則一面享多了,其他方面總出事。
天道是有規律的,天道忌滿,所以在人間幾乎見不到享福是各方面都圓滿的。 大概歷史上只有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做了60年皇帝,為了不超過其祖父康熙大帝,自動提前退位,讓給兒子做皇帝,自己做了四年的太上皇。 福報真大,身體好,又有智慧,事業圓滿,國力強盛,安定和平,家庭圓滿,兒孫興旺,真的很圓滿。
有智慧的人都是求缺的,曾國藩先生把書房命名為求缺齋。 有求必應不如知足無求,因為有求即是慾望,佛說,多欲則多苦,無欲則無苦。 所以有求不如無求,無欲是真幸福。 釋迦牟尼佛的福報圓滿,但是也求缺,這是留給後人一個很好的教訓。 佛把吃穿住的享受降到最低標準,過乞食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沒有私產。 而其他方面達到了最高水平,他是十六大國的國師,比國王地位還高。 國王的事業頂多以國土為限,釋迦牟尼佛的弘法利生事業遍及全世界各地,而且延續了三千多年,佛的法運是一萬兩千年,哪個國王的王朝能比? 釋迦牟尼佛的相好圓滿,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壽命自在,想提前走也行,想多活幾年也可以,這是壽命圓滿。 出家人講法眷屬,釋迦牟尼佛的法眷屬達到圓滿,上千人的僧團居然和合無諍。 歷代王朝的宮廷權力鬥爭非常殘酷,這是眷屬不圓滿。
世間最愚癡的人才樣樣求圓滿,天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的。 既然這個世間一定有缺,你選擇缺什麼。 人最可怕的缺智慧,所以古來祖師大德基本上願意缺財富,不要缺智慧。 因為金多亂人心,容易長貪心,傲慢心重,還會招來各種嫉妒、魔障,所以錢財少是好事。 所以祖師大德們把所得的供養捨掉,供養三寶。 名也是福報,盡量低調,少出名,把各方面的受用減一減,這樣壽命會很長,身體會健康,事業會很大,維持時間長,還順利。
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不耍小聰明。 天理不虧人,天理也不饒人。 希望大家自己思考清楚,你願意在哪些方面求缺,而最重要的方面能比較如意。
損福報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享福享掉了,一種是作孽把福報折損了。 所以我們要做德不作孽,把福報積足了,自己一生所追求的志業能夠順利。 如果沒有福報的支撐,任何願望、志向都是空頭支票,沒辦法兌現。
一個人的福報,靠攀緣拉關系來改變是很難的
蟾宮折桂,金榜題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脫法之人所追求的世間洪福。但世間福報也是在因果法則的自然運行之中的,且看《文昌帝君陰骘文》中文昌帝君怎麼說。
他自述道:“上帝以予累世為儒,刻意《墳》《典》,命予掌天曹桂籍。”我們先來看看有些名詞的意思。
“墳典”是指上古時期聖人的典籍,簡稱叫《墳》《典》,全稱叫《三墳》《五典》。
《三墳》是哪三種經典呢?上古時期的三位聖人伏羲、神農、黃帝稱為“三皇”,他們的書就叫《三墳》。《五典》又是哪五種經典呢?少昊、颛顼、高辛、唐堯、虞舜稱為“五帝”,他們的書就叫《五典》。
三皇五帝之書合稱《三墳》《五典》,簡稱《墳》《典》,都是闡宇宙之大道、釋治國之常道的典籍。後來大多用來指古代的經典著作。
《左傳》中有一句名言:“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能夠讀這些上古經典,可見志趣高遠,學問淵博。
“桂籍”指科舉登第人員的名籍。之所以叫“桂籍”,是因為古人把金榜題名比喻為“蟾宮(月宮)折桂”。
這整句話的意思是:因為我多生多劫以來都是儒生,非常認真深入地鑽研《墳》《典》,也就是對中國上古的先王之道非常娴熟,所以就被天界的帝王委以掌管人間讀書人獲取功名(科舉、登第、官祿)的權力。
凡是讀書人通過各種科舉考試,以後得什麼官位、俸祿,以及他的父母被封為什麼顯赫的尊稱(光宗耀祖),乃至於二府進退,都是由文昌帝君來掌管的。
“二府”,就是朝廷當中兩個重要的權力機構——丞相府和御史府。這兩個權力機構的升和降都是由文昌帝君來掌管的,權力非常大。所以我們就明白了中國古代讀書人為什麼大都會拜文昌帝君。
在世間法當中,有很多想得到功名的人,往往會多方巴結考官。但這些福報卻不是靠鑽營所能解決的,一個考試官只能操一方之柄,不能攬天下之權,他的權力是有范圍的。
我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大學文憑的人很少。但是,即使獲得了大學文憑、碩士研究生文憑甚至博士研究生文憑,也不一定能得到官職。
有文憑只是具備做官的資格,要做官還得經過組織人事部門的選拔。掌管科舉功名的人,並不一定能掌管職務铨選。所以職務的委任與升降都很難說就是由哪個人決定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人的福報、命運,靠攀緣拉關系來改變是很難的。其實求人是最難的事情了。如果自身沒有福德因緣,在跑來跑去拉關系的過程中,勞心勞力又費財,最後是憔悴不堪,很辛苦啊!
實際上,如果我們了解了人生的真相,把握自己,福田就在方寸之間,哪需外求!如果自己沒有修到這個福德,想要靠攀緣關系去得到某個官位,實際上反而是災禍。
比如一個人只具有當科長的福德,通過拉關系當了一個市長,因為沒有相應的道德智慧,就駕御不了這個局面,最後落得求升反降,甚至身敗名裂的下場。
文昌帝君在《陰骘文》中告訴我們:“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骘,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以福!”
文昌帝君出以平等心,不看門第,也不收受賄賂,只看其人德行來選拔良才給予功名。這些榮譽、官位都是由善業來決定的。
所以不需要花錢,也不需要走人情面子,只要有仁慈之心,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這樣來廣積陰德,命運就會轉變過來,得到世間的福報。
什麼是今生真正的福報、最大的福報?
人間天:最大的福報是這一生機緣成熟早聞佛法
有一個人問佛陀,我受戒後犯戒,懲罰會不會更重呢?佛陀舉了一個例子對他說,比如你前面有一個火爐,上面燒了一個紅紅熱熱的鐵鉗,你用手抓這個鐵鉗,你是知道鐵鉗是火熱的對你傷害重,還是不知道火鉗很熱對你傷害更重呢?此人思維了下,我知道它是熱的,會傷害更少一些;如果不知道它是熱的,一定會抓得很穩,沒有防備,而我知道了是熱的,我就會提前有一個准備,所以不會燙得更嚴重。佛陀說受戒或不受戒,造作了罪業都會得到懲罰,你還認為受戒會懲罰更重嗎?我們依然是這樣的,我們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和不知道這些真相,當然會形成兩種非常巨大的反差。
每個眾生都想自己承受無邊的快樂,不希望自己沉浸在無盡的痛苦中糾纏,在這生死的苦海中,不管你在哪一道,乃至作為天人,成為難得的天王,壽命盡了的時候還要沉淪,所以修行最後、最終、最了義的利益,就是能夠出離這個六道輪回。
我們現在是末法時期,眾生的根基越來越差、福報越來越“大”,但是福德卻越來越寡,福報和福德出現了快速的消亡。如果不懂得珍惜福報,不能廣設方便修福,當這福報消盡的時候,我們會在哪裡?正如有人問餓鬼眾生是怎麼樣的?因為他們的福報消耗盡了,所以連一點點干淨的水都得不到,就算得到了水,在他們的業力之下,這水就是紅紅的烈火,於是能吃的食物依然少得可憐,還只能吃那些殘敗不淨的乃至骯髒的食物。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地藏菩薩,在未來世間裡,有行做善業的男人、女人們能在佛法中種下很少的、一點點的善根,少到如同毛髮微塵一樣,他們收穫到的福報利益也是不能比喻的。還有啊,地藏菩薩,在未來的世間裡,如果有行做善行的男人、女人遇到佛陀的形像或者菩薩、辟支佛以及輪王的形象,能夠升起清淨的心來,供養布施彼形像等,得到的福報也是無量無邊的,常常會投生在人道、天道的善道裡,享受殊勝美妙的安樂。如果能把這些自己應得的福報利益都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這個人獲得的福報善利,那就實在不能言說,不能比喻了。”
這一段開始就是對平民百姓來說的,只要真實地去做,不需要有身份背景,在這一品裡出現了兩種很大的基礎差別,一種是國王、宰輔、大姓、大將軍、大長者、婆羅門等,而另一部分只是善男女。
根據因果來說,這一生能投生為大姓人家,是前世修了大福報才能投生的。 如果沒有修大福報,就算討債也討不到福報深厚的家庭中去。
所以在佈施供養三寶上,就會因為過去已經造作過善業,和過去沒有造作過多少善業,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當下的身份權勢等等的差別。 大姓貴族,他過去的修持比平民要多,這個基礎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出發點,做同樣的事情,結果自然也會有所不同。
在這一品里較量的不是身份背景,而是過去生、過去世,我們是否已經在修這個善緣了? 久修善緣和不修善緣在這一生會有很大的差別。
能投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家庭人員的共業召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家庭環境,不能説明清醒,反而阻礙障礙覺醒,就算這個家族有很大的福報,也是不大合適投生到這樣人家的。
所以真正的福報、最大的福報,不是人世間的物質、財富、權力、名望這些,這些所謂福報都不長久; 真正能在這一生機緣成熟早聞佛法,且能聽聞到就會歡喜信受,更重要的是能值遇正法,這才是真正的最大的福報。
--------------------------------------------------

莫莫堂」觀音的來歷鑑知道在苦中修

范仲淹在蘇州做刺史的時候,他的母親死了,死了以後就托夢給他說:現在在鬼道之中,沒有自由,很苦!要請兒子幫她到西園寺請一些法師們來誦《金剛經》。

范仲淹夢醒以後,趕緊請了七位法師幫他母親誦《金剛經》。

誦到上午十點鐘了,差不多要上供了,大寮裡面一位做飯的法師正準備著供飯供菜,要端過來獻在供桌上。擺好以後,他拿著盤子準備要走,看到大家正在誦《金剛經》,便站在旁邊隨念了一段後離去,廚房忙去了。

當天晚上,范仲淹夢到了他的母親,現了一個天人相 (前面是鬼相) 來跟他說:「兒子啊!你這次到西園寺安排誦的《金剛經》非常好,我已經得生天道了,並且因為你的孝順心、至誠心,感得觀世音菩薩現身為我誦了半卷《金剛經》,令我當下便得受超度啊!」 說完夢就醒了。范仲淹回過神後,回想了一下夢裡母親所言,馬上便起身禮拜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救母。

第二天一大早,范仲淹再度來到寺院,向知客師問說:「知客師父,能不能麻煩您將昨天為我家裡誦經的那些法師們都請到客堂來,我想要一一感謝他們。」於是幾位誦經的法師們都被請來客堂,范仲淹感恩道:「感謝諸位法師這次為家母誦經超度!弟子想請問一下,不知昨天是哪位法師為家母誦《金剛經》時只誦了半卷?」

法師們說:「沒有啊!我們絕對不敢只誦半卷,我們都是誦完整卷的,不敢只誦半卷。」時廚房那位做飯的師父剛好經過聽到,便回答說:「哦!昨天那是我,我去送供飯供菜,看到大家正在誦《金剛經》,於是便站在一旁跟著誦了半卷,由於廚房還有事要忙,便先行離開了。」

范仲淹當下便知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馬上跪了下去拜叩這位廚房師父,感恩師父為母親的慈悲超度。

那位法師見狀,自知身世洩漏,會心一笑的搖頭說道:「莫!莫!莫!」 然後便騰空而去,不見蹤影。

●道在苦中修

由此可知,觀世音菩薩曾經示現為很普通的師父,在廚房裡燒火打雜、從事粗重的勞作,這便是為眾生做了「道在苦中修,培福深厚者,方成佛果」的表法。

三千諸佛於娑婆示現修學之道,體證了「培福」的重要性:身為一個修道者,當從平凡的生活瑣務中去吃苦了苦,以培植福報、修養德性,令自性顯發;而不該以虛幻的物質享受為樂,去耗福損德,令此生虛度。

《華嚴經》:「欲為諸佛龍象 先做眾生馬牛」,要服務眾生,皆需在平凡中去踐行;在悟道者的世界裡,工作是神聖的,為眾生服務更是責無旁貸。

-----------------------------------
觸類旁通 : 運氣與福報
-----------------------------------
福報※惟覺老和尚開釋
福報代表這一生當中的經濟環境,有福報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順利;沒有福德,做任何事都會遇到困境,經常一籌莫展,所以福報的薰修很重要。中國有句俗話,「大樹底下好遮蔭」。一棵樹枝葉茂密,樹蔭愈大,就愈能容納許多人在樹下乘涼遮蔭;相對的,如果大樹沒有了,眾人也就失去了庇護。就家庭而言,家長沒有福報,家庭就很苦,小孩要念書、做任何事都很艱難。公司也是一樣,公司的負責人沒有福德因緣,這個公司就很難發展,員工也很苦。相反的,如果負責人有福,就能庇蔭眾多的員工;福報大,所庇蔭的人就更多。
中國人常說,福祿壽三星高照。祿就是官位、爵位、職位,有官位的人就稱為有祿位,執事便是一種祿位。福是生活的經濟能力,生活所享用的種種都是福報。壽,壽命要長遠,身體要健康,這就屬於壽。福祿壽齊全,能有這三樣就很歡喜了。現代的人覺得福祿壽還不夠,還要加一個喜,要多生貴子才是喜,都是在歡喜當中也是喜,能雙喜臨門就更喜。而這些都要靠我們平常努力,因為這是一種果報。人人都歡喜這種果報,可是多數人只知道在果上去祈求,而不知道在因當中去努力。
修善要在平時,比如對父母盡孝,對師長恭敬,對國家盡忠,忠於事、忠於人,時時刻刻以慈悲心、平等心來做人做事,這就是大的福報。夫妻之間相互容忍,也是福德,修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去修。有錢行善,是很大的人間福報,沒有錢,就用我們的勞力、智慧付出;別人做了善事,要給予讚歎,不嫉妒、不慳貪,如此也有很大的福德。
人的福報非常重要,有福報的人不會短命,也不會遭難。如報紙上曾刊登,在一次大型空難前,有一個人本要搭乘這班飛機,但是他的名字排不上去,這個人再去爭取坐這班飛機,結果航空公司安排他坐另外的小飛機到目的地,當時這個人心裡覺得不舒服,但只能無奈接受。不久後傳出空難的消息,他才知道自己很幸運,沒有搭上這班死亡的飛機。一般人會認為這是巧合,其實在佛法來講,這個世界上的點點滴滴、所有一切,都在因緣果報中,依此道理慢慢去觀察,會發現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譬如說佛有三十二相,佛陀的相好,是過去修善積福成就的果報;一般人只要有其中一相,福德因緣一定非常俱足。佛的鼻相莊嚴,鼻高且直,有許多人為了讓自己的鼻子高挺,去開刀動手術、去隆鼻,雖然也鼻相莊嚴,可是那是人為的,不是修善修出來的;也有人喜歡割雙眼皮、整容,用種種人為的方法改變外觀,但因為不是自然福德成就的,就有許多副作用。一般人重視相貌,只圖表面好看;仔細觀察,有些人相貌很好,這一生卻不一定有福報,煩惱也很多,這是因為心中沒有善法,平時未能廣修福慧;即使相貌美好,也沒有福報可以享用。所以,人生必須修善才能改變命運。
佛法裡面講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這是我們一定要覺悟的。尤其現在這時代,天災人禍天天都有,所以我們對於佛法的修學,一定要勇猛精進~~斷惡要快,修善要積極,刻不容緩!
人能知善,但知不一定去做,知與行之間可以統一,也可以分裂,只有能知善又能行善,才算真正有德。所以,積功累德,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修德,主要靠實踐。通過實踐前面提到的各種行善的準則,逐步體悟其中的真諦,慢慢積累,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清朝崇明地方,有位叫黃永爵的人,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說他只能活到六十歲;後來南洋有一條船遇到了大風,船翻了,黃永爵就急忙地拿出十兩黃金,坐漁船前往搭救,總共救活十三條的人命。後來又遇到那位相士,這時相士看到黃永爵,非常驚訝地說:「黃先生,你滿臉的陰騭紋,一定是積了大德,做了大好事,你不但會有兒子,而且你的兒子還會考上功名,你也會活到高壽啊!」後來黃永爵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叫黃振鳳,考中了康熙己末年會試的榜首,黃永爵也活到九十幾歲,而且得到善終。由此可知,天道是如此地真實可信,人為什麼不肯去惡為善呢?
人生除了修福,還要修智慧。有福報、有財富,如果不知妥善運用,花天酒地、吃喝玩樂,造作惡業,雖然有錢反而容易招致墮落。社會上有些寵物,主人每天抱著它,替它打扮、送它到美容院,生活得比一般人還優越。但是,終究還是畜生道的眾生,雖然前世修福報,卻沒有智慧辨別是非,因此造作惡業而墮落。所以,修福還要修慧,有智慧才能妥善運用福報,增長福德、避免墮落。
心中有貪心、嗔心、癡心的煩惱就是塵垢,因為貪財、貪色、貪吃、貪睡、貪名,使這念心蒙塵,本具的智慧便無法彰顯。不貪,並非什麼都不要,而是取用本分該得的,譬如每月的薪水是辛勤努力所得,屬於份內之財,便不是貪。相反的,巧取豪奪份外之財就是貪,這種錢即使得到了,將來也會從其它地方失去。因果通三世,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想要富貴、功名利祿,一定要從因上去努力;因,沒有別的,就是惜福、修福。
人必須要有福報,有福德的人,賺來的錢什麼人也偷不走。沒有福德,即使很會賺錢,什麼也保不住。人的福德不同,看到外面的境界也不一樣。古德也講:「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時節因緣具足,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帆風順;時節因緣過去了,做任何事情都不順利。因此,平時要廣修福德與智慧,福慧具足,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我們這一生在世間,要把生死大事看作第一樁大事,什麼事情耽誤無所謂,生死大事這事情延緩不得,這一生你要不趕快去做,來世你還搞六道輪迴,那就糟了,這一輪迴就退轉了。
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失敗也掌握在自己手中。佛法中提到,成菩薩、成魔是自己;生淨土、到地獄也是自己,都是我們這一念心使然。體悟到這一念心,時時安住在正念、善念中,就是一條光明的道路,依此而行,人生會愈來愈有福報與智慧,身體也會愈來愈健康。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是指我們這念心。在這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是彼此依靠的關係;藉互助合作來達到富貴、成就因緣,所以彼此要知恩、感恩、報恩。現代有些人觀念錯誤,為了追求功利,人與人之間互相利用、打擊、自私自利,彼此障礙阻擾,因此引發許多糾紛、危難,這就是水能覆舟。我們把觀念建立在互相依存、互相幫助,成就彼此的事業、功德,這就是水能載舟。有了正確的觀念,人生就會充滿希望,愈走愈光明,到那裡都能吉祥平安。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河南確診武漢肺炎病例中醫藥協同診療率達91.3%

李宗恩醫師
首先,中國很多省市都有使用中藥來對抗新冠肺炎,無論是中醫為主,還是中西醫結合,或多或少都有些療效。可是,為什麼各地中醫專家對新冠肺炎的看法及藥方會相差那麼多?而既然中藥有效,同一家醫院,同樣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為什麼有些病人痊癒出院了,有些病人卻遲遲不能核酸檢測轉陰性,達到出院標準?
很多參與治療或討論的中醫師,都只是從一個「點」上來看新冠肺炎,有的說是濕,有的說是燥,有的說是寒,有的說是熱。既然臨床都有些療效,那誰是對的?其實,都對也都不對。雖然中醫講求「辨證論治」,利用病人望聞問切下的綜合症狀來決定治療方法,不要忘了,「病」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時間軸上的「線」,除了現在看到了什麼,還得去探討和以前及未來的連結。一位單獨的病人,我們或許可以從臨床看到病人時的情況來討論,對於大型瘟疫,我們必須從整個病情發展的進程來探討,再加上每個病人特殊情況來治療。
從我治好過很多各種不同流感肺炎急症重症的經驗,加上這次參與治癒抗新冠肺炎的經驗來總結,無論是新冠病毒、禽流感、豬流感、還是每年的流感,人體敗壞的進程依然如同「傷寒雜病論」探討的一樣。不過,這些嚴重流感肺炎病情進程比普通的「外感」快非常多,病情猛烈頑強很多,也更容易因病人原有健康問題而複雜化。
如我之前解釋的,「傷寒雜病論」對「外感」的敘述從「表虛」開始,身體最外層受到了「外邪」的侵犯,沒有好好抵擋下來而開始衰弱,出現「桂枝湯證」。皮表、肌肉的津液無法正常運作,開始了第一階段的轉變,造成了「表實」的「葛根湯證」、「麻黃湯證」等等,中醫古籍把這個階段稱為「表寒」。許多醫家就認為是「傷於寒」,白話說就是身體冷到了。其實,「傷於寒」並非「表寒」的唯一來源。當津液無法正常運作時,體表原本帶有熱氣、帶有能力的「活水」變成了一灘「死水」,也就造成了「表寒」。換句話說,「傷寒雜病論」並非如後代許多醫家解釋為只是治療「傷於寒」的病症,而是對人體生理和病理解釋非常透徹的一部經典。
一般的「外感」停留在「表寒」這個階段,即使不治療,病人往往也可以自己康復。當「表寒」開始往身體內部發展,通常第一個受到影響的是與外界直接溝通的肺家,「表寒」轉變成了「裡寒」、「肺寒」,出現「小青龍湯證」等現象,病人開始咳嗽、流清鼻水等等。肺家受寒了,肺的津液運作開始出問題,好比汽車冷卻水無法正常運作,肺臟部份因津液不足而開始燥熱,進入下一階段,中醫稱為「入裡化熱」,變成比較嚴重的「大青龍湯證」,通常代表到了西醫的肺炎階段。然而,即使到了「入裡化熱」的「大青龍湯證」,不代表整個肺臟都燥熱,許多肺炎病人肺臟出現「寒熱夾雜」,肺部下方的寒稠痰飲還是可以繼續大量累積,甚至開始出現胸腔積水、肺積水等現象。這些複雜的變化,在「金匮要略」中「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篇」討論很多,「射干麻黃證」、「葶藶大棗瀉肺湯證」、「澤漆湯證」、「小青龍加石膏湯證」等等,可以混雜出現,把病情搞得很複雜,更隨著病人本身的情況而有很大的個體差異,不再是什麼簡單方劑可以對應的。
譬如,這次新冠肺炎重症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讓許多西醫專家不解,一部分重症病人出現如SARS非典肺炎的肺纖維化,另一部分重症病人卻沒有出現如SARS非典肺炎的肺纖維化,反而肺臟裡累積了非常多濃稠的黏液,有些重症病人因此而被嗆死。這樣現象在中醫看來一點都不奇怪,肺纖維化是典型肺熱的「大青龍湯證」加重後的結果,或許可以和「肺痿」對應。而往生病人解剖發現的肺臟累積濃稠黏液,正好對應嚴重「射干麻黃證」、「葶藶大棗瀉肺湯證」等的「肺癰」現象。這兩條變化的道路,就看「肺痿」和「肺癰」哪一個進展更快,通常兩個是可以也常常一起出現的。以目前的報導看來,SARS非典肺炎偏向「大青龍湯證」為多,而新冠肺炎偏向「射干麻黃證」、「葶藶大棗瀉肺湯證」為多
上面解釋了流感肺炎類瘟疫的進程,大家就比較能理解為什麼中國各地中醫專家對新冠肺炎的看法及藥方會相差那麼多,卻好像都有一些效果。如果一位醫家看到的「點」,正好是輕症病人肺微微化熱,那麼一些所謂溫病派的清熱解毒輕劑,自然也可以幫上一些忙。如果一位醫家看到的「點」,正好是重症病人肺部已經大量累積濃稠黏液,那麼非得使用所謂經方派的祛肺癰重劑。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報導,廣州推廣的「肺炎一號」,以金銀花等清熱解毒的中藥材為主,在廣州有不錯的效果。可是,上海使用「肺炎一號」的效果卻不理想,非得使用麻黃、石膏等較重的中藥材。畢竟廣州和上海的天氣不一樣,收治的病人情況也不一樣,從單獨的「點」來看,兩個都對,但從整個瘟疫進程的討論上,兩個都沒有看到整條線、整個面。
文章前面還問了另一個問題。既然中藥有效,為什麼有些病人痊癒出院了,有些病人卻遲遲沒有痊癒出院?根據許多一線醫生透露的消息,許多所謂「中西醫結合」的治療,西藥還是不斷的使用,只是額外加入中藥來治療。那些中藥方劑可能確實發揮了作用,讓部份病人開始好轉,或加速他們康復,這當然是件很好的事情。可是,那些額外加入中藥治療卻沒有改善的病人怎麼辦?根據一線醫生透露,醫療團隊急了,不是去深入思考中醫的治療方案,而是加大西藥的使用,干擾素、磷酸氯喹(抗瘧疾藥物)、阿比多爾(抗流感藥物)等不斷加重,這些西藥有嚴重的副作用及後遺症,武漢市還特地通知其它省市,磷酸氯喹不可多用,已經有使用過度而導致病人死亡的病例。這些「中西醫結合」不敢放下西藥,改以純中醫的方式來治療,代表這樣的中藥方劑,雖然有些效用,卻依然不到位。
那中醫為主的治療呢?中國領頭對抗新冠肺炎的鐘南山院士,在眾多壓力下承認中藥對輕症及中型新冠肺炎有用處,卻仍堅持中醫無法治療重症病人,因為中藥材中找不到可以殺死新冠病毒的成分。很抱歉,鐘院士是錯的,中醫是可以治癒重症新冠肺炎及其它嚴重流感肺炎,沒有治好,是主治中醫師功力的問題,不是中醫這門學問無法應對。不過,鐘院士有一點說對了,中藥材中是找不到可以殺死新冠病毒的成分,因為中醫的治療根本不是殺死病毒!許多人對中醫的理解,只停留在「增加免疫力」或「板藍根有天然抗生素的成分」,這樣的認知是很差的。雖然現代科學還不能徹底解釋中醫的理論及臨床療效,針對新冠肺炎治療,比較好的解釋是「改善身體內部環境」。病毒想讓肺內黏液積多,中藥方劑把黏液退祛,病毒想讓肺纖維化,中藥方劑把肺熱降下來。中藥方劑強硬的把身體內部環境推回到比較正常狀態,不適合病毒大量複製繁衍,病人也就可以康復,這個解釋或許和西藥干擾素有雷同的地方,卻沒有西藥干擾素的嚴重副作用。也就是說,中藥之所以能治癒重症,並非含有什麼能殺死病毒的成分,也不一定是直接把人體免疫系統大幅增強來「殺死病毒」。
此次流感和新冠肺炎,都會伴有咳嗽和黏痰,如治療不及時,則會出現飲症和肺痿。治療上,會涉及到兩組藥物的選擇。一組是葶藶子和紅大戟;另一組是石膏和麥門冬。李宗恩醫師說,葶藶子旨在袪肺組織底部的膿痰。這種症候,往往出現在寒化熱,欲發肺癰之際。肺四周的積液,則需要紅大戟來處理,這也正是十棗湯的方意。石膏和麥門冬雖都能潤肺,但石膏旨在降肺熱;對於乾咳肺痿,則需要使用麥門冬來生津液,即補肺陰。而當肺部長期燥熱、乾咳時,就需要二藥合用。
回頭來討論中醫臨床如何獨當一面治療新冠肺炎。輕症到略偏中型病人,大概可以讓各地各派的中醫師「自由發揮」。中型到重症的病人,如我之前文章提到的,得使用石膏清肺熱、加強肺津液運作;射干、紫菀 、款冬花、生半夏、葶藶、大戟等把肺下方濃稠的痰飲、肺積水、及胸腔積液去掉;麻黃等宣肺、發陽;麥門冬、杏仁潤肺等等。綜合「大青龍湯」、「射干麻黃」、「葶藶大棗瀉肺湯」、「澤漆湯」等的方義,針對病人病情差異來把握用藥的時機、劑量、比例。另外,如果有其它病症,也得一併考慮。譬如中下焦寒濕、腎陽不足,得使用炮附子、細辛等,又譬如肝家受到牽連,或者之前西藥治療時使用大量干擾素而損傷肝臟,得使用柴胡、黃芩等等。嚴格考驗中醫師的功力與膽識,卻也可以充分驗證經典中醫對抗瘟疫療效卓越、快速、無後遺症、成本低廉。
對抗這樣嚴重的瘟疫,並非單一中藥方劑可以解決的,必須深入了解疫病肺炎的進程,不同的病人情況,在不同的點上,使用最適合的藥方來攔截、來逆轉病情。然而,如果硬要推展一個「通方」的話,各地及各級政府發表眾多的中藥方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展的「清肺排毒湯」應該是最到位的方劑,建議使用麻黃、炙甘草、杏仁、生石膏、桂枝、澤瀉、豬苓、白朮、茯苓、柴胡、黃芩、薑半夏、生薑、紫菀、冬花、射干、细辛、山药、枳實、陳皮、藿香。不過,既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清肺排毒湯」以「通方」為目標,必須同時兼顧輕症、中型、及重症病患,不得不把劑量減輕,原本該使用的「大青龍湯」變成了「麻杏甘石湯」。另外,沒有加入葶藶子、大戟等較重的中藥材來去除胸腔及肺臟積液,比較適合輕症和中型病例,對於重症病例,力度不足,得在此「通方」上再加強。

---------------------------------------------
医药卫生报:河南确诊病例中医药协同诊疗率达91.3%

截至2月5日24时,全省确诊病例中应用中医药的人数777人,中药参与比例达91.3%。其中,服用汤药620人,使用中成药522人,疑似病例使用中药780人。

2月4日,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人民医院第一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痊愈出院。

通许县人民医院接诊时,患者有发热、咳嗽的症状,肺部CT显示有片状阴影。该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汤英立即对其辨证施治,应用大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千金苇茎汤加减两剂后,改用泽漆汤加茯苓四逆汤加减。用药后,患者的情况趋于稳定,体温恢复到36.5摄氏度,肺部CT及化验检查结果也都在正常范围内。连续监测8天,患者情况稳定,2月4日出院。

汤英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接诊患者后第一时间应用中医经方进行治疗。在对疑似患者的诊疗中,该院坚持应用中医方法救治。目前,他们情况均稳定,化验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剩下3名确诊患者也已好转。

连线开封,我们拿到了通许县人民医院整理出来的基本参考流程:

(1)如果肺部CT无异常阴影,单纯低热、咳嗽、流清鼻涕,给予葛根汤(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调整用药);

(2)如果肺部CT无异常阴影,高热,体温38摄氏度以上,无论有没有咳嗽、咯痰等,给予射干麻黄汤加大青龙汤(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调整用药);

(3)如果肺部CT有异常阴影,肺部有感染情况,给予泽漆汤(主治水饮内停,咳而脉沉者。症见咳嗽喘促,身体浮肿,二便不利,脉象沉伏。临床常用于治疗饮热迫肺,病位偏里之证)加茯苓四逆汤(傷寒,發汗或下後,病仍不解,煩躁者),或射干麻黄汤加千金苇茎汤(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调整用药)。

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科科长、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齐洪喜说:“通许县人民医院在治疗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过程中,重视中医经方的运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做好中西医协同作战、让中医药参与患者诊疗,开封在组建市级、县级中医药专家组的情况下,设计了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模板,便于信息采集全面、准确。截至2月4日24时,开封确诊的17例患者全部用上了中医药,中医参与治疗率(包括使用汤药和中成药)达到100%。

在医圣故里南阳,得益于多个专家指导小组的积极参与,截至到2月5日24时,中医药参与确诊病例109例,中医药参与疑似病例治疗97例。

1月23日,全省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协同机制以来,各地采取措施加强落实,濮阳、济源、许昌、鹤壁、三门峡等地的确诊病例中医辨证和中药汤剂使用率达到100%。截至2月5日24时,全省确诊病例中应用中医药的人数777人,中药参与比例达91.3%。其中,服用汤药620人,使用中成药522人,疑似病例使用中药780人。

在1月27日召开的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视频会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确保所有确诊病例尽早、及时、全病程使用中医中药,确保中西医协同机制落实,有效发挥中医中药的治疗作用。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海峰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该病早期表现为湿热,时间久了会伤气伤阴,很多患者湿热内蕴、气阴两伤,出现咳嗽、胸闷、胸痛、饮食差以及失眠等症状。因此,在常规的抗感染、提高免疫力等西医治疗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使用中医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FacebookTwitterEmailShare

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月6日重大公佈,以東漢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多個方劑組合的「清肺排毒湯」,在4個試點救治確診病例214例,3天的治療下,60%以上患者症狀和影像學表現改善明顯,30%患者症狀平穩且無加重,總有效率可達90%以上。

「清肺排毒湯」的基本組合,可以說是大青龍湯、射干麻黃湯、五苓散等等為主的藥方,是很典型的經方開藥方式,我在1月21日文章「從非典到武漢肺炎」(http://andylee.pro/wp/?p=7169)裡討論過多年來嚴重流感肺炎的進程,列出大青龍湯及射干麻黃湯的加減,同時,這也是我們在通許人民醫院成功治癒武漢肺炎的治療方向。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清肺排毒湯」為通方,期望能同時適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的患者,劑量偏輕,也沒有列出葶藶子、大戟等加減,對於嚴重肺積水、胸腔積液的病人,可能力度有些薄弱。不過,這是我看過各級政府發佈中醫治療武漢肺炎的指導中,最到位的一個,也直接推崇「傷寒雜病論」的經方思維。更欣慰的是,這是中國中醫最高管理單位發出的指示,這間接肯定了我們多年來推廣經方中醫的努力。

http://bgs.satcm.gov.cn/gongzuodongtai/2020-02-06/12866.html

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 试点省份临床观察显示:清肺排毒汤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新冠應急通方
李宗恩醫師 12/22/2022 新冠應急通方2022-12-22T21:08:44-08:00時事評論 1 Comment
中國大陸解封後,新冠疫情大爆發,很多讀者及粉絲聯絡診所或我個人,希望我們能幫忙他們。我的時間有限,全部一個一個病人遠程看診治療是不可能的,很多病人也已經病情嚴重,無法等待看診。因此,很多大陸讀者及粉絲希望我能為他們開一個通方,讓他們應急。

中醫講求辨證論治,每個病人的病情不同,本來得一個病人一個病人地看診治療。然而,疫情大爆發,醫療資源遠遠不足的情況下,通方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希望或多或少能幫助到大多數的病人。

我從2020年一月新冠疫情剛剛開始時就參與治療,三年來當面及遠程治癒過很多世界各地的確診病人,包括很多危急的重症病患。雖然我不願意把新冠治療簡化為幾個藥方,但中國大陸疫情形勢逼人,不得不依照我的經驗,開幾個通方來幫助大家,而這幾個通方也已經被很多人使用過,目前得到很好的反饋。

新冠預防方:

桂枝9克、白芍9克、生薑4片、炙甘草9克、紅棗15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豬苓12克、澤瀉15克(9碗煮成3碗,調整火力約一小時煮好,早晚各服用一碗。如果經濟負擔重,可以用此方煮成一小鍋藥茶,當成一天的茶飲,全家人隨意分著喝。)

Omicron及其變種輕中症通方:

葛根18克、麻黃12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9克、生薑4片、紅棗15克、生半夏12克、厚朴12克 、蘇葉6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五味子15克、杏仁15克 (9碗煮成3碗,調整火力約一小時煮好,一天服用2~3碗。)

中醫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知道外感可能導致嚴重腹瀉的來龍去脈。從「傷寒雜病論」闡述外感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很容易理解一大半Omicron病患都是「葛根湯證」及其延伸,而如果病人平時腸胃不好或者正好吃到不易消化的食物,外邪從體表轉入腸胃,津液運化失調而化熱,造成「葛根黃芩黃連湯證」的熱痢,連續不停地拉黃色糞水,三味中藥葛根、黃芩、黃連就可以快速治癒。

有些病人本來脾胃寒涼,外邪從體表轉入腸胃,雖然津液運化失調卻無法化熱,這時依然會腹瀉,但多為寒痢,連續不停地拉帶有食物渣、清水樣的糞水。這時不是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而是以快速溫中為主,「附子理中湯」為代表性的方劑,中下焦溫熱了,寒痢自然會緩解。

還有一些病人,本來大小腸運作不良,常常便秘,外邪從體表轉入腸胃後,雖然造成平衡失調卻無法藉由腹瀉來排出體外,這時往往會讓病人不斷地狂吐。治療方法和上面一樣,如果吐出的東西黃臭髒濁,治療以「葛根黃芩黃連湯」為主,如果吐出未消化的食物及清水,治療以「附子理中湯」為主。

新冠中重症通方:

射干9克、麻黃9克、紫菀9克、款冬花 9克、細辛9克、生半夏9克、生薑4片、紅棗15克、五味子12克、葶藶子6克、石膏18克、麥門冬18克、杏仁15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9克、炙黃耆18克、黨參9克、柴胡12克、黃芩9克(9碗水煮成3碗,調整火力約一小時煮好,斟酌病情嚴重情況,一次1/2~1碗,一天服用2~3次。)

国家中医药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速推进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研攻关工作。日前,由该局组织实施的应急科研专项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据4省试点临床观察显示,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据悉,1月27日,国家中医药局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紧急启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专项,在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四省试点开展清肺排毒汤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重点观察确诊患者乏力、发烧、咳嗽、咽痛、纳差等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变化情况,旨在迅速找到针对本次疫病有良好疗效乃至特效的核心方药。

据统计,截至2月5日0时,4个试点省份运用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病例214例,3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0%以上,其中60%以上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改善明显,30%患者症状平稳且无加重。

据专家介绍,清肺排毒汤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治疗由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组方合理,性味平和,可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也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该方也可用于普通感冒和流感患者。但该方为疾病治疗方剂,不建议作为预防方使用。

清肺排毒汤

麻黄9g 炙甘草6g 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

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 白术9g茯苓15g ---五/豬苓湯

柴胡16g 黄芩6g 

生半夏9g生姜9g 紫菀9g 冬花9g 射干9g细辛6g 

山药12g 枳实6g 陈皮6g 藿香9g--健脾

务必使用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一天一付,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

如有条件,每付药服用后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

3付一个疗程。(注意:如果患者不发烧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烧或壮热加大生石膏的用量。)
這個方劑大致是合理的。照顧到倒春寒感受風寒化熱,或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內經》,用了麻杏甘石湯。病入少陽,往來寒熱,咽乾口苦,用了小柴胡湯,特別是加了一味細辛,對咽喉炎症效果非凡。熱盛必然傷津,小便短赤,用了豬苓湯,有育隂利水之效果,有助于退燒。麻杏發汗退熱,豬苓育陰利水,排尿也是退燒一大法。另外也用了麻黃射干湯利咽平喘。

因為今年太陽寒水司天之年,專家認為有考慮到寒濕之禍害。故此又加入了祛寒化濕之藥味。可惜太少了。愚見以為應該加入草果砂仁檳榔(如果舌苔厚膩水滑的話)。更妙的是加入了懷山藥一味,可惜太少了。這師法張錫純的白虎湯,用懷山藥代替粳米。一定要用正宗懷山藥,不能用街市買的菜山藥。此方的山藥要60克。石膏也太少了。按照張錫純的經驗,退燒一定要50-100克。就否則沒效。也一定要研成粉末沖服。柴胡16克也是太少了。退燒量一定要30-40克才有效。

今年的“新冠病毒性肺炎”的發生,我的個人看法是個寒濕性的瘟疫。今年鼠年是太陽寒水司天,去年底天氣應寒反暖,甚為反常。而且今年的春節來得早了,剛入春節溫暖潮濕,這是濕邪干犯人體的基礎條件,這是天時不正的大環境造成的。
17年前的沙士也是類似。這是大自然規律使然。
先就此方中各單味的用藥,分別簡列出各自藥性︰
麻黃︰辛溫散寒,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收縮血管會升高血壓,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興奮作用。止咳平喘多取炙料。
炙甘草︰可促進血液循環,糾正心律失常。
苦杏仁︰降氣,氣降則痰消咳止。能輕度抑制呼吸中樞得緊張狀態,而起鎮咳平喘作用。
生石膏︰石膏性寒,降氣,能泄實熱。可縮短血凝時間,促進膽汁排泄,並有利尿作用。
桂枝︰辛溫助熱,但有解熱作用,對多種細菌、真菌有抑制作用。
澤瀉︰利尿、下濕痰。有降壓、降血糖作用,還有抗脂肪肝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豬苓︰有較強利尿作用。可排出體內過多的鉀、鈉、氯。
白朮︰止汗,除熱。有強壯、利尿、降血糖、抗血凝作用。
茯苓︰寧心安神。具利尿作用,還有鎮靜和降低血糖作用。

柴胡︰有較明顯的解熱、鎮靜、鎮痛、鎮咳作用。抗炎、保肝、利膽。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有增強作用。對流感病毒也有較強抑制作用。
黃芩︰苦,寒。主用於上焦實熱。是中藥裡的消炎藥。對流感病毒、鉤端螺旋體及多種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在過敏性氣喘以及治高血脂情況常用。
薑半夏︰本品辛溫而燥,使支氣管分泌減少而有鎮咳祛痰作用。用於治濕痰、寒痰。薑製的半夏可減其燥性。
生薑︰辛,溫。發汗、溫肺。能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
紫菀︰辛,溫。潤肺化痰止咳藥。對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款冬花︰潤肺消痰,止嗽定喘。此藥長於止咳,尤宜于寒嗽。

射干︰苦,寒。是中藥裡的消炎藥。對感冒以及咽喉中的腺病毒有抑制作用。
细辛︰辛,溫。有小毒。祛風寒,通鼻竅。可擴張血管、鬆弛平滑肌。燥性較強,凡肺燥,乾咳忌用。如用藥末不可超過半錢,否則心煩氣悶而傷。
山药︰補脾肺之虛。用於祛痰、脫敏和降血糖等作用。
枳實︰破氣除痞,化痰稍積。除胸脅脹滿甚效。有較強的抗過敏活性。
陳皮︰即"橘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於濕痰,寒痰咳嗽。稍有擴張氣管作用。

藿香︰辛,溫。用於濕滯中焦要藥。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有收斂止瀉、擴張微血管而略有發汗等作用。
個人觀點︰
「清肺排毒湯」大量使用了辛溫發散和利尿,燥濕藥,可能是考慮到在氣候濕冷地區,首先需要"散寒",且以利尿燥濕之藥排除"裡寒"。因為當"表寒"開始往身體內部發展,通常第一個受到影響的是與外界直接溝通的肺部,當"表寒"轉變成了"裡寒""肺寒",病患開始咳嗽、流鼻水,就是病毒開始攻入臟腑的時機。這帖藥是從"洩內濕,除外寒"下手,有考慮到生石膏、黃芩、射干這些制菌藥多寒涼,所以也佐以桂枝、藿香、生薑來調和方濟的偏涼。
但換個地點,「清肺排毒湯」如果是在將入夏的台灣此時,個人覺得可能並不是很適合。而且病患如果已出現痰涎雍塞病況時,「清肺排毒湯」的洩肺下氣力道可能會稍有不足。另一配方如下,是參考了武漢的方劑再加以調整,見
武漢某氏新冠肺炎研方~
http://blog.udn.com/PAESI15/131699244

方內包含︰
炒葶藶子、羌活、射干、地龍、枳實、蒼朮、白朮、厚朴、檳榔、生薑、草荳蔻、款冬花、天花粉、防風、連翹、桔梗、白芷、紫苑、百部、白前、陳皮。
分別簡列出各自藥性︰
葶藶子︰苦、辛,大寒。用於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臥甚效。有利尿作用,能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減慢。(已有心血管疾病或孕婦忌用!)
羌活︰辛、溫。散寒祛風,勝濕止痛。可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常用於後腦悶重之治療。對皮膚真菌、布氏桿菌有抑制作用。
防風︰勝濕、散寒、止痙。有解熱、抗炎、鎮痛,抗驚厥作用。煎劑對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地龍︰亦即處理乾燥後的"蚯蚓"。可緩解痙攣抽搐。具有顯著舒張支氣管的作用。
厚朴︰辛溫芳香藥。行氣,燥濕,消積,平喘。有降血壓作用,降壓時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興奮,心率增加。常用於濕阻氣滯之脘腹脹滿、疼痛等。
檳榔︰辛,溫。有行氣下水之功。破臟腑壅滯。促進汗腺分泌,增加腸蠕動,減慢心率,可降低血壓。
天花粉︰甘、微寒。能清肺熱,同時潤化肺燥,是化黏痰要藥。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提高機體免疫力。劑量過高時可能會傷肝、腎。
連翹︰苦,微寒。中藥裡的消炎藥。對流感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含維生素P,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防止溶血。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排膿。可稀釋痰液排出壅肺之膿痰,因此有較強的祛痰作用;並能鎮咳。
白芷︰通竅,燥濕,消腫排膿。芳香上達善通鼻竅。多用於治療前額頭痛和眉稜骨痛。有抗過敏作用,也常用治皮膚風濕瘙癢及毒蟲咬傷。
百部︰苦,微溫。潤肺止咳,殺蟲。久咳虛嗽宜蜜炙用。對人型結核桿菌、以及多種球菌、桿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有抑制作用。
白前︰止咳祛痰藥。主治肺氣壅實,痰多而咳嗽不爽,氣逆喘促,無論偏寒,偏熱,隨證配伍均可使用。
草荳蔻︰辛,溫。燥濕散寒,除痰,消腹脹。
蒼朮、白朮︰白朮功偏補氣健脾,宜於脾虛濕阻者,固表止汗、利水退腫。蒼朮苦溫燥濕力強,宜於寒濕阻滯中焦;而脾虛不明顯者。
說明︰
"
葶藶子"是本方的主藥。對於肺積水、痰涎壅盛最易見功。但由於用此藥忌食葷腥油膩,一般情況較少見使用。而且已有心血管疾病或孕婦忌用!
新冠肺炎最致命的症狀多因肺積黏痰,致使病患呼吸逐漸衰竭。因此洩肺清痰是為首要考量。積痰黏稠還須稀釋較易洩下,故加少量天化粉以利化痰。檳榔輔以更利行氣下水之功,蒼朮、白朮輔以化濕。但行氣下水可能會造成血壓下降,以厚朴的辛溫之氣來均衡心搏頻率。行氣下水之際,胸口可能產生的燥悶感,以枳實破之。
桔梗、白芷、百部、白前在清痰和潤肺作用上相輔相陳。羌活、防風、連翹都有消炎作用,抑制因疫病併發的肺部炎症。白芷是抗過敏要藥。草荳蔻用以消除疫病中往往伴隨的腹脹和消化不良。地龍在舒緩氣管攣縮的作用上和麻黃有點不同,麻黃是擴張氣管,有發散水氣作用,地龍則是舒緩氣管緊張狀態,使喉間黏痰較易滑出。

中醫的治病思路應該圍繞寒與濕這兩個因素。在預防期,我們可以用【甘草乾薑湯】以治未病。既病則防變,這時出現粉白舌,濕邪盤據膜原,用吳又可的【達原飲】防止演變成為肺炎。如果錯用了苦寒藥令濕邪深入華蓋,這就是進入肺炎期,這時會出現洩瀉,脾濕不能運化,脾濕生痰,痰液堵塞氣道造成窒息死亡(請產參照下文粗斜體字,死者的肺泡充滿非常黏的痰液)。這時應該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同時要救太陰,用【理中湯】。太少同病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網友陳平建議過【達原飲】及【葶藶大棗瀉肺湯】,高明也,大醫也。不謀而合。希望中醫同道上來討論。這裡有不少比我學歷高幾倍的。請不吝指教。
-------------------------------------------------
鐵杆中醫熊繼伯談新型冠狀病毒
………………………………………………
(文章較長而且太專業了,一般讀者會看不懂,但是,我希望你能耐心的讀,對預防“新冠”有用,對你選擇中醫有指導意義。熊老師是碩果僅存的幾位鐵杆中醫)
………………………………………………
大家好!我受湖南省防治新型肺炎領導小組和中醫高級專家組的委託,來給大家講一講有關中醫藥防治的方案。這個方案是我們湖南省中醫藥高級專家組共同研討,而且是經過多次研討才擬定的,並且一直在中醫藥管理局兩位局長的親自組織領導下,確定的方案。
首先我們要對這次新型的肺炎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次的新型病毒肺炎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發病迅速,傳播很快,傳染性極強。第二個特點,所有的病人基本上是同樣的主症,發熱,咳嗽,然後氣喘。而且病勢發展很猛,一開始僅僅是發熱,咳嗽甚至還兼有一些腸胃道的症狀,然後迅速進入重症期,一到重症期就是高燒、暴喘甚至有呼吸衰竭,這是一個共同的症狀特點。第三個特點,發病季節是在去年也就是我們講的己亥年,大雪、冬至之後,直到現在。
根據這三個特點,我們首先要弄清四條,哪四條呢?第一條中醫學上叫什麼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這是現代醫學病名。中醫沒有這個病名,我們必須搞清中醫應該稱此病為什麼病名?這是第一個要搞清楚的。第二條,病因是什麼?第三條,病邪性質是什麼?第四條,病變的部位是什麼?也就是我們所講的病機,包括病因、病性、病位,概而稱為病機。所以我想就這四點做一點解釋。
首先要弄清這是一個什麼病?它是一個傳染病,它不是一般的外感病,更不是一般的雜病,首先要明確它是傳染病。傳染病中醫稱為什麼病?在《黃帝內經》的《素問•刺法論》中講:“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避其毒氣,天牝從來。”這段原文告訴我們這個病是個疫病,疫病就是相互傳染,無論老少都是同樣一個病症,就稱為疫病。在明代吳又可的《溫疫論》專門講了溫疫。他說“疫者,感天行之癘氣也”,疫是自然界疫癘之氣。“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這就是講的傳染病。從這兩條原文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的古人已經認識到傳染病稱為疫病。所以毫無疑問這個病就是屬於疫病。
第二,它的病因是什麼?病因剛才前面提到的是疫癘之氣,清代的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說“疫者,癘氣流行,多兼穢濁”,一個是疫癘之氣,二個是穢濁之氣。《黃帝內經》講“避其毒氣,天牝從來。”天牝是什麼?就是鼻子。說明是從呼吸道傳染的傳染病。這不是一般的常見病,根本不是一般的外感病邪。關於病名,我們要確定它是疫病。它的病因是疫癘的毒氣。
第三點就是病邪性質。關於性質我想多講幾句,因為這個病發在冬天,有人認為這是傷寒,是感受寒邪發的病,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有道理啊,是冬天發的病,而且病人一開始確實有一點點惡寒的表現,發熱惡寒似乎是傷寒,但是要明確,什麼是傷寒?傷寒有廣義的和狹義的,《傷寒論》是廣義的,《傷寒論》中的太陽傷寒是狹義的,無論是廣義和狹義,我們看看原文。《難經》講“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溼溫,有熱病,有溫病。”這五個哪一個是傳染病?不是。張仲景的《傷寒論》的太陽篇講傷寒,那是講狹義的傷寒。“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大家想想這是傳染病嗎?這肯定不是傳染病。所以我們講的傷寒不是傳染病,這是第一個理由;第二個理由,吳又可《溫疫論》曾經專門講過“傷寒不傳染,時疫多傳染,傷寒邪從毛竅入,時疫邪從口鼻入。”這就說明兩點:第一點我們講的傷寒不是傳染病,而疫病是傳染病;第二點,傷寒邪是從外表進入的,是從體表毛竅進入的,而溫邪、疫邪他是從口鼻傳入的,這就明確了,疫病不能講成傷寒,這是一個理由。再一個理由,都認為冬天的發病就是寒邪,這一點大家要明確,這裡有一個非常複雜的因素,按照《黃帝內經》運氣學的規律,己亥年啊,亥年是厥陰風木司天,厥陰風木之氣也就是風氣,是主上半年的客氣變化,主要的是第三步,下半年是少陽相火之氣在泉,在泉之氣就是主的第六步。第六步是什麼時間呢?從大雪開始,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再是立春,這個階段在去年它的客氣是什麼氣呢?是少陽相火。客氣就是干擾之氣,就是異常的氣候變化,也就是火熱之氣的干擾,當然這只是運氣規律。在這種火熱之氣的干擾下,如果氣候確實有特殊的變化,那麼就容易發生疫病。《黃帝內經》中曾經專門指出,在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也專門指出過,《黃帝內經》的《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講厥陰司天之年終之氣,“陽乃大化,蟄蟲出見,流水不冰。”人們感到溫暖舒服,那就是一個暖冬。“其病溫厲。”就容易發生傳染病。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上面引用的原文,他改了一個字,省略了一段話,他講:“厥陰司天之年終之氣,民病溫厲。”這就直接了當地告訴我們在厥陰司天這個年份,最後一步是少陽相火在泉,受火熱之氣的異常干擾,那就是應寒而不寒,變成一個暖冬。如果這個時候氣候的反覆很大,就容易發生傳染病。那是不是每逢亥年就發傳染病?不是,它必須根據當時的實際氣候的變化。《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這樣講“時有常位,而氣無必也。”時間是有固定的規律的,但是氣候他不是絕對不變的。我從去年冬至節氣前開始就密切關注氣候變化,冬至節前後,氣候忽冷忽熱,反覆無常。所以我當時就意識到很可能有傳染病發生,這是《黃帝內經》運氣學理論,就知道今年冬天這個傳染病,不要把它做寒證看。還有一種認識,此次傳染病發於武漢,武漢地區屬於溼熱地帶。所以就認為這個病是溼溫。同志們啊,溼溫我們是很清楚的,溫病學家早就告訴我們,溼溫病的發病季節在夏秋之際,而且關於什麼是溼溫病,《溫病條辨》下了明確的定義,它的原文是這麼講的,“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名曰溼溫。”大家想這個是個什麼病?這就是一個普通的溼熱病,它不是傳染病,而且它有季節性,所以它不是疫病啦,不能跟疫病混為一談。
那麼我們當前疫病究竟是什麼性質呢?疫病它的病邪性質有兩大類,第一類是溫熱類,第二類是溼熱類,溫熱類多發於冬春季節,溼熱類多發於夏秋季節。溫熱類的疫病基本上是從口鼻傳入的,比如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以及我們當前所發的肺炎,這個屬於呼吸道傳染。而溼熱性質的疫病多是腸胃道的傳染病,比如急性胃腸炎,比如霍亂,比如痢疾。在腦膜炎裡頭也有兩種,一種流腦,一種乙腦,流腦是屬於溫熱性質的,而乙腦就是屬於溼熱性質的,這一點在性質上我們要有所鑑別。這次的疫病我們應該把它的病邪性質確定為“溫熱濁毒”。這個濁字哪裡來的呢?吳鞠通《溫病條辨》講了“疫者,癘氣流行,多兼穢濁。”是穢濁之氣,它是穢濁。毒字哪來呢?《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五疫之至,皆相染易。”“避其毒氣,天牝從來。”是濁毒,是溫熱性質的濁毒,這就是我們對這次疫病的病邪性質的認識,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我們要清楚的就是病變部位,病變部位在哪兒呢?疫邪從口鼻進入,呼吸道傳染,肺為呼吸出入之門戶,穢濁之氣由口鼻吸受,必然先傷肺氣。這話不是我的話,這個話出自《吳醫匯講》,肺為呼吸出入之門戶,口鼻進入疫毒之氣,必然先傷肺氣,毫無疑問,病位在肺。我們看看這個病的主症,開始發熱,然後主症咳嗽、氣喘,全是肺司呼吸所主的病,《黃帝內經》講:“肺病者喘咳氣急”,咳、喘、氣急都是肺的病。但是有一個複雜的因素,我們學中醫的應該知道,肺與胃經脈是相通的,肺與大腸是相互表裡的,也就是說肺與胃、肺與大腸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肺有病往往也會及於胃腸,為什麼?因為他們有經脈聯繫,《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講:“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這就說明肺與胃、與大腸直接相通,他們的網絡是相通的,所以肺有病必然影響胃腸。因此在疫病的病變過程中,有一些病人確實有胃腸道的症狀,比如胸悶、泛惡、欲嘔,甚至於大便溏瀉,但是我們要清楚其主要病位在肺,胃腸道的症狀只是一個兼證而已。
這幾天我已經接觸了30多個病人,中醫肯定是要看病人的,你不瞭解病人的實際情況,光從書本上講,只能是紙上談兵,必須瞭解病人。我看這30多個病人中已經碰到三個危重病人,還有30多個都是一般的。但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開始發熱,然後進入咳嗽,進入危重期,高燒、氣喘,開始有一點點噁心、嘔吐,甚至於大便溏,後面基本上就沒有,這是一個症狀的表現。第二個症狀表現就是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突然一變就成為重度期,只要是發熱不退,立馬就高燒就開始暴喘,這是第2個特點。第3個特點,所有的病人絕大多數舌上都是薄黃苔或薄黃膩苔。到了危重期,就是黃膩苔,甚至於是黃厚膩苔,這個真相已經暴露出來了,是痰熱結聚,是穢濁之氣阻塞。我通過這幾天的病人接觸就更加明確了這個疾病的病變部位,病邪性質以及傳播的速度。
下面我們就把關於如何防治新型病毒性肺炎的方案,給大傢俱體的講一下。新型肺炎應該分為四期,第一期是初熱期,包括咳喘期,第二期是重症期,第三期是危重期,第四期就是恢復期,我們根據四期來確定治療方案。中醫治病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這是永遠不能脫離的,就是辨證施治。張仲景《傷寒論》講的很清楚,“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我們《黃帝內經》也早就明確指出了,要“審察病機”,“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勿失病機”,為什麼一定要強調病機,就是告訴我們要辨證,中醫是離不開辨證的,要在準確辨證的前提下才能夠準確施治。
下面我們就按照辨證施治的總原則,分成了四期。
第一期初熱期,分了三型,第一個證型是溫邪犯肺,就是一開始,溫邪犯肺的表現,發熱微惡寒,注意它是微惡寒。傷寒是惡寒重發熱輕,溫熱病是發熱重惡寒輕,一開始發熱往往都有38度左右,有的甚至39度,乾咳,少痰,咽乾,咽痛,舌紅,苔薄白,脈浮或浮數,這是溫邪犯表的表證現象。所以表證的時候我們要用輕清宣透的方法,而且要注意宣肺。這個時候的治法一透邪二宣肺,我們稱為宣肺透邪。吳鞠通講:“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邪在上焦外感初期的病,要用輕清宣透的方法,不要用重劑,一開始用重劑那是不適合的,動不動就是麻黃,石膏,大黃,這就不合適了。必須用輕清宣透。輕清宣透什麼方呢?就是桑菊飲和銀翹散。如果病人先有口苦,嘔逆又惡寒發熱,那麼這是邪犯少陽,可以合用小柴胡湯或者小柴胡湯合桑菊飲,這是可以的,因為去年冬天是少陽相火的干擾之氣,這一點我們不能忘,所以小柴胡湯是可以的,可以用小柴胡湯合桑菊飲,這是第一個型的證治。
第二個證型咳嗽微喘。這個時候病人的表現是以咳嗽為主,有的發熱已經解除了,有的發熱不嚴重,重點是咳嗽兼有氣喘,氣喘並不明顯的時候,但是有胸悶,還有咳痰,咯痰不爽,咽喉癢,當然還有兼證,比如食量差,大便不溏或者是大便溏。這個時候脈滑或者是浮滑,舌苔有薄白的也有薄黃的,這是初熱期,剛剛表現以咳嗽為主症的時候,這應該是第二個階段,治療重點要宣肺止咳,要知道肺的特點,一個是主宣發,一個是主肅降,凡是外邪閉肺,不論是什麼邪氣,第一要宣,第二要降,驅邪找出路,要依據肺本身的生理特點來解決邪氣的出路,所以這個時候應該宣肺止咳。因為重點是咳嗽,所以我們可以用桑貝止嗽散,也就是程鍾齡的止嗽散加桑貝散,其實杏蘇散也是可以用的,但是比較而言,程鍾齡的止嗽散更為合適,但是止嗽散它沒有平喘的作用,所以這個時候要用桑貝散。我們中醫有一個一貫的原則就是治未病原則。治未病第一是未病先防,第二就是既病要防變,要防止陷邪深入,要防止它由輕變重,要防止他的病情發展,所以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咳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喘促。因此加桑貝散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桑白皮和貝母其實就是防止喘促的,不讓他喘促加重。
如果病人表現舌苔黃膩,胸悶,吐黃濁痰,這就說明鬱熱傷肺了,這是痰熱壅阻肺氣,痰熱阻塞胸肺啊,用什麼方挺合適呢?張仲景小陷胸湯是最合適的。《傷寒論》講,“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小陷胸湯是治小結胸病的啦。要知道啊,我們用方第一要針對主症,第二要針對病機,張仲景小陷胸湯,治小結胸不錯,但是這個小結胸是痰熱結聚在胸膈所出現的小結胸,那麼現在我們這個疫病裡面有痰熱結聚胸膈的證型的時候,毫無疑問就要用小陷胸湯。但是用小陷胸湯有一個注意點,溫病學家曾經提到過,舌苔不黃膩不黃滑者,小陷胸湯不可用。為什麼這麼說呢?舌苔不黃膩不黃滑,說明痰熱不重就不要用小陷胸湯,所以必須在痰熱很重,阻塞胸膈的時候就可以配用小陷胸湯了。這裡我還要順便說一下,小陷胸湯內有一味藥是瓜蔞實,我們現在的瓜蔞實,有些藥房有,有些藥房沒有,有些藥房只有瓜蔞皮,其實瓜蔞皮是最合適的。無論是瓜蔞實也好,瓜蔞皮也好,它們的作用都是寬胸利膈化痰濁,但是它有另外一個副作用,就是吃後大便溏瀉,因為它含大量的油脂,吃了以後大便溏瀉,我們在用瓜蔞實、瓜蔞殼的時候,有人一開就是30克、20克,殊不知這麼吃下去病人就會拉肚子,只吃了兩餐,便拉四次肚子,吃了三餐,拉六次肚子,病人本來蠻好的,一下就把他拉趴下去了。我們要知道正氣虧損邪氣就會亢進,疾病變化的過程,它本身就是一個正邪鬥爭的過程,中醫一貫注重扶正要固本,祛邪要扶正,扶正祛邪兩者兼顧,你動不動就大砍大殺,這個病人怎麼辦?還不由輕變重,弄出多的病來了。所以我們用藥的時候不要亂用,一定要考慮它的副作用,這是我順便講的多餘的話,這是第二個證型。
第三個證型是邪犯胃腸型,我們在所看到的病人中有一部分病人一開始確實有噁心欲嘔,大便溏等症狀,因為肺與胃腸它是相互聯繫的,所以出現這個症狀,我們只能把它作為一個兼證看。這個症狀表現是納差,大便溏,噁心欲嘔,有的還腹脹,有的疲乏,有的是薄黃苔,有的是黃膩苔,這個時候要化溼濁,重點是化濁,也叫清熱化濁,理氣健脾,也可以講理氣運脾。用什麼方呢?王孟英的王氏連樸飲,這是一個方,還有一個方是《醫原》裡面的藿樸夏苓湯,我想把這兩個方解釋一下。王氏連樸飲,黃連、厚朴是君藥,裡面還有一個梔子豉湯,還有法半夏,還有菖蒲和蘆根,這是王氏連樸飲這個方的所有的藥。梔子豉湯是治療熱擾胸膈的,但大便溏不能用梔子,《傷寒論》講了病人大便舊微溏者,不可用梔子豉湯。這一點我們不能忘了,所以方中的梔子豉湯可以去掉。這個藿樸夏苓湯的藿香和王氏連樸飲中的菖蒲是去濁的。藿樸夏苓湯重點是化濁利溼,治療大便溏瀉,所以合用藿樸夏苓湯,王氏連樸飲和藿樸夏苓湯可以治療胃腸這些症狀,但這是一個兼證,不可多用,大便溏,噁心嘔吐,一旦症狀控制就不需要多用,不要一個人一吃就是10付,15付,那就不對了。因為這個新型肺炎的疫病主要病位在肺,他的發展趨勢是咳嗽氣喘,所以這裡我們只能把它作為兼證去對待,這是初熱期,辨證分型分為這三型。
第二期就是重症期,重症期後面還有一個危重期,這其實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重症期第一個型是邪熱壅肺證,病人的表現,發熱咳嗽,氣喘口渴,胸悶,吐黃痰,脈滑數。我今天看到一個重症,就是一開始發熱,只一點點咳嗽,沒有控制住,立馬就發生氣喘、咳嗽,熱勢就增高,就屬於重症,也就是屬於邪熱壅肺型。主方是麻杏石甘湯,麻杏石甘湯出自《傷寒論》,《傷寒論》講發汗後或者下後,有的是無汗而喘,有的是汗出而喘,無大熱,麻杏石甘湯主之。他講了一個無大熱,前提是汗後或者下後,張仲景麻黃、石膏的用量是個什麼比重呢?麻黃用四兩,石膏用半斤,我們不能看他當時的分量是多少?但是這個比例已經很清楚了,半斤就是八兩啦,那就是說石膏只用到麻黃的一倍,只加一倍,二比一的分量。對於這種高熱、氣喘、肺炎症,這種病毒性的肺炎症,如果石膏只用到麻黃的兩倍,那是解決不了這個熱邪的,我本人是有經驗的,而且是有長期的經驗,石膏最少要用到麻黃的4倍或者5倍,就是說麻黃用5克,石膏要用到15g到25g,更甚的可以用到30克。同時還要注意麻黃,張仲景用麻黃,無論是小青龍湯、麻黃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等,麻黃都是先煎吹去沫,為什麼要先煎去其沫呢?要去掉他的這種辛燥之氣,是減少他的辛燥之氣,防止病人發生虛脫,凡是虛人服用麻黃容易大汗淋漓啊。我們現在沒有什麼先煎去其沫,怎麼辦呢?就用炙麻黃,用蜂蜜炙,緩解他的辛燥之氣,所以麻黃要用炙麻黃。麻杏石甘湯本身就是宣洩肺熱,合桑貝散就是清肺熱,化痰濁,這樣進一步控制它的邪熱壅肺的喘咳,這是第一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疫毒閉肺型,疫毒閉肺我們又稱為臟腑同病,也稱為表裡俱實證,臨床表現是高熱、咳嗽、吐黃痰、胸悶、氣促,其中有一個更重要的症狀,就是便祕和腹脹,這個時候舌苔往往是黃膩苔或者黃燥苔,脈象也是滑數。我們知道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熱壅盛,又兼大腸腑實裡結,這不是表裡同病嗎?肺與大腸相表裡嘛,也叫臟腑同病。這個時候光清洩肺熱不夠,必須通瀉腑氣,所以要用吳鞠通的宣白承氣湯清肺通腑來解毒熱,宣白承氣湯出自《溫病條辨》:“喘促不寧,痰涎壅滯,右寸實大,肺氣不降者,宣白承氣湯主之。”這個右寸實大就是指的肺脈實大,肺熱壅盛,表面上是肺熱壅盛,而暗中的有一個腑氣不通,所以這個時候通腑就可以洩熱,這叫表裡同治。曾經也有人用防風通聖散的,防風通聖散沒有這個合適,防風通聖散它是治表裡外感證的,這裡是指肺熱壅盛的喘促造成腑氣不通的,就用宣白承氣湯。但注意宣白承氣湯不可久用,為什麼?大黃、瓜蔞實都是通大便的藥,給人久用就會造成大便洩瀉。我們治病關鍵是要殺病毒,控制症狀,不讓症狀發展,解除病毒以後就不要老吃這個藥,一開開個十付,別人已經拉肚子,怎麼還要吃?那就不行了,要特別注意不要傷伐正氣,《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講過這麼一個規矩:“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十去其九就夠了,就不要再吃了。後面怎麼辦呢?“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為什麼要這樣做?“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要太過,不要傷害人的正氣,不要動不動就是大黃10克,麻黃10克,瓜蔞實30克,這樣會損傷正氣的。我要再叮囑一遍,服用宣白承氣湯只要大便一通,喘促一降,高熱一退就可以停藥,這是第二種分型。
第三期是危重期,危重期就會出現內閉外脫,內閉外脫往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陰脫,一種是陽脫,這個是一般的規律,凡是病人到生命垂危的時候,往往出現兩脫。但是這裡要注意它不完全是脫,還有邪閉,這是一個虛實夾雜的病證,這叫內閉外脫,一方面是熱邪深重,二方面是肺部氣津虛脫。內熱熾盛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因為灼熱在胸腹往往手足不一定高熱,他是逆冷的,這是一個反常的現象,這叫熱鬱在中,陽不能達,就會出現這種現象。呼吸急促者,這個時候必須扶助他呼吸,不插呼吸機,他呼吸就衰竭。舌質紅絳或者是苔黃或者是苔燥,脈數或者是芤脈或者是促脈。此時,第一要固脫,第二要開閉,固脫就是固肺氣,固肺津,開閉就是洩肺熱。所以必須有兩個方,第一個方生脈散,生脈散是李東垣的方,出自《內外傷辨惑論》,《溫病條辨》吳鞠通講:“汗多,脈散大,喘喝欲脫者,生脈散主之。”汗多,大汗淋漓,脈散大,就是大而芤的脈,喘喝欲脫不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呼吸衰竭嗎?用生脈散,這是固肺氣,救肺津的,這是固脫的。但是現在這個新型肺炎,熱邪特別重,凡是危重期,就是高熱氣喘,他的高熱與氣喘是並進的,有的雖然沒那麼高熱,他熱邪阻於肺部,阻於胸膈,所以這個時候熱邪深重,必須清熱,因此要用三石湯。三石湯出自吳鞠通的《溫病條辨》。我們有一個救急的方叫紫雪丹,三石湯是紫雪丹中的主藥,滑石,石膏,寒水石,吳鞠通講:“暑溫蔓延三焦,邪在氣分者,三石湯主之”。重點是清三焦暑熱的,其實他化濁,滑石,杏仁,通草,這是化濁的,還有金銀花,這是解毒的,它具有清熱化濁解毒三個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用三石湯。方中滑石、石膏、寒水石的分量都要用的比較重,一般要用20克左右。如果病人出現昏迷就必須配服安宮牛黃丸。這裡我要順便說一下,上海有一個同志給我打電話,不知誰說的,說這次的新型肺炎用安宮牛黃丸可以做預防,所以大家大買安宮牛黃丸。我說這錯了,安宮牛黃丸是治療熱入心包造成的昏迷不醒的病人,那是熱邪已經深入了,而且產生昏迷,神志模糊了,才用安宮牛黃丸。你現在就吃安宮牛黃丸,中醫有一個警句:不要引邪深入,不能引賊入室,是不是?病邪還沒來,你把它引到裡面去幹什麼?這不知是誰亂說的。所以安宮牛黃丸我們要正確使用,沒有昏迷,絕不能用安宮牛黃丸。不要以為這個藥比較貴,就是好藥,現在老百姓有種錯誤的觀念,藥越貴就是越好的藥,大家都拼命買,誰說哪個藥好就買哪個藥,這是不對的,不能這樣做。安宮牛黃丸用的時候也要注意,大人一天一丸,小孩不能吃一丸,因為裡面有一些劫伐的藥,比如冰片,比如麝香,比如牛黃,這都是劫傷元氣的藥,要注意一點,用藥不要過度。
危重期還有一個最危險的證型,就是陰竭陽脫。不論什麼病,包括疫病在內,傷陰過度,熱毒傷陰過極往往轉化,造成陽脫。這個時候的主症手足厥冷,也可以講手足厥逆,全身出冷汗,體溫下降,最重要的是體溫下降,我們用現在的檢測手段,一量體溫多高就知道了。歷史上我們中醫沒有體溫表的時候,就必須摸人家的手足、身體,特別是胸腹部位,才知道他體溫是否下降,現在體溫表一量就知道了。精神是十分的極度的萎靡,神識淡漠,舌色晦暗,脈微細。張仲景講少陰病脈微細,有陽脫的情況。人在生命垂危的時候,往往是陰陽俱損,陰損及陽,首先有陰脫,而後造成陽脫,這是一個基本的規律。到陽脫的時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體溫下降,脈象甚至看不到了,這個時候毫無疑問要溫陽固脫,用參附湯加上龍骨牡蠣叫參附龍牡湯,這就是固氣脫的。但是要注意不能弄錯,如果尚有熱邪的時候,不能用,如果是以津脫為主的不能用,這個時候一定是陽脫氣脫。我們要抓住他的特點,體溫下降,脈象微細,舌淡紫,這樣才能用參附湯,參附龍牡湯,這是第三期危重期。
第四期就是恢復期,有的在危重期已經被治好了,或者病人沒進入危重期就已經開始好了,到了恢復期,恢復期好辦了。
恢復期一般是兩種傾向,我們知道熱病最容易傷陰,疫病同樣如此,無論是溫熱疫邪也好,溼熱疫邪也好,往往都容易傷陰。溫熱病的後期是傷陰的,溫病學家講了“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分生機”,“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理”,這是必然的。溼熱病容易導致陽衰,溫病學家也講了,這個溼熱病治陽衰,不一定要用溫藥,要用利溼的藥,防止他陽衰。這是溫病學家講的,我們對疫病也要按照這個規律去治療他的恢復期。所以恢復期無非是兩種,一種是津虧的,一種是氣虛的。
津虧了,哪兒津虧呢?一個是肺,二個是胃,我們稱為肺胃陰虛型,也可以講肺胃津虧型,口乾食少,疲乏,舌紅少苔,當然有的還舌上乾燥,這裡要注意到舌色非常重要。凡是陰虧了,第一個表現就是舌紅少苔,不是血虛,如果是血虛那是舌淡,或者是熱邪傷人造成津虧,他是舌紅少苔。溫病學家葉天士曾經講過,“溫病救陰猶易,通陽最難,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這種病後期不是血虛,而是津虧。如果是血虛,臉色淡黃,舌淡,而這裡是津虧,所以病人表現一定是舌紅少苔或者是舌紅而幹,這一點是一定要注意的。用什麼方呢?要滋養肺胃的陰,用沙蔘麥冬湯。這個沙蔘麥冬湯出自葉天士的葉氏養胃湯,所以我經常說沙蔘麥冬湯不是吳鞠通的,而是葉天士的,葉天士的葉氏養胃湯:沙蔘、麥冬、玉竹、扁豆、桑葉、甘草,六味藥,吳鞠通加了一味藥花粉就變成沙蔘麥冬湯了。我讀了這些書以後,我經常講沙蔘麥冬湯是葉天士的不是吳鞠通的,當然吳鞠通加了一味藥,那就把名字給改了,我想應該改為加味葉氏養胃湯,當然吳鞠通已經講沙蔘麥冬湯,葉天士與吳鞠通都是我們的老前輩,所以還是叫沙蔘麥冬湯,它就是滋養肺胃陰虛,促進飲食,解除餘熱,這是一個。
第二個脾肺氣虛,這個病在肺,肺氣虛,肺主氣,但是脾為肺之母。脾者土也,肺者金也,我們要用培土生金法,補肺必先補脾,這是一個基本道理,這是我們中醫一貫的原則,所以脾肺氣虛,重點是補脾,然後益肺氣。用什麼方呢?用劉河間的黃芪四君子湯加陳皮、法夏,我們稱之為黃芪六君子湯,也就是六君子加黃芪,一補脾肺二補氣虛,這樣就恢復得很快,這個恢復期就好辦了。我們要掌握的就是一個是屬於陰虛的,一個是屬於氣虛的。
在治療方案裡面,我們主要就擬定這麼一個四期的方案,這四期的方案大概的東西,我想都應該囊括進去了,當然有些病人因為體質的差異,有些地方因為局部地理氣候的關係,或者是生活習慣,或者有些人素有什麼痼疾,他在病變表現過程中會有一些不同,我們要隨證施治,總而言之要辨證施治。《黃帝內經》《靈樞•壽夭剛柔篇》講:“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人的體質是有差異的,有剛柔的區別、有強弱的區別,有肥瘦的區別、有陰陽的區別,何況還有老少的區別。總之,我們要針對不同的體質,根據他不同的表現,隨證施治。我們講的這些只是一個主流的,一個梗概的東西,所以剛才講的這些主方前面都加了兩個字,推薦方,這是給大家推薦的,不是一定不移的。但是我們不論怎麼辦?都必須要把握這個病的病邪性質,病變部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病?它的趨勢是什麼?這一點我們是必須清楚的。
關於預防,這裡出了兩個預防方,一個預防方是針對虛人來的,尤其屬於虛寒體質的,我想老年人,寒氣重的人,素體陽氣不足的人,這是實用的。大家都知道中醫的理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之所在,皆為不足。”這都是《黃帝內經》的理論,所以我們要固正氣。第一個處方是針對固正氣,治療虛寒,對虛寒體質用於預防的方。第二個方就適合普通的人群,特別是幼年兒童人群是最合適的,因為它是辛涼御邪,清熱解毒的一個方,就是銀翹散加減的一個方,用了銀花、連翹、甘草、板藍根解毒,用了蘆根、桑白皮清肺熱,用了荊芥、薄荷辛涼透邪,所以它是一個清肺解毒,御邪在外的方,普遍的人都可以用。預防藥分量不要重,用的時間也不需要長,3到5付即可,不要把它作為飲料去喝,不要一天都吃這個藥,我們不主張大家天天吃這個藥,三到五天即可。現在預防重點是要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這是關鍵。全方位嚴密隔離措施,這是切不可少的,大家要知道這個病是由口鼻傳染的,這是呼吸道傳染病。現在電視裡天天講,要戴口罩,要勤洗手,要隔離,不要到公共場所去,這完全是對的,大家認真做到就行了。
-------------------------------
咽痛是非常常見的病症,提到草珊瑚、西瓜霜、金嗓子這些治療咽喉疾病的含片,估計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可見這是多麼大的市場需求。

那麼《傷寒論》中有沒有關注這個病症呢?當然有!因為手少陰心經上夾咽,足少陰腎經循喉嚨、夾舌本,所以在《傷寒論》中把咽痛的病變歸屬於少陰病,這是《傷寒論》的特點。但後世溫病學中把咽痛的內容融在了衛氣營血的衛分階段,咽喉為肺衛之門戶,溫邪上受,咽喉部的症狀往往容易在早期出現。兩種認識都有其臨床應用的價值。

甘草湯
是《傷寒論》中最小的方,只有一味藥,就是生甘草。《傷寒論》里使用甘草大多是炙用,只有在治療咽痛時生用,取的是生甘草清熱解毒的作用,而其他地方炙用主要是取其健脾補氣的作用。

桔梗湯
是以生甘草配伍桔梗,解毒利咽。現在耳鼻喉科有一個常用方,叫玄麥甘桔湯,也被做成了中成藥,其實就含有桔梗湯,又加入了玄參、麥冬養陰利咽。

咽痛證中除了客熱咽痛,還有客寒咽痛,治療用半夏散及湯,半夏、桂枝、炙甘草三味藥。大家不要以為咽痛都是火,咽痛而咽喉不紅的是屬於寒的。

針灸處方:清熱利咽方
https://kknews.cc/health/bgxpg66.html

--------------------------------

長者注射完疫苗48小時內
請不要讓長者離開你的視線
若真的不幸發生呼吸困難、昏倒
除了打119之外
你還能幫長者按摩穴道
跟死神搶時間!

1⃣按內關可以降逆氣
左手掌心朝上
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朝下
(右手比數字3)
放在左手掌下方
食指的位置就是內關
以大拇指持續按壓

2⃣按關元讓氣血下行
左手手指併攏
掌心朝內並將食指對齊肚臍
小指下方就是關元穴
以大拇指持續按壓

3⃣按天樞幫助排氣、排水等順利讓氣血下行
左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朝下
(手比數字3)
放在肚臍左側與右側無名指旁的位置就是天樞
以大拇指持續按壓

因為大多的緊急狀況是消化系統堵塞
這些緊急處理
都是為了讓氣血順利下行
所以打119後
可以先按壓這三個穴道
先緩解呼吸不了的情形

#打疫苗前請忌口_打完請好好休息_按摩腹部
#沒有絕對安全也沒有絕對不安全的疫苗_養好體質是關鍵